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能力出眾,為何在曹魏只當個參軍?

姜維出身涼州,此地和關中在曹魏的地盤裡比較晚才被平定,而且曹操時期的控制力一直不足,最偏遠的敦煌郡二十多年沒有太守,基本是由當地大族所把持,曹丕剛上臺這裡就鬧了幾通叛亂。因而西北士人在曹魏的地位長期都很尷尬,屬於邊緣人士。

姜維出身的天水郡是典型案例,該郡有姜、閻、任、趙四大家族,把持著該郡的人事。有個叫薛夏的單家士人與四大家族結仇,跑到許都去投奔了曹操,結果四大家族趁著曹操人在冀州,勾結潁川等地的官員將薛夏收捕。史書上說曹丕非常器重薛夏,但終其一生也只不過是個秘書丞。

姜維能力出眾,為何在曹魏只當個參軍?

姜維

西北士人裡地位最高的應該是賈詡,當上了開國三公,但這個案例過於特殊,他的地位一方面出於曹操收買人心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曹丕對其的報答。賈詡本人一直小心做人,不結交顯貴,兒子也不出名,他當上三公時還遭到了孫權的嘲笑。

除此之外混得最好的應該是張既父子,張既擔任新豐縣令時政績為三輔第一,在魏國初建時就是尚書,理應前途無量。張既跟著鍾繇平定過兩次河東之亂,忽悠過馬騰入朝,跟著曹操打過馬超和張魯,跟著夏侯淵虎步關右,又跟著曹洪打過張飛,曹丕繼位之初的西北叛亂也是他協助平定的。結果因為他在西北幹得太好直接脫不開身,曹操父子讓他連續擔任雍州刺史和涼州刺史,在這個位置上幹到死,雖然戰功卓著,但食邑只有四百戶。

姜維能力出眾,為何在曹魏只當個參軍?

張既

此外關中名門杜氏和韋氏也有高官。杜畿受到荀彧的賞識,作為人才被推薦給了曹操,政績出色,在曹丕時期當上了尚書僕射,是肱股之臣,但他的兒子杜恕卻仕途不順,被諸多官員排擠,晚年被貶為庶人流放,並且剝奪了爵位,其子杜預依靠和司馬家聯姻才又東山再起。

杜氏和韋氏在西漢就是名門,韋賢父子二人都是丞相,孫子先後當過太傅、大司馬,一門有十多位二千石官員,東漢末年韋端官至九卿,與其子韋康都統領過涼州,另一個兒子韋誕年少成名,但他活了七十多歲也始終沒能進入核心圈子。連弘農楊氏這種在東漢時期與汝南袁氏並列的頂級名門,在曹魏時期也淪為地方性的二流家族,到西晉初年被高官瞧不上眼。

和張既一起平定西北叛亂的關中人蘇則很早就成了二千石,在西北的酒泉、安定、武都、金城四個郡都當過太守,堪稱內部消化的極致,後來又在漢中、下辯、河西等地立功。但其最後仍然只是個二千石,雖有平叛之功但食邑只有三百戶。

出身北地名門的傅幹曾任扶風太守,但最後的官職卻是丞相倉曹屬,其子傅玄在司馬昭恢復五等爵位制時是等級最低的男爵。前涼政權的奠基人張軌出身安定張氏,其母來自隴西辛氏,他的祖父在曹魏只當上縣令,父親則是太官令,他本人早年定的中正品級是五品,而中書監張華和他接觸後認為此人放在二品人員當中都是英才。

隴西辛氏有一支搬到了潁川陽翟,成為了潁川士人,其中辛毗一門在魏晉時期都很顯赫。而留在隴西原籍的辛氏家族則默默無聞,如果辛毗的先人也留在隴西,這一支在曹魏的境遇可想而知。

韋康的長史是天水名士楊阜,此人是驅逐馬超的首功,宗族兄弟有七人死在了和馬超的作戰當中,然後因功封侯,但始終沒有被曹操曹丕召入朝中,而是在刺史太守的位置上幹了將近二十年。好在楊阜壽命長,晚年終於被曹叡召入朝,並當上九卿,去世之後子孫再度默默無聞。

姜維能力出眾,為何在曹魏只當個參軍?

