高平陵之變時,如果曹爽放手一搏,能否擊敗司馬懿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臨終時,因為太子曹芳年幼,於是遺命讓曹真之子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

高平陵之變時,如果曹爽放手一搏,能否擊敗司馬懿

然而曹爽後來卻在心腹的攛掇下,先是晉升司馬懿為太傅奪取了他的實權,又以自己的弟弟曹羲和曹訓分別出任中領軍、武衛將軍,掌握了宮中的禁軍,命親信丁謐等人入尚書檯,將司馬懿完全架空,自己獨攬曹魏軍政大權。司馬懿見曹爽大權在握,於是稱病在家休養,等待時機進行反擊,而這個機會很快就讓他等到了。

曹爽掌控曹魏朝政期間為了提升自己聲望,於是出兵伐蜀,希望以戰功鞏固自己的地位。可是此戰卻以魏軍大敗而告終,徵發的牛馬騾驢也多半折損,民間怨聲載道。而且曹爽重用自己的親信何晏、鄧颺、

李勝

、丁謐、畢軌等人,這些人華而不實,能力有限,朝堂上下和士族對此大多極為不滿。後來曹爽又逼著郭太后移宮,限制她和曹芳見面,這麼一來就把郭太后也逼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高平陵之變時,如果曹爽放手一搏,能否擊敗司馬懿

於是司馬懿秘密聯絡郭太后和太尉蔣濟等朝中重臣,在正始十年趁曹爽帶著黨羽陪曹芳去平陵掃墓的機會,聯手發動政變,控制了洛陽。隨即司馬懿又派使者告訴曹爽,只要交出手中權力,那麼就可以保留他的爵位,安享餘生。

曹爽是個紈絝子弟,面對如此局面根本就束手無策。雖然大司農桓範力勸他挾持皇帝去許昌,然後以皇帝的名義和手中的兵權調動大軍勤王。可是曹爽經過一夜思考,最終決定向司馬懿投降。不想司馬懿最後卻食言而肥,將曹爽殺死,連三族都沒放過,都被盡數誅殺。

高平陵之變時,如果曹爽放手一搏,能否擊敗司馬懿

從曹爽的結果來看,他當然應該採納桓範的建議,拼死一搏。不過按照當時的局勢來看,他這麼做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曹爽獨攬大權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讓自己兩個弟弟曹羲、曹訓掌管禁軍,將洛陽城內最主要的武裝力量控制在自己手中。然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曹爽三兄弟都一起出城,不在軍中。而蔣濟曾經擔任中護軍、護軍將軍多年,在禁軍中有不少舊部,此時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也是中護軍,同樣在禁軍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因此很快接管了洛陽城內各部軍馬。

高平陵之變時,如果曹爽放手一搏,能否擊敗司馬懿

曹爽畢竟只是陪著曹芳去祭掃高平陵而已,沒想到會有人發動政變,所帶軍馬不多。因此事發以後,只能倉促徵發高平陵附近的屯田軍士數千人,發給他們武器以自衛,可是靠這麼點人馬顯然根本無法和進軍抗衡。

司馬懿不急著以武力解決曹爽,只是因為了解曹爽的性格,知道可以勸服他投降,不願意以武力相比,落下驚擾聖駕的罵名。可是如果曹爽要是真的敢負隅頑抗,或者逃到許昌去的話,司馬懿這種人可不會再有什麼顧忌,必定會全力發起猛攻。曹爽兵力不足,戰鬥力又差,自己也沒什麼臨戰經驗,毫無勝算。

高平陵之變時,如果曹爽放手一搏,能否擊敗司馬懿

而且雖然司馬懿和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掌權期間,曹魏多次發生反對司馬家的叛亂。不過這主要是那些還忠於曹魏的大臣不滿司馬一家專權而已,並非這些人和司馬懿他們有什麼個人恩怨。

而在高平陵之變發生時,曹魏上下大多不滿曹爽獨斷專行,所以司馬懿才會得到朝中諸多大臣的支援。甚至就是曹爽身邊的人,大多也不願意表態對他表示支援。這種情況下,即使曹爽僥倖帶著曹芳逃到洛陽,在郭太后和朝中多數大臣都已經公開站在司馬懿一邊以後,那些忠於曹魏的地方官員也不會輕易服從他的命令。曹爽真正能調動的軍隊數量非常有限,還是無法和司馬懿抗衡。

高平陵之變時,如果曹爽放手一搏,能否擊敗司馬懿

所以曹爽即使放手一搏,也沒法擊敗司馬懿。當然,不管怎麼說,也要比歷史上白白送死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