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聽說此書甚好,可是看不太懂。咋辦?他來講書了

有個賊人潛入一戶人家房樑上,伺機夜間偷竊作案。可是,這戶人家的男孩在一遍又一遍背書,直至深夜,還未能背會。

躲在暗處的賊人實在忍受不了,跳將出來,對男孩說:“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都背會了。”說罷,賊人從頭至尾背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

這位有些呆笨的男孩叫曾子城,說起來一定沒有幾個人知道。

他就是後來以身立德、立言、立功,名滿天下、被世人尊崇為“曾文正公”的晚清名臣曾國藩。

曾國藩安邦治國平天下,文韜武略,軍功累累,在家庭教育上也是獨樹一幟。他把教育子弟的重點放在修心、修身、修行上,時常拿自己開刀,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剖析,把自己的對錯得失作為教材,講述給曾門子弟。

後人將他的這些家教言行彙輯成冊,名為《曾文正公家書》,成為數百年來長盛不衰的家教“暢銷指南”。

《了凡四訓》:聽說此書甚好,可是看不太懂。咋辦?他來講書了

曾國藩像(網圖)

曾文正公一生讀書無數,可還是有一本一萬多字的小冊子使他大受啟發,受益匪淺。

曾國藩在中年時為自己取名“滌生”,意為“重獲新生”,就是因為小冊子中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自然,他也把這本小冊子作為教育子侄提升人生智慧的首選之書。

這本小冊子,就是《了凡四訓》。一本集“儒家、佛家、道家”學說為一體,被後世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善書”的“東方勵志奇書”。

《了凡四訓》本來是一份私家秘籍,是明朝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讀的為人處世告誡書,但是自從流傳出來之後,便不脛而走,大受民眾歡迎。

600多年來,很多大師、學者都對《了凡四訓》做過解讀、批註,正像我們手頭看到的這本《度陰山講<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聽說此書甚好,可是看不太懂。咋辦?他來講書了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封面1)

01

勸人向善,改過三法。人生得有一個作業本

《三字經》有云:“人之初,性本善。”

但是在人生中,因為原生家庭、周邊環境或者受教育方式的不同,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其中不少人會犯這樣、那樣一些過錯。

面對錯誤,以及犯錯的人,應該怎麼辦呢?

《左傳》中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這個當中,就包含了兩層意思。

第一層是說生而為人,一定會有過失、過錯。所以,面對自己的過失,不必太自責,要有勇於改正錯誤的態度;面對他人的過錯,也應該客觀地看待問題,並積極地勸解犯錯者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

第二層是說改正錯誤不是說說就完事,必須要有具體的行動和切實可行的方法。那麼怎麼做呢?

《了凡四訓》:聽說此書甚好,可是看不太懂。咋辦?他來講書了

《了凡四訓》中給出了具體的“改過三法”: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

從事上改。

也就是從所犯的具體錯誤改正。這是一種最容易做到,也最容易再犯的改過辦法。雖則效果明顯,但是難以持久。可是,改,總比不改好!

從理上改。

要有一種同理心。捫心自問:這個過錯能不能避免?感同身受:如果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會怎麼做?保持理智。不因為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從心上改。

改過的至高方法是修心。“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

那麼,若是犯了錯怎麼辦呢?若是一時想不明白,可以暫且擱下,去做善事好了。“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汙染不上。”

給自己準備一個人生作業本吧。

每做一件善事,就給自己打一個正分,犯一次過錯就打一個負分。

年終算算,加加減減,這一年的功過一目瞭然。

人心,正如花園,那裡也會長草。草盛則花弱,花繁則草無。

02

立命改命,全在一念。不是人人都會這四步

中國人是相信天命的。

所以,幾千年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被當作了“至理名言”流傳了下來。

在不久前,還有一首歌火熱一時,觸發了很多人的痛點。

這首歌歌名叫《人的命天註定》,其中一句“人的命天註定,何苦拼了命去爭”作為這首歌的核心,被反覆吟唱。

中國人又是不相信天命的。

兩千多年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高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啟了他們逆天改命的壯舉,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兩個本該會被判處死命的莊稼漢,成了千百年來成功改命的“絕絕子”,也激勵了無數後人“獨臥孤村不自哀”“面壁十年圖破壁”的豪邁情懷。

