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張飛是怎樣死掉,為何首級給了孫權而非曹丕「孫權傳8」

220二月,當曹操去世後,其子曹丕繼立,十月取代漢室,稱皇帝,建魏國,改年號為黃初。就在這時候啊,漢朝末代皇帝劉協死亡訊息在蜀地傳開,然而魏國和孫權治下地盤的人沒一個人信。但劉備不加查證,即為其發喪制服 ,以顯示自己為漢室繼統。

很明顯劉協活著好好的,哪怕劉協沒有死,劉備也要強行對益州的大臣們和人民說劉協被害死了。這樣他才可以“順理成章”地當“大漢皇帝”。與此同時,各地官吏紛紛稱本地出現祥瑞之物,為劉備稱帝做輿論準備。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黃龍見武陽”事件。

當然上篇文章說過,早在曹操生前漢朝還未滅亡時候,劉備就已經開始計劃稱帝了,甚至連玉璽都準備好了。這下魏國建立了,漢朝滅亡。劉備更加可以肆無忌憚地當皇帝。

但一些益州地方官員則認為劉備不宜馬上稱帝。如犍為南安人、牂柯太守、益州前部司馬費詩。他上疏說:今殿下未出門庭(即未打出秦嶺),便欲自立,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

這句話意思再明顯不過,就是你劉備這時候才多大地盤啊,你就不該但皇帝,結果這些人被劉備降職了。

因為大家都不是傻子,劉協沒有死騙得了誰。全國十三州中,唯有劉備治下益州上下在正經八百地為漢獻帝辦喪事。當然益州人也不是不知道,是知道也得裝成“不知道”。

歷史上的張飛是怎樣死掉,為何首級給了孫權而非曹丕「孫權傳8」

漢獻帝表示我沒有死啊

當然也有益州人公開表達劉協明明沒死,劉備不該稱帝。比如益州官員雍茂就是這樣跟劉備說的,結果劉備就把他殺了。曹操和孫權好歹基業穩固許久以後才開始濫殺大臣,屆時劉備才統治益州6年,就開始殺大臣。

沒人反對以後,221年四月初六日丙午這一天的清晨,劉備薰香沐浴之後,率領文武百官,來到成都西北武擔山南麓舉行登基大典。五月,劉備立吳夫人為皇后,劉禪為太子。六月,封皇子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諸葛亮為宰相,張飛魏車騎將軍。

劉備的國家國號叫

,寓意繼承漢朝。都成都,改年號章武,大赦天下。雖然國號叫“漢”,但我們還是稱之為

蜀國

畢竟史學界也未將蜀漢歷史納入漢朝之內

個人覺得劉備在“未出門庭”也就是勢力根本不算大的時候當皇帝有以下幾種原因。

如上面說的劉備打天下最終目的就是當皇帝,早在樊城之戰曹操沒死漢朝沒滅的時候劉備就有稱帝跡象。所以必定會稱帝。

歷史上的張飛是怎樣死掉,為何首級給了孫權而非曹丕「孫權傳8」

表面劉備在樊城之戰時候透露稱帝的野心

劉備對諸葛亮、馬良為首的荊州派官員要給一個交待。呂蒙襲取了荊州,吞併劉備勢力半壁江山,這些荊州派官員也沒有了家。雖然劉備計劃要從孫權那裡奪回荊州,但劉備心裡也一定清楚,畢竟新的孫曹同盟確立,再加上孫權也要防備。奪荊州並不容易,能不能成功都是未知數。

倒不如劉備先把皇帝做起,然後給手下集體升官。也算對荊州派大臣一個安慰或則說一個交待。哪怕奪取荊州失敗,也不算太虧欠他們。畢竟爵位和官職在古代別說中國,就是世界許多國家都很重要。哪怕沒有實權的官職也非常具有含金量。

至於很多人說的曹丕代漢,劉備已經失去存在法理權才稱帝。我覺得這是無關緊要原因。孫權何時有“法理權”一說,他後面不也稱帝了嗎。按道理劉協將皇位傳給曹丕那一刻起,漢朝就已經滅亡了,和談法理權問題。

倒不如說是劉備巴結已經稱帝的曹丕失敗,覺得和魏國合作打擊吳國沒希望了。做不了“

大魏

”,那隻能做“

蜀中漢皇帝

”。

劉備當上皇帝后三個月,221年7月劉備就決定率領大軍東征孫權。劉備這一出兵舉動令魏國都沒料到。魏國群臣認為劉備不會出兵的理由很簡單“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

。”這句話意思就是蜀國這個小國能打的只有關羽,關羽都給東吳擊敗了,蜀國還敢去打東吳嗎?

