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衣發明之前,中國古代的女子,穿什麼貼身衣物?

記得上學的時候,我最喜歡讀歷史方面的書籍,但卻又最討厭上歷史課,讀歷史方面書籍感覺很有趣,但是上歷史課卻特別枯燥,總是要死記硬背比如某年某月發生了某事,考試的時候必須分毫不差,我經常記不住那些準確的數字和細節,所以,我雖然對歷史很感興趣,但歷史這門課程的成績卻很差,那時候我就想:為什麼這門很有趣的課程,非得搞成那麼死板和枯燥呢?

歷史,真的遠不止教科書上老師強調的知識點,那些死記硬背的歷史題,並不能帶給人真正的啟示,反而是那些教科書之外的東西,往往更有意義,比如古人的飲食發展,服飾變化,都更貼近生活,也更具有古為今用的實際意義。

在內衣發明之前,中國古代的女子,穿什麼貼身衣物?

褻衣

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過一本《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的著作,讓我們對古人在服飾方面的審美、工藝、技術、以及材料等方方面面有所瞭解,如今,很多古裝劇的服飾裝扮,都要參考沈從文先生的這本書。

既然說到服飾,咱們今天就來聊一個特有意思的話題:在內衣發明以前,中國古代女性穿的是什麼樣的貼身衣物呢?

透過古人內衣這種服飾的演變過程,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俗、倫理以及文化和經濟的發展軌跡,或者說,透過古人內衣的歷史演變,咱們就可以知道哪個歷史朝代最為開放。

在內衣發明之前,中國古代的女子,穿什麼貼身衣物?

裲檔

首先,你絕對想不到的是,中國歷史上有關內衣的記載,最早竟然是在《詩經》當中。《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集,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涉及的內容包括古人的勞作、習俗、愛情、以及飲食衣著等方方面面。

在《詩經》中有一首名為《無衣》的詩作,其中有句“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翻譯過來就是“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呢,我和你同穿一條內衣”,表達的意思差不多就是今天我們說兄弟感情好,好到同穿一條褲的程度。

其中的“澤”,就是內衣。那個時候的人管內衣叫“澤”,因為內衣的作用就是貼身而穿,可以吸收身體的汗澤,於是顧名思義就把內衣叫“澤”,澤的樣式,大概就是一條可以裹起來的衫布而已。

在內衣發明之前,中國古代的女子,穿什麼貼身衣物?

訶子

到了秦代的時候,女子開始有了專用的內衣,叫“褻衣”,褻就是褻瀆的褻,為什麼叫“褻衣”,大概是因為它是女子的貼身衣物,不可褻瀆的意思。

“褻衣”的款式有兩種,一種是用交叉的揹帶固定,一種是用肩帶固定,這兩種內衣款式的後背都是露出來的,然後在腰部有一根帶子,繫上以後可以將小蠻腰凸顯出來,非常漂亮。

漢代女子的內衣,和秦代差不多,稍有改進的是背後有了兩根帶子,和現代廚房裡炒菜時系的圍裙有點內容,到了魏晉時期,內衣開始變得保守,秦漢時期的“褻衣”屬於露背裝,而魏晉時期的內衣不再露背,前後採用一塊完整的布料,既能遮住前面,也能遮住後面,所以魏晉時期的內衣

“裲檔”。

在內衣發明之前,中國古代的女子,穿什麼貼身衣物?

合歡襟

那麼到了唐朝的時候,我們知道唐朝不但比較開放,在審美方面還比較崇尚那種豐腴之美,所以唐代女子的內衣非常的時尚,既沒有肩帶,也沒有揹帶,是一種無繩低胸的款式,咱們現在看唐代的古裝劇,唐朝就是穿這種類似抹胸的樣式,當然那個時候不叫抹胸,而是叫“訶子”。

到了宋代的時候,受

程朱理學

的影響,女性的內衣又迴歸到保守,不但有腰帶,還有一條圍脖,有點像高領的吊帶,但是卻遮擋得嚴嚴實實。蒙古人創立元朝以後,內衣變得非常粗獷,他們把內衣叫“合歡襟”。

“合歡襟”,光聽名字感覺比唐朝還開放,但實際上不但前面有一整排的扣子,後面還有交叉的繫帶,無論是穿還是脫,都相當繁瑣,唯一的好處就是穿上以後身體會看上去很挺拔,可能有點類似於背背佳的功效;

在內衣發明之前,中國古代的女子,穿什麼貼身衣物?

肚兜

明朝的時候,內衣變化很大,前面全部遮擋,後面只包裹腰部,所以叫“主腰”;清代的內衣大家就很熟悉了,也就是常見的肚兜,肚兜一直到近現代都有使用,如今還有些爸爸媽媽會給小寶寶穿這樣的肚兜,也非常可愛。

瞭解完歷朝歷代內衣的變化以後,還是不得不佩服唐朝是最開放的朝代,那在這麼多款式面前,你最喜歡的又是哪一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