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的北魏,文武之間積累的矛盾,已經頗深

雖然南北雙方的掌舵者都在肆意妄為,但蕭衍作為開國君主,威望高,對國家的掌控力強,所以,相對來說,南梁的局勢還算穩妥。可北魏就不行了。以靈太后的能力和威望,能有效地臨朝稱制,主要還是靠朝廷上多方勢力制衡來維持。不過,這種平衡是脆弱的,有時,一個小小的意外,這種脆弱的平衡局面就會被打破,使國家陷入混亂之中。

這時的北魏,文武之間積累的矛盾,已經頗深

519年初,徵西將軍張彝的兒子張仲瑀的一封奏章,就打破了這個平衡。

張仲瑀秘密給靈太后上書,建議朝廷削減選拔徵召羽林軍、虎賁軍等低階武將的數量,限制其人數,並且對他們的晉升,設定專門的標準,嚴格執行,同時,將武將排除在文官系統之外,不允許武將改為文官。

由這封奏章可以看出,孝文帝全面漢化改革之後,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北魏也已經沾染上了文官輕視武將的習慣。

雖然最終靈太后並沒有批准張仲瑀的奏章,但此事一經洩露,還是引起京中武將極大的不滿。

這時的北魏,文武之間積累的矛盾,已經頗深

這時的北魏,文武之間積累的矛盾,已經頗深。

517年春天的時候,北魏朝廷就曾經派尚書左丞盧同,查閱吏部的功績簿,查處過軍中冒領軍功之事。最後,一共查出三百多名有問題的人,都予以了懲罰。這件事當時就引起軍中一些人的不滿。武將有冒領軍功之事不假,但你文官集團就個個乾淨了?你們做的那些齷齪事也不少,為什麼只查武將,不查文官?不過好在那次查處的人員,涉及面不算太大,而且被處罰之人確實都有問題,被人查出了真憑實據,所以,武將們雖然心懷不滿,但也只得暗氣暗憋,等待時機。所以,矛盾算是暫時被壓了下來,沒有發作。

這時的北魏,文武之間積累的矛盾,已經頗深

可是,隨著張仲瑀奏章一事傳開,得知訊息的武將們忍不住了,長期壓抑的怒火徹底爆發出來。他們開始明目張膽的四處聯絡,三三兩兩的在大街之上大聲咒罵張彝父子,並四處張貼告示,約定時間,號召大家一起屠滅張家。洛陽城中,亂成一片。

令人不解的是,武將們都鬧到這個程度了,不管是靈太后也好,朝中重臣也好,包括被威脅滅門的張彝父子也好,都並沒怎麼在意。按照他們的理解,認為這一切只不過是這些武將們氣不過,嚷嚷幾聲而已,過幾天就沒事了,這些人不會,也不敢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