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曹操為何如此胡鬧?或許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吧

少小頑劣眾人厭,不識吉利知阿瞞,午夜夢迴恨不復,孔鯉過庭孟母遷。

在我所熟識的朋友裡,不爽曹操得非常多,認為他喜怒無常,即便年少時,也是頑劣成性,典型的紈絝子弟

,鬥蛟龍、騙叔父、搶新娘、闖侯府……曹操幹了無數只有熊孩子才會乾的事。

然而,他真的是無可救藥嗎?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模樣。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三國志》

或許您已經從我所寫的小詩,以及引用的史料中發現了,

我是來給曹操平反的,當然,我不會將他的形象完全翻過來,只是想和大家聊一聊,年少的曹操,為什麼要如此胡鬧

年少的曹操為何如此胡鬧?或許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吧

一、小字阿瞞

曹操出生於永壽元年,也就是公元155年,漢桓帝劉志執政時期,只是當時由“跋扈將軍”梁冀掌權。武烈皇帝孫堅與曹操同歲。

眾所周知,

曹操小名叫阿瞞,對於小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因為安徽亳州有一個古怪的習俗

,即將小孩養到十二歲才取正式名字,此前只取一個賤名,以此來欺瞞閻王爺。這種說法我不辨真偽,只是想欺瞞閻王,卻又叫“阿瞞”,這種小玩笑,您猜閻王吃不吃這一套呢?

第二種說法源自一個故事

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瞞……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嵩。太祖患之,後逢叔父於路,乃陽敗面嗗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乃疑焉。自後叔父有所告,嵩終不復信。——《曹瞞傳》

原文不難理解,只是《曹瞞傳》如同陳琳所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一樣,對曹操非常不友好,而且

這“小字”,並非表字,如果是改“吉利”為“阿瞞”,這樣表達是否不太準確呢?如果小字,也就是乳名,本就叫阿瞞,那麼當與叔父的故事無關了

再稍稍解釋一個問題,曹操之所以有能力“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是因為出身:

曹操的爺爺曹騰是位宦官,先後服侍過多位皇帝,都不曾有誤。由於擁立漢桓帝劉志有功,受封費亭侯,並升任大常秋,位次三公。此前,漢順帝劉保曾許宦官之子可以襲爵,所以曹騰的養子,也就是曹操的父親曹嵩,有資格繼承爵位。

曹嵩的仕途很順,漢靈帝劉宏時期,官拜大司農,為九卿之一,掌管國家財務。曹嵩可不像曹騰那般清廉,據《後漢書》記載,他為劉宏修西園,以及賄賂宦官的錢,多達一億萬,也因此晉升為太尉,雖然這太尉僅僅當了不到半年。

年少的曹操為何如此胡鬧?或許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吧

二、頑劣成性

“遊蕩無度”,具體表現有哪些呢?

據南朝梁人劉昭所著《幼童傳》記載,少年曹操曾勇鬥蛟龍,大概是說,一條鱷魚在小夥伴們洗白白的時候突然出現,眾人皆尿,落荒而逃,可操獨笑,還上去踹了鱷魚兩腳。當然,這個故事聽聽就算了……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和袁紹一起去搶新娘:

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遊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雲:“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雲:“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被世人視作一部小說集,但很奇怪,曹操搶親這件事,幾乎所有人都深信不疑,這就是所謂的“印象”吧。不過,這“好為遊俠”,卻說到了點子上。

《史記》、《漢書》等史料都有《遊俠列傳》,可見

時人是非常看重遊俠的,那麼,為何曹操所學的遊俠,就要被人詬病呢

?是因為曹操家財萬貫,而被人稱頌的劇孟等人家無餘財?先不說曹操死後遺令諸夫人分香賣履,單說這種比較本身就不成立。

曹操想學遊俠,也不是說說這麼簡單:

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異同雜語》

中常侍張讓,那是出了名的大宦官,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由於漢靈帝劉宏曾“御賜”張讓為“皇帝之父”,以至於時人對張讓敢怒而不敢言,可曹操卻敢私闖張讓府邸,什麼樣的人會如此作死呢?

年少的曹操為何如此胡鬧?或許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吧

三、真情實感

我想,無論南朝宋人劉義慶所撰《世說新語》,還是東晉孫盛所著《異同雜語》,甚至是吳國人所著《曹瞞傳》,他們所載,或許都是有根據的,只是,年少時的曹操,為什麼會如此頑劣呢?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善哉行》

這是曹操所做《善哉行》中的一段,其中就表達了他的渴望,從中也能找到一些答案。

三徙教,是指孟母為教育孟子而三遷的故事,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孟母三遷”,而過庭語,則是孔鯉“趨而過庭”的典故

陳亢問於伯魚(孔子的兒子孔鯉)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論語註疏·季氏》

曹操既無三徙教,也不聞過庭語,原因在於他的母親早亡,而父親曹嵩娶了新的妻子

,白天忙於公務,晚上忙於……

所以對曹操,基本是放養的狀態了

得只剩下錢的曹操,其實很想得到父愛和母愛

,可惜他得不到,所以他很喜歡和袁紹混在一起,因為袁紹的家世比曹操還亂。

但是,袁紹與曹操終究是不同的,袁紹從小長得漂亮,深受長輩們的喜愛,相比之下,曹操的長相就有些“殘忍”了,《魏氏春秋》說,曹操“姿貌短小”,還有一段故事,似乎印證了這一說法:

魏武(曹操)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世說新語》

也許正因如此,才養成了曹操這種樂觀豁達的性格吧。

人們常說,淘氣的孩子才有出息,而曹操的淘氣,是否就是為了將來打下的基礎呢?

我願意相信,當曹操在回憶年少時,是有真情實感的,這個別人眼中的紈絝子弟,在用自己的方式彌補缺失,也同樣想以自己的方式,引來時人的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