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國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什麼感覺沒有那麼多的墳墓

中國現在的喪葬方式主要以

火葬為主

,但其實在古代,人們認為火葬是對死者的

不尊重

,古人認為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就算死去後也要講究

入土為安

,儘量保持肢體的完整,所以

土葬

在古代是最常見的入葬方式。從古至今,十幾個朝代,幾千年的歷史,死去的人數量不計其數,但是我們現在見到的

墳墓

卻並沒有很多,這是為何呢?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什麼感覺沒有那麼多的墳墓

在我國古代,貧富

階級差距

明顯,只有官僚或者富庶之家,才有錢去

買棺材

葬入家族墓群,講究的是一個

落葉歸根

,在皇室還有專人看守的皇陵。能享受這種待遇的,基本上都是

非富即貴

,或者說是地方上的大家族。但這畢竟是

少數

,更多的是

普通的老百姓

死了之後,家裡人沒錢買棺材,就隨便用

草蓆將屍體裹起來

,埋成

土堆

之後立個石碑或者木牌,以供後人辨認祭拜,或者直接放到集中堆放屍體的地方,也就是

亂葬崗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什麼感覺沒有那麼多的墳墓

亂葬崗的存在讓大量屍體得到

集中安置

,也就從根源上減少了墳墓的出現,而那些得到入棺埋葬的墳墓就能一直流傳了嗎?事實證明並不能。

這些墳墓還是會有被荒廢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活在那裡的人們

遷徙

走了,遷徙不能把墳墓遷走,就只能用牌位來進行祭祀。造成遷徙的主要原因有幾點,1。

戰爭

。每次

朝代的更迭

,都會伴隨著不同規模的戰爭。人們為了

避難

,不得不選擇遷徙。有的人

死在途中

,就

隨地掩埋

了,而遷徙的這些人只能拋下原有的家園,去另一個地方重新生活。

這樣一來,原來的那些墳墓就成為了無人問津的

土堆

,去了新的地方生活定居之後,又會伴隨著下一次戰爭的到來

再次遷徙

,迴圈往復,很

少有固定

的墓葬群。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什麼感覺沒有那麼多的墳墓

國家下令

的遷徙。北魏

孝文帝改革

有一條主要政策就是

遷都

,北魏至398年

定都平城

後,經過近百年的時間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平常作為都城已經

不適應當時的統治

了。

經濟上

,平城地處偏僻,交通運輸不便,糧食供應發生困難;

軍事上

,平城地處邊境,備受柔然威脅,經略南方又顯得太遠;

政治上

,由於各族人民不斷地反抗,北魏統治者迫切要求同漢族地主進一步合作。

太和17年,孝文帝以

南伐名義

,率20萬大軍南下到洛陽,後

天降大雨

,他假裝繼續南下,群臣跪在馬前

勸阻

,他利用群臣

不願南下

的心理宣佈

遷都洛陽

。在遷都洛陽後,還令鮮卑貴族將

戶籍

定在洛陽,

死後埋在洛陽

不得返回

平城入葬祭拜。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什麼感覺沒有那麼多的墳墓

諸如此類的遷徙還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

消除六國舊貴族

在地方上的

潛在勢力

,加強對各地富豪的控制,削弱地方勢力,先後將

六國貴族和富豪

遷徙於

咸陽,巴蜀,南陽

等地,曾遷徙天下富豪12萬戶於咸陽。以此來看,達官貴人也免不了改換家園的結局。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什麼感覺沒有那麼多的墳墓

除此之外,那些在

相對平穩

的年代也沒有經歷遷徙的人們,他們的墳墓也有可能

消逝

,這就要從

自然原因

去解釋了。在古代人們對於

河道的治理

遠不及現在發達,每逢大雨,就會出現

山洪暴發,河水決堤

的事故,洪水不僅沖走了地面的家園,就連地下的墳墓也不能倖免,還有

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會對墳墓造成破壞性損失。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什麼感覺沒有那麼多的墳墓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墳墓

自身材質

的保質期限,達官貴人置辦的棺木,是許多

地下活動的動物

光顧的場所。加上土地中的

微生物

,酸性的

侵蝕

等等都會讓

棺材腐爛

,棺材腐爛了,上方的土地就會因為失去支撐而

塌陷

,從而墳墓也就成為一個小土堆,最後消失在時間的洪流裡了。

普通人的

黃土堆

就更不用說了,經過上百年的風吹雨打,木牌早就腐爛,就算立的石碑,上面的字也已看不清楚,時間一久因為沒有人打理祭拜長滿了荒草,也就

荒廢了

近現代以來,為了

節約土地資源

,留出更多的土地給國家進行

經濟建設

,已經下令

禁止土葬

,實行火葬了。火葬的推行節約了大片的土地資源,

減少了

人力物力的耗費,是新時代喪葬文化的主流入葬方式。以上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少看到大量墳墓的原因,不論是土葬還是火葬或者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天葬,其實本質上都是人們對死去親人的一種

緬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