但有一個魏國大臣持了反對觀點,這個人正是奉勸曹丕警惕孫權的

劉曄

,他說:“

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意思就是劉備和關羽情同手足,光是關羽被殺劉備就會出兵。

那麼劉備在稱帝后就發兵東征孫權的目的真是為了給關羽報仇嗎?先看

《三國志.先主傳》

說:“

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

。”意思就是劉備很憎恨孫權殺關羽這件事,才要向東攻打東吳。

那麼我們反過來推算一下,如果孫權只奪取了荊州,沒有殺掉關羽。哪怕劉備就不會攻打孫權了嗎?答案很顯然不是。

劉備東征目的確實有給老元勳關羽報仇的意思,

當然最主要還是奪回荊州。

畢竟上面舉了很多種對於劉備而言荊州丟不起的原因。再透過夷陵之戰蜀軍戰將名單看

馬良,馮習,傅肜

等都是清一色

的荊州

人。

很顯然劉備需要熟悉荊州地形的人幫助他重新從孫權那裡奪取荊州。

可能有人會說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為了徹底消滅東吳。事實上可以這麼說,劉備心裡還想消滅曹魏呢。只不過沒那個實力,當然消滅東吳也不現實,連曹操甚至整個魏國到滅亡為止都沒做到的事情。

我個人肯定劉備東征最終目的僅

是為了

佔領

荊州

,至於是具體奪取哪些部分,我倒是說不準。

第一種,劉備恢復湘水劃界前的地盤,也就是佔據

西荊州

。第二種,奪取

整個荊州

劉備不惜御駕親征發動夷陵之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荊州被奪,關羽被殺。可以說被孫權羞辱得非常厲害,如果你不去打,恐怕對誰也說不過去。

即便是為了討回面子,這場戰爭劉備也必定要發動

歷史上的張飛是怎樣死掉,為何首級給了孫權而非曹丕「孫權傳8」

無論如何都要御駕親征的劉備

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劉備不惜放著“漢賊”曹丕不打,而矛頭指向孫權發動夷陵之戰的原因。

上篇文章已經交待孫權在奪取荊州後如何處理和北方曹家關係,接下來盤點下孫權是如何針對劉備的。現在很多人印象裡孫權碰到困難或則處理大事只會靠周瑜、呂蒙、陸遜這樣的家臣幫忙。

我這裡先說東吳最重要的人恰好就是孫權,畢竟沒有孫權就沒有吳國。如果孫權被人說成那樣平庸,手下家臣豈會服他,孫權更不會統治江東長達半個多世紀。

歷史上的張飛是怎樣死掉,為何首級給了孫權而非曹丕「孫權傳8」

穩重的孫權

實際上東吳對外大事基本都有孫權親手策劃和坐鎮,即便只會識人也是他的本事。當然我客觀一點,蜀國那邊能力最強的人恰好也是劉備,而不是諸葛亮。理由很簡單,沒有劉備也沒有蜀國。

周瑜、呂蒙、諸葛亮這種終究只是輔佐。參與天下競爭的始終只有孫權、劉備這種人。

只不過因為曹操、孫權、劉備的家臣們名氣比他們的主君還大,所以自然很多人以為曹孫劉的個人能力還不如他們的手下。

說到底還是被《三國演義》影響了

接著說孫權是如何在奪取荊州應對劉備的。孫權總共採取了五項步驟:(1)釋放魏臣魏將,跟曹操曹丕父子關係交好;這些上期文章講過了。

(2)從魏購買大量戰馬,以備攻蜀之用;自古以來南方就卻少戰馬,孫權稱魏吳關係交好之際從北方購買戰馬充實軍備可以說是非常周到的決定。

(3)命家臣

陸遜

為徵西將軍,駐夷陵(今宜昌),負責籌備進攻巴蜀的若干事宜;注意這裡說的是進攻,為何是進攻後面再說。

4)命周泰為漢中太守,負責籌備進攻漢中的若干事宜;注意漢中為魏蜀邊境,孫權就給予周泰漢中太守的位置。

(5)命在吳軍奪取荊州期間抓捕的益州前主人劉璋為益州牧,駐吳蜀邊疆的

秭歸

,以招降在益州劉璋故舊和收買民心,也就是進一步瓦解劉備的勢力。

後面三點表面孫權甚至還有奪取益州,甚至消滅劉備的想法!實際上這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早在赤壁之戰後,周瑜就有奪取益州的計劃,只不過因為周瑜英年早逝和劉備作祟才放棄。

