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寶物,供奉著大航海家鄭和的骨灰,明確了鄭和真正的下葬之處

在中國江蘇省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中,有一件中國明代鎏金喇嘛塔不僅造型奇特,而且與明代航海家鄭和有關。它的發現揭開了鄭和死後的一段往事。

這件寶物,供奉著大航海家鄭和的骨灰,明確了鄭和真正的下葬之處

1956年7月的一天,幾個年輕人到中國江蘇省南京郊外的牛首山遊覽,山上有一座弘覺寺,寺院中有一座弘覺寺塔。

這件寶物,供奉著大航海家鄭和的骨灰,明確了鄭和真正的下葬之處

當他們在塔下休息時,有人無意中跺了幾下腳,發現地下面傳出迴響聲,在場的人意識到地下有空洞,於是將這一情況報告給寺院的管理部門。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人員接到訊息,立即前往弘覺寺勘察。考古人員初步判斷,塔下的空洞應該是建塔時設計的地宮。

中國古人建造佛塔,常會在塔中供奉法器或高僧舍利。供奉之處一般會設計在塔剎或者塔底,也稱為天宮和地宮。

考古工作者探測後發現弘覺寺塔下確實有地宮。經過發掘,一個直徑0。8米、深1米的圓洞出現在人們眼前。隨後在地宮內陸續出土了微型的金棺棺、銀棺、青花瓷罐、龍泉窯瓷罐和玉瓶等器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鎏金喇嘛塔,這座喇嘛塔高三十五釐米,外形像一個寶瓶,裡面裝飾佛像。塔剎下有寶蓋和相輪,相輪四周裝飾垂幔,塔身兩側的祥雲託著兩尊造型莊重的菩薩。

鎏金喇嘛塔安放在須彌山形狀的底座上,底座四周浮雕各種紋飾,有雙獅戲球和雙鹿頂角等圖案,充滿了濃郁的佛教氣息。

在鎏金喇嘛塔的正前方,放置了一尊鎏金釋迦牟尼涅盤像,塔底四角各有一個青花瓷罐,這四個青花瓷罐罐身有瓜稜形凸起,中間描繪有幾何紋,造型精美、胎質細膩,是稀有的青花瓷精品。

一般的喇嘛塔底座四角通常立有四座小塔,與中間的大喇嘛塔組成五塔聳立的佈局,而這座鎏金喇嘛塔四角用四個青花瓷罐代替了四座小塔。在鎏金喇嘛塔的一個青花瓷罐裡,盛放著一些人類的骨灰。

專家考證後發現骨灰的主人很可能是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就在發現鎏金喇嘛塔的南京牛首山上,還有一座鄭和墓。

這件寶物,供奉著大航海家鄭和的骨灰,明確了鄭和真正的下葬之處

弘覺寺塔地宮裡出土的鎏金喇嘛塔是明代時期的器物,弘覺寺佛塔建於中國唐代,又在明朝宣德年間重新修建,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

鎏金喇嘛塔是明代重修弘覺寺塔時被放置在地宮裡的。喇嘛塔上並沒有直接記錄死者的資訊,而在塔座背面刻有一行文字,寫道:“佛弟子御用監,太監李福善奉施。”顯然御用

太監李福善是鎏金喇嘛塔的供奉者。

李福善他的真實名字叫李童,李福善是李童的法號,永樂初年被選入宮中,曾多次隨明成祖朱棣北征,立下功績,他是負責建造明代皇家陵墓的御用監太監,也是鄭和的生前好友,兩人有三十多年的交情。

為了開展對外交往,擴大明朝的影響,明成祖朱棣計劃派出龐大的船隊出使西洋,也就是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於是派遣鄭和率領鄭和率船隊下西洋。

公元1405年7月11日,中國江蘇太倉的劉家港,一支擁有百餘艘巨型船隻的船隊排列整齊,年輕的水手們唱著響亮的號子掛帆起航。

這件寶物,供奉著大航海家鄭和的骨灰,明確了鄭和真正的下葬之處

這就是中國明朝初年首次鄭和下西洋,從這一年開始,至公元1433年,鄭和已經先後六次出海下西洋,完成了中國古代航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

這件寶物,供奉著大航海家鄭和的骨灰,明確了鄭和真正的下葬之處

鄭和率領龐大船隊先後到訪了亞洲和非洲的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船隊的旗幟飄揚在太平洋、印度洋的萬里波濤上,船隊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傳播文明與和平,同時也推動明朝的海上絲綢之路貿易達到了巔峰狀態。

這件寶物,供奉著大航海家鄭和的骨灰,明確了鄭和真正的下葬之處

明成祖朱棣去世後,為表彰鄭和對朝廷的貢獻,明宣宗朱瞻基稱其為三寶太監。

明宣德五年,即公元1430年的一天,鄭和得到了宣德皇帝的召見,宣德皇帝下旨讓鄭和再次下西洋,這將是鄭和第七次率領船隊下西洋,與上次出海整整相隔了七年,白髮蒼蒼的鄭和喜極而泣。

這件寶物,供奉著大航海家鄭和的骨灰,明確了鄭和真正的下葬之處

史料記載,1430年1月,鄭和從今天的南京下關起航開始自己的第七次遠航。此次航行鄭和率領船隊最遠到達今天沙烏地阿拉伯的西部麥加。

返航途中,六十多歲的鄭和因勞累過度於1433年4月初病逝,由於當時天氣炎熱,遺體難以儲存,鄭和的遺體在印度火化後,骨灰和牙齒被船隊帶回了南京。

這件寶物,供奉著大航海家鄭和的骨灰,明確了鄭和真正的下葬之處

宣德皇帝得知鄭和去世,將其安葬於南京牛首山。御用太監李童奉旨為鄭和修建墓葬。李童考慮到鄭和是回族人,又信奉佛教,於是在牛首山上先建造了一座回族風格的鄭和衣冠冢供人們祭拜,這就是今天的鄭和墓。

然後在重修的牛首山弘覺寺塔地宮裡,李童用一個鎏金喇嘛塔安放供奉鄭和的骨灰,並建造弘覺寺塔用來安放裝有鄭和骨灰和牙齒的鎏金喇嘛塔。

弘覺寺塔位於寺院的中軸線上,而鄭和的衣冠冢也處在這條中軸線上。考古專家認為當時鄭和在國外去世,然後帶回來的只有骨灰,所以中軸線上有一個衣冠冢,大家一直在紀念他,而鄭和骨灰真正的埋骨處應該就在弘覺寺地宮。

這件寶物,供奉著大航海家鄭和的骨灰,明確了鄭和真正的下葬之處

專家在鎏金喇嘛塔底座上還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圖案,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有一條氣宇軒昂的龍在雲中飛騰。在中國明代龍是皇權的象徵,代表地德和天威,普通人無權使用龍形圖案。鎏金喇嘛塔應該是明宣宗御賜的物品,這也證明鄭和去世後享受到很高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