武威人遊楚也和楊阜一樣立下大功,他在西北當了十幾年太守沒有被提拔,到諸葛亮北伐時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風而降,而他統領隴西郡抵擋住了蜀軍的進攻。事後曹叡問他想要什麼賞賜,他說想要留在朝中,結果他在朝中也同樣沒有被提拔,數年後又被派到北地去當太守,直到七十多歲病死。

關中和隴右在曹魏政權中沒能分到好的蛋糕,雖然這些地方有諸多自西漢以來的名門大族,根基深厚,但由於沒能參與曹魏政權的組建,使其整體地位變得邊緣化,經常在附近的刺史太守位置上內部消化。而等到天下再度大亂之後,關隴豪強們又在眾多割據勢力當中出任高官,像前面提到的京兆韋氏出現名臣無數,例如南朝名將韋睿和北朝名將韋孝寬,到了唐朝還和京兆杜氏合稱“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李武韋楊被認為是唐朝的四大聯姻家族,即使發生了韋后之亂,也沒有因此衰落。

其中最為有名的應該是組建北周政權的關隴豪強,這些家族從北周一直顯赫到唐初,一度壟斷官場。在北周政權的八柱國二十四開府中,李虎(李淵祖父)、李遠出身隴西李氏,趙貴出身天水趙氏、楊忠(楊堅之父)出身弘農楊氏,韋孝寬出身京兆韋氏,辛威出身隴西辛氏。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親信蘇綽主導了政權的改革,為北周崛起做出巨大貢獻,而他的祖先便是之前提到的蘇則。

隴西李氏在曹魏有李隆、李雍兩代人,皆默默無聞,天水趙氏在漢末時期有益州刺史趙昂,和楊阜一起驅逐了馬超,但還不如他老婆王異有名。這些沒能躋身曹魏政權核心圈子的地方大族能在數百年後成為頂級名門,壟斷官場,真是印證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這句話。

姜維出身天水四大家族之一,父親還是國家烈士,因而早年被賜官中郎,屬於根正苗紅的世家子弟。如果姜維的出身地是潁川或者沛國,那他毫無疑問有著光輝無比的人生,然而他卻是天水的鄉下人,所以二十七歲還當著郡參軍,在朝中毫無名氣。曹丕曾說自己想要讓天下士人都先歷散騎,然後出據州郡,像鍾毓、王肅、陳泰、司馬師等公族子弟都是以散騎起家,但很遺憾,姜維不可能有這樣的待遇。

姜維能力出眾,為何在曹魏只當個參軍?

曹丕

按照正常發展,姜維要是努力一把,可能像其他老鄉一樣混成個內部消化的太守刺史,在這個位置上終老,或者運氣好被召入朝,一把年紀終於當上九卿,然後子孫又再度變回鄉下的二流家族。如果運氣好到爆表,遇到司馬懿這種慧眼識人的好上司,被當作人才提拔,然後自己再立點功,和鄧艾一樣當個大官問題不大,但想進核心圈子有點難,除非變成司馬兄弟的得力干將又不對其產生威脅。也可能在對蜀作戰中表現突出,走上了武將路線,但曹魏政權武人政治上限不高,就算戰功赫赫也只能把食邑漲上去,像張郃等人一樣求個封妻廕子,想要謀取更高的政治地位就不用想了。

姜維能力出眾,為何在曹魏只當個參軍?

張郃

但姜維的才能顯然不止如此,諸葛亮稱姜維為涼州的上等人才,誇讚其才能超過馬良和李邵,馬良名列馬氏五常,李邵名列李氏三龍,分別是荊州名士和益州名士,受到劉備的重用。鍾會則稱如果用中原名士做對比,夏侯玄和諸葛誕也無法勝過姜維,夏侯玄是曹魏計程車人領袖,其名望超過司馬師兄弟,諸葛誕在曹魏成為揚州都督,位列三公。

姜維作為涼州上士,擁有不亞於三公的才能,並且出生優異,但年近三十還在天水太守馬遵這種無能之輩手下工作,還不受信任,敵人來了居然被拋下,即使努力奮鬥,也無法獲得與才能相匹配的地位。

姜維能力出眾,為何在曹魏只當個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