東吳第二次產生奪取益州的計劃應該就是219年奪取荊州殺死關羽之後,呂蒙剛剛佔領荊州就授予周泰為漢中太守官職,還有一些吳將也被任命了巴蜀的職務。

很可能一開始東吳目標甚至都不是佔領荊州,就是衝著滅劉備去的。

大機率還是因為呂蒙去世,計劃實施到一半就放棄了。

呂蒙死後,雖然孫權沒有放棄滅劉備計劃,但在220七月,魏王曹丕率大軍南下至譙羅,欲攻吳,就是上期文章的事情。孫權才暫時擱下了攻蜀的籌備工作。

可能有人認為是孫權慫了在不敢在奪取荊州後繼續攻打劉備,實際上才恰好是孫權穩重的表現。孫權在合肥之戰表現英勇身先士卒,結果被張遼打敗也差點殺死。反倒被現代人罵“孫十萬”。

這一刻孫權吸取過去貿然進攻而失敗的教訓,沒有在對劉備取得連環聲力士進攻蜀地,體現了孫權的沉穩。

這個時候孫權應該不是要對劉備等手,而是要等劉備動手

果然戰爭開始的氣息已經瀰漫過來,就在

2

21

6

。有兩個人從蜀地前來投奔東吳,這兩個人分別是蜀國武將

張達

。此番前來他們還為孫權送來一個特殊的禮物——便是

張飛

的首級。

蜀國大將張飛死了!?當孫權第一時間看到張飛的首級想必也是略微震驚了下。

張飛被範疆和張達殺害這件事發生在一個月前,也就是

2

21

年5月

。《三國志》原文記載: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彊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歷史上的張飛是怎樣死掉,為何首級給了孫權而非曹丕「孫權傳8」

張飛首級也被孫權獲取

張飛被殺這件事情也有必要探討一下。首先孫權沒有像《三國演義》裡那樣為了向劉備求和,而把張飛首級和範疆和張達交還給劉備。歷史上孫權既沒有把張飛首級還給劉備,前來投奔東吳的範疆和張達後面還活著好好的。雖然史料沒記載了,但大機率是好結局。

這件事側面看出歷史上孫權根本不害怕劉備。之前講謀取荊州的文章裡我也提到孫權害怕劉備也就不敢派呂蒙奪荊州,殺關羽了。

再說個有意思的事情,關羽確實是孫權殺的,然後首級被孫權快遞給了曹操。張飛之死跟孫權沒啥關係,張飛的首級打包給了孫權這裡。為什麼劉備不恨曹操,反而依然憎恨孫權呢?

關羽之死曹操本來就有責任,是曹操找孫權結盟。一開始曹操希望關羽放棄打樊城,讓他回荊州和孫權火拼就行。沒想到關羽直接瞬間敗亡。

說到底,劉備還是欺軟怕硬,盡孫權也不是什麼“軟柿子”。

劉備應該多讀讀

《韓非子》

,韓非子有句話很好“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意思作為小國家而把周邊相鄰大國都得罪了,只有敗亡的路可走。

而劉備此刻要把這條“敗亡之路”走到底。

那麼張飛到底是不是東吳的計謀殺的呢?答案,不是。

歷史上的張飛是怎樣死掉,為何首級給了孫權而非曹丕「孫權傳8」

殺死張飛的範疆張達

《三國志》記載劉備常對張飛說:“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飛猶不悛。意思是你張飛經常因為各種事情鞭打身邊人,這樣會引來殺身之禍,張飛沒聽。

範疆和張達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名小卒,他們都是張飛身邊的人,相當於近臣。東吳也不可能把臥底安插到這種地步吧?所以張飛之死就是他自己造成的惡果。

範疆和張達投奔東吳而不去投奔曹魏的理由也很簡單,畢竟當時曹丕沒有選擇親近劉備,但也沒有明著和劉備交惡。態度不定,所以投奔魏國性命不一定得到保障。而孫權是劉備即將要開戰目標,投奔孫權當然是最佳選擇。

張飛之死最後一個探討地方,有些細思極恐。史書只寫:“其帳下將張達、範彊殺飛,持其首。”只提到了張飛被範疆張達殺,但沒有說殺人的方式。

也就說是歷史上並非一定是像《三國演義》裡那樣張飛死於睡覺時被暗殺,歷史上這兩個人明著殺張飛也不是不可能!

總之不管怎麼樣,張飛在未上戰場遇到一個敵人之前就這麼死了。

長遠說張飛之死對歷史程序影響不是很大,本期主要講了劉備稱帝和伐吳前的一些局勢變化。關於孫權和劉備的鬥爭我們下期在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