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前言

眾所周知,高句麗泉氏家族降唐後,泉男生、泉獻誠父子為唐朝開疆拓土建立功勳,泉男生死於遼東任上,泉獻誠在唐周交替氛圍中死於酷吏之手,後武周政權為其平反昭雪;

泉男產接受官職,壽終正寢,泉男建戴罪流放嶺南,不知所終。

20世紀20、30年代,隨著隴海鐵路的開建,葬身洛陽北邙的泉氏家族人士墓誌得以面世,

透過泉男生、泉獻誠、泉毖、泉男產墓誌,使學界瞭解到正史記載之外的更多資訊。正因如此,有關高句麗移民泉氏家族關聯問題,成為海內外學界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

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近年來又傳喜訊,泉獻誠的

“曾”孫女

《唐故餘杭郡太夫人泉氏墓誌》

出現於西安市長安區,並被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收藏。該墓誌對於進一步考察泉氏家族在唐繁衍生息之軌跡,高句麗移民融入唐人共同體的漫長曆程,以及唐元和年間諸多問題研究提供佐證。

本文試做考釋,以就教於諸師友方家。

志文撰者為泉氏夫人“從侄”泉孺弘。

一般來說,“從侄”即為堂侄,就是說泉孺弘為泉氏夫人兄弟之子。

泉孺弘時任

“朝散郎守大理寺直上柱國賜緋魚袋”,其中“大理寺直”牽涉到唐代的“直官”,《

唐六典·吏部郎中

》條中有記,李錦繡對此問題也有專門的論述

在此不贅。也就是說,泉孺弘其人在大理寺擔負重要職責,應屬於

“吏”職的

一種,只是其職別並不高。

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由此可見,從

7世紀70年代泉氏降唐,到9世紀初,和

入唐其他民族人士一樣

,泉氏家族後裔已融入唐人共同體之中,擔當朝廷中下級官職。

從上引志文

“孺弘情深本枝,義則猶子,慮陵谷之將變,乃志之於墓門”記載看,泉孺弘與墓主關係親近,對泉氏夫人及其夫家情況多有了解,故而

所撰志文脈絡清晰,情深意切。

書丹者為

“儒林郎守吉州太和縣丞翰林待詔郭叔瑜”

,查閱現有文獻及出土墓誌史料,郭叔瑜其人亦不見其他史書記載。從現存《舊唐書》《新唐書》《三國史記》《日本書紀》等史書看,泉蓋蘇文三個兒子,即泉男生、泉男產、泉男建三兄弟。

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至於三兄弟是否為同一母親,查閱文獻史料出處及記載脈絡等線索,似沒有可資懷疑之處。只是在泉氏兄弟內訌重大問題上,泉蓋蘇文夫人很可能

傾向於泉男生陣營,

因為從現存

《泉男生墓誌銘》《泉獻誠墓誌銘

》看,入唐後泉蓋蘇文夫人與長子泉男生一家住在一起。或許數十年陪伴高句麗權力強人泉蓋蘇文的緣故,泉男生母親具備堅強的意志和超出常人的睿智,面對兒子泉男生死於遼東任上,家裡頂樑柱傾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慘境,如果是一般婦人的話,早就不知如何應付,而她卻強忍失去長子之悲慟,不顧年邁之身體,

採取強力措施(輟食),規

勸嫡孫泉獻誠振作精神,應付沒有泉男生存在狀況下朝野複雜的局面,其儼然成為泉氏家族的主心骨,堪稱女中豪傑。無疑,泉男生母親的哀痛可想而知,但她處亂不驚的大家閨範,很值得肯定和弘揚。

泉男產入唐後被授予司宰少卿,仍加

金紫光大夫,

員外接同正員,還擔任與朝鮮半島關聯事務的翻譯職責,

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足見泉男產其人很快適應新的環境並有所作為,不久又遷任營繕監大匠。泉男建被押解入唐後,多虧其長兄泉男生的多方求情,

唐高宗才赦免其死罪,流放泉男建到嶺南

;泉男建此後是否返回洛陽或長安,因沒有史料佐證,難以說明。

同一輩還有泉男生叔父淵淨土的兒子,也就是泉男生的堂兄弟泉氏。新出

《大唐右驍衛永寧府果毅都尉泉府君故夫人高氏墓誌》

載墓主高氏

“結聘泉門,才盈晦朔,未諧歸展,俄事淪亡,惟其所生,悲摧玉掌”,

即高氏的夫君姓泉,她與泉氏結婚一個月後就病亡於家。關於這方墓誌,中國學者王其禕、樓正豪、拜根興,

韓國學者金榮官、金秀鎮等均有論文發表

。金秀鎮認為高氏的夫婿泉氏,應該就是入唐的高句麗貴族淵淨土的兒子。

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筆者認同金秀鎮的看法。如此說來,入唐泉氏家族第一代除過泉氏三兄弟之外,還有其叔父淵淨土的兒子泉氏。當然,剛剛新婚的高氏,為什麼突然病亡,對此難以解釋,或許高氏還不適應新婚生活,