《了凡四訓》:聽說此書甚好,可是看不太懂。咋辦?他來講書了

600多年之前,青年袁學海在寺院遇到相貌不俗、仿若神仙的孔先生。兩人交談,很是投緣。袁學海便將孔先生引回家,徵得母親同意,拜為上賓。

孔先生精通占卜之術,對於袁學海的前程,包括各次考試名次、為官俸祿都做出了精準的推算,且屢試不爽。袁學海更加篤信命運的安排,失去了奮鬥的動力,開始無慾無求,不思進取。

後來,袁學海拜訪得道高僧雲谷禪師。當雲谷禪師得知他的想法後,大笑:“我以為你是個了不起的豪傑,原來也是個被人算定命運的凡夫俗子啊!”

雲谷禪師繼續開導袁學海:“從前的一切,譬如昨日,已經死了;以後的一切,譬如今日,剛剛新生。這就是超越命數的義理再生的新身體。”

袁學海大窘,頓悟,痛下決心,改天換命。

第一步,要改命,先改名。

他將“學海”改為“了凡”,意為“了卻凡夫的認知”,重啟自己的命運。

第二步,事上改,理上改。

改變自己過去散漫無畏的狀態,嚴於律己,謹言慎行。

第三步,立志向,多行善。

許下善願,先完成三千件善舉,再完成一萬件善事。

第四步,真誠心,不求報。

做善事時真誠懇切,不期望得到任何報答。

《了凡四訓》:聽說此書甚好,可是看不太懂。咋辦?他來講書了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從此修行修心,用良知和靈性開闢了嶄新的人生道路,也成就了後人手中的《了凡四訓》。

03

現身說法,功超百年。前人栽樹需後人澆水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寫給自己兒子袁天啟的、關於為人處世的種種感悟,也被人稱之為《訓子文》,目的在於教育袁天啟要時刻不忘行善積德,竭盡所能改變命運。

說起袁天啟,也還真是“改命”的結果。

按照孔老先生當初的占卜,袁學海是命中沒有兒子的。兒子的降生,極大地動搖了袁學海的宿命觀點,也成了他在教育子女上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

在《了凡四訓》中,作者從“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道德之效”四個方面,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做了自我解剖,惠及後人600多年。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要使一棵大樹能夠長期枝繁葉茂,蔭庇後世,也少不得後人中的有膽、有心、有識之士不斷澆灌、悉心照料。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的作者度陰山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既願意汲取前人營養,又樂意發揚光大前人智慧的有識之士。

說到度陰山,我們腦海中會馬上躍出兩句古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是的!就是“度陰山”這三個字一下就給我們帶來了久遠的歷史感。巧的是,度陰山老師就是一位著名歷史學家。

《了凡四訓》:聽說此書甚好,可是看不太懂。咋辦?他來講書了

度陰山老師(網圖)

此外,度陰山老師還有另外一層光環加持:著名暢銷書作家。他的超級暢銷書《知行合一王陽明》一火再火,使得他在陽明心學研究圈裡穩坐頭把交椅,身價暴漲。

他善於借鑑心理學、社會學等各種學科知識,對歷史人物進行跨界研究。其作品風格獨特,語言清新接地氣,講解清晰有特色。

在他的筆下,那些本應滿口之乎者也的古代歷史人物,就好像成了我們身邊的老張、小李,親切感十足。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再次

“重新整理”了

先賢留給後世的智慧,讓600年前的事再現眼前,讓600年後的人重溫古訓。

04

寫在最後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了凡四訓》中,袁先生這樣寄語兒子袁天啟。

讀起來費勁嗎?

幸好,他來講書了!《度陰山講<了凡四訓>》——有譯文,有見解,有評說。

“天下聰明俊秀不少”,真正想弄清楚事理的,不多。

《了凡四訓》:聽說此書甚好,可是看不太懂。咋辦?他來講書了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學評

·

伴讀君)

了將文字教子孫,凡人凡思得善根。

且拿古人說今世,也見智慧也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