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韋應物,並不普通

公元

785年,

被朝廷免除滁州刺史之職的韋應物閒居在家。已近天命之年的他飽受羈旅之苦,對自己的人生遭遇頗感無奈,他寫下這首詩寄給外甥盧陟。

《簡盧陟》韋應物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韋應物,並不普通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韋應物本出身於王公貴族,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便是形容長安杜氏、韋氏的顯赫權勢。儘管家族到他這一代,風光已大不如從前,但至少不用讀書便可謀得一份不錯的差事。

13歲時,父親安排他到宮中做侍衛;14歲時,他成了唐玄宗的近侍。恃恩而驕的韋應物十足是個潑皮無賴,他橫行不法,早晨賭博,夜裡偷情,長安的治安官拿他也沒有辦法。韋應物在回憶少年生活時,寫道: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逢楊開府》

按照韋應物少年時的生活軌跡,他不可能成為一位影響深遠的田園詩人,與

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並稱“王孟韋柳”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命運強加於他,或自己做出選擇。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韋應物,並不普通

(孟浩然《宿建德江》)

公元

755年,一場改變韋應物命運的大事發生了,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誅殺權臣楊國忠為名,起兵造反,拉開了

“安史之亂”

了序幕,唐王朝也由此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沉溺酒色的唐玄宗從未想過安祿山會背叛自己,當安祿山造反的訊息傳至長安,唐玄宗甚至不願相信,他信誓旦旦地對眾大臣說:

“我推心置腹地對對待他,他怎麼會謀反呢?”直到各地不斷淪陷的訊息紛紛傳來,唐玄宗不得不相信這是真的,這才召集兵馬前去平叛。

自唐玄宗誅殺太平公主以來,朝廷四十年來一片祥和,全國上下奢靡之風盛行。唐玄宗倉促組織的軍隊哪裡是安祿山的對手,大將封常清被叛軍打得落荒而逃,高仙芝希望緩緩圖之。唐玄宗哪有耐心,一紙令下,

帝國雙璧”高仙芝、封常清

沒有死在敵人刀下,而死在自己人手中。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韋應物,並不普通

(安史之亂)

主帥被殺,一時之間軍心動搖,大唐王朝岌岌可危。唐玄宗病急亂投醫,又任命哥舒翰為主帥,此時的哥舒翰已半身不遂,哪裡還能上戰場,但皇命不可違,他流著眼淚,被人揹著趕赴前線。哥舒翰打算堅守潼關,挫一挫叛軍的銳氣,唐玄宗不肯,逼著他出關應敵。結果遭遇埋伏,二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潼關失守,叛軍長驅直入,直奔長安。

唐玄宗這才慌了神,連夜帶著妃子和皇子悄悄出逃,連宮中的侍衛都不知道這件事。第二天,大臣上朝,才發現皇上不見了。身為御前帶刀侍衛的韋應物矇在鼓裡,到了這時才明白,皇上拋下了長安城,獨自逃難去了。韋應物也因此失去了工作。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韋應物,並不普通

(唐玄宗和楊貴妃逃亡)

叛軍進入長安後,稍有名氣的人物都被安祿山抓了去,令他們為自己效命,不學無術、大字不識一個的韋應物連投靠叛軍的資格都沒有。在長安苟活了幾年之後,韋應物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下定決心,立志讀書。

“寧為太平犬,不做離亂人。”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公元763年,叛軍首領史朝義走投無路,上吊自殺,至此,“安史之亂”才畫上句號。韋應物有感而發,寫下了

“生長太平日,不知太平歡。今還洛陽中,感此方苦酸”

的詩句。

21歲才用功讀書的韋應物,人生能有所作為嗎?儘管“安史之亂”已經平定,但曾作為唐玄宗貼身侍衛的他,很難被新皇帝重用,權勢如高力士、陳玄禮的重臣尚且被流放,何況他呢?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韋應物,並不普通

(韋應物畫像)

雖然新皇帝對韋應物這種

“小蝦米”不會下死手,但他想要進入朝堂難比登天。他能做的也不過是一個七品小縣令,閒暇時寫寫詩,抒發下不得志的鬱悶和百姓疾苦。

公元

779年,韋應物乾脆以身體不適為由辭去官職,在長安閒居,經常與友人和詩作樂。這一年,唐代宗去世,太子李適即位,史稱唐德宗。早在李適做太子時,就對宦官專政十分不滿,當上皇帝的他意氣風發,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提拔了一些精明能幹的官吏。出身名門的韋應物也受到了重用,朝廷任命他為尚書比部員外郎。

清代趙翼說: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一個註定要成為大詩人的人註定要遭遇更多的磨難。公元781年,唐德宗發動削藩之戰,地方節度使哪裡肯輕易就範,他不得不派兵討伐。公元783年,

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反叛,率軍圍攻襄城,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軍解圍。當時天寒地凍,士兵又累又餓,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賞賜。唐德宗讓京兆尹王翃前去犒賞軍隊,因只賞賜粗飯,引起士兵們的不滿,導致

“涇原兵變”。士兵們攻陷長安,唐德宗逃到奉天避難。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韋應物,並不普通

(歷史上的兵變場景)

在逃難過程中,只有宮中宦官拼死救駕,那些平時看中的心腹愛將並沒有立即前來救駕。唐德宗心灰意冷,往日他不屑一顧的宦官成了他最值得信賴的人,那些大臣、貴族、愛將在他眼裡,一個也靠不住,韋應物也因此受到了牽連。

公元

783年,韋應物被朝廷外放為滁州刺史,到地方做官。在滁州做官時,韋應物寫下“

弱冠遭世難,二紀猶未平。羈離官遠郡,虎豹滿西京

”的詩句,來抒發人生的悲涼。大意是:少年時遭逢戰亂,二十多年了,還未徹底平定。我如今背井離鄉,被迫在偏遠的地方任職,那些豺狼虎豹之徒卻在京城逍遙自在。

被貶滁州,遠離家鄉,已經夠不幸了,卻不料災難緊接著又降臨了。公元

784年冬季,朝廷下令罷免韋應物刺史官職。他閒居滁州,寄情山水,做個閒人。《簡盧陟》便是這個時候所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韋應物,並不普通

(滁州山水)

盧陟不只是韋應物的外甥,二人還是趣味相投的至交。在《與盧陟同遊永定寺北池僧齋》中,韋應物寫道:

“不遇君攜手,誰復此幽尋。”在《西澗即事示盧陟》中,他又寫道:“知子塵喧久,暫可散煩纓。”兩人可謂是平生知己。

《簡盧陟》這首詩在韋應物的詩作中算不上名篇,提到韋應物,大多數人想到的是他另外一首《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韋應物,並不普通

(野渡無人舟自橫)

可能韋應物也沒想到,這首詩中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在一千多年後引起了共鳴,被大量的人引用、甚至續寫。如: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傾盡江海里,贈飲天下人。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封時引朋伴,啟時孑孑身。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醉裡經年少,乍醒華髮生。迎風發嘯詠,振衣登崑崙。

也許生活節奏飛快的當下,每一個人都在為生活奔波,身心疲憊的我們同樣需要這樣

“一壺酒”來慰藉匆匆而過的人生。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韋應物,並不普通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若從詩詞的角度來解析韋應物的這首《簡盧陟》,儘管中間四句對偶,但並不滿足近體詩的平仄規律,只能歸為古體詩。整首詩抒發的是自己和友人的人生遭遇和人生慨嘆。若韋應物泉下有知,自己平平常常的一首詩,在一千多年後,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何嘗不是一種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