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春秋時期的孫武,寫出聞名世界的《孫子兵法》

公元前

512

年,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商議,準備向西進兵攻打楚國。伍子胥向闔閭連續七次推薦孫武,而此時的孫武已經在吳國隱居多年,並且寫成了千古奇書

孫子兵法

,孫武就帶著這本書去覲見吳王闔閭。當看到這本書後,闔閭被其內容所震驚,

便任命

孫武為

將,且經常與其討論軍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春秋時期的孫武,寫出聞名世界的《孫子兵法》

那麼,孫武的

孫子兵法

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何史書上一點記載都沒有?難道真的是閉門造車?透過研究

來看

,《

孫子兵法

所有的思想

參考於晉楚之間的

城濮之戰

。當然,這本書中也吸取了

司馬法

的軍事思想,

司馬法

中有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孫子兵法

中也有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春秋時期的孫武,寫出聞名世界的《孫子兵法》

眾所周知,

司馬法

出自齊國,而孫武也來自齊國。在當時,雖然已經到了春秋末期,但齊國的軍事實力依舊不可小覷。那麼,作為軍事奇才的孫武

為何不留在齊國發展,卻要跑到偏遠的吳國?縱觀齊國,不論是春秋還是戰國,

齊國

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富國。依靠海鹽和紡織,讓齊國一直保持著充足的人口和財富。但國富的齊國

僅在齊桓公一代稱霸,齊桓公死後,齊國便走向下坡路,直至被秦國滅亡。這究竟是為什麼?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春秋時期的孫武,寫出聞名世界的《孫子兵法》

其中最大的原因

就是因為齊國奉如圭臬的

司馬法

。而司馬法的運用,註定齊國要受到戰爭禮儀的約束,不能像秦國或者楚國那樣放開手腳,不受古代禮法的約束。而在這種情況下,孫武只能選擇

離開齊國,選擇為其他國家效力。而

孫子兵法

正是在這些舊法的基礎上

加入秦楚兩國戰爭的靈活性,最終成書,為後世所有軍事學家將領奉若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