以致於突發疾病別世

,或許不堪京師長安夏季的炎熱患病死亡。

至於這位泉氏兄弟,其此後的人生軌跡,因沒有史料記載,在此存疑。當然,泉獻誠十六歲入唐,雖然和其父泉男生,叔父泉男產、泉男建,以及堂叔泉氏不屬一代人,但他們幾乎是同時入唐,也應算為泉氏家族第一代入唐者。據

《泉獻誠墓誌銘》

記載,泉獻誠

“有子玄隱、玄逸、玄靜,踐霜濡露,崩襟殞神。

懼今昨遞遷,陵谷頹易,乃祏故域,建新墳。簫挽之聲哀以聞,古來不獨今逆昔;陌上飛旌空靡靡,郭門弔客何紛紛。

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就是說,

泉獻誠有三個兒子,

即泉玄隱

的兒子泉毖撰寫墓誌銘,其時間在開元二十一年,即公元

733年。

也就是說,到開元二十一年,泉玄隱其人仍然健在,粗略估算其年齡約在五十歲左右。

需要說明的是,泉氏夫人墓誌中提到

“曾祖獻誠,左武衛大將軍;

大父同濟,司農卿

;烈考玄隱,衛尉卿。皆達學茂行,溫文剛武。

粹和積中,英華外融。

”顯然,

志文在泉獻誠、泉玄隱父子中間,

增加了一個新人物“司農卿泉同濟”,如此,泉玄隱兄弟就變為泉獻誠的孫子,而不是眾所

周知的兒子。

泉氏夫人墓誌撰寫於唐憲宗元和三年(

808),距離泉男生、泉獻誠父子入唐已過130年。

入唐後泉氏家族曾經的輝煌已不復存在,

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其與在唐其他民族人士一樣,經過數代繁衍,對其先祖的記憶亦非清晰,

故而出現一些離奇的事情在所難免。

泉氏夫人墓誌撰寫者泉孺弘,擔當唐朝中下級官員,依據志文,其與泉氏夫人很是親近,其為

泉氏夫人兄弟之子當

沒有問題,撰寫此志文時年齡不詳

其撰寫志文之時似身在杭州,依他的官品級別,特別是處於安史之亂之後,他到京師長安查考其父祖事蹟的可能甚微。泉孺弘對於泉氏家族的資訊來源如何?

是來自於已耄耋之年的姑姑之口,

還是從他家族父輩口傳而得

?無論如何,其中可能出現記憶偏差顯而易見。

“朝議大夫行文昌膳部員外郎護軍梁惟忠”代表武周國家意志撰寫,書丹者不明的《泉獻誠墓誌銘》,

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志文中明確記載泉獻誠有泉玄隱、泉玄逸、泉玄靜三子,未見記載

“泉同濟”其人;另據記載,開元十五年,泉獻誠長子泉玄隱奉敕撰寫《泉獻誠碑》文,次子泉玄逸正書,當時頗具影響的文人蘇晉撰銘,彭杲正書丹,

“泉同濟”

其人亦未出現。

查閱唐元和年間出現的

《元和姓纂

》一書,以及岑仲勉教授的

“附記”,未發現有“泉同濟”其人存在。

南宋陳思道人

《寶刻叢編》

對泉獻誠之子泉玄隱等亦有記載,對此,筆者此前曾有論述,在此不贅。

可見,這方深受武周及唐朝國家關注,為泉獻誠平反昭雪之後撰寫的墓誌銘,以及開元十五年奉敕樹立的《泉獻誠碑》,均未提及所謂的泉獻誠之子

泉同濟

”。仔細推敲此事,

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雖然泉獻誠的墓誌也是泉獻誠死後近十年撰述,《泉獻誠碑》則為泉氏死後二十餘年後樹立,如果真有一位泉獻誠的兒子

“泉同濟”,那麼操辦這件事情的武周以及唐朝官方,

乃至泉獻誠三個兒子對此均視而不見

,這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如果在泉玄隱之上真的有一個父親

“泉同濟”的話,志文中卻隻字未提,這也不符合邏輯。而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泉同濟”其人乃子虛烏有,泉玄隱不可能憑空杜撰出一個人來。

抑或凸顯自己在泉氏家族後裔中的地位?因沒有更多的史料佐證,難以作論,在此存疑。總之,筆者認為泉氏夫人志文中出現的這位

泉同濟”,應該是不存在的人物。

泉氏夫人轉換籍貫可能與開天時 代朝野政治有關

對於新出土面世的墓誌史料,應做仔細甄別考察,

還歷史

的本來面目本文在學界已有研究基礎上,

利用所見《泉氏夫人墓誌銘》,對高句麗泉氏家族移居唐朝之後,第一代為唐及武周政權開疆拓土不遺餘力,第二代逐漸溶入唐人共同體之中,泉獻誠之孫泉毖籍貫因此變為

京兆萬年”

,其孫女泉氏夫人則成為“

錢唐人”

因墓誌志文的唯一性所致,一些例如泉氏夫人籍貫改變的原因,墓誌撰寫者泉孺弘的父親為誰

泉氏夫人夫婿馬府君任職變遷

,泉氏夫人兒子馬平陽在京師長安任職等問題均難得出確切的解答。

結語

期待更多有關高句麗移民的墓誌史料出土面世,為學界探討在開放包容大背景之下,入唐高句麗移民在唐繁衍生息的真實情況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