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封王成癮,大小王達2700多個,卻湊不出一副王炸

洪秀全,太平天國天王,是太平天國最大的王。

洪秀全喜歡王這個稱號,所以,對於戰功卓著的將領或者特別信任的親信,他給予的獎勵,都是封王。

於是,洪秀全創造了一項帝王之最:封王數居歷代帝王之首。

洪秀全希望透過封王,籠絡人心,讓下屬勇敢忠誠,樂於為天國獻身。

然而,事與願違,洪秀全封王越多,太平天國死得越快。他一口氣封王2700多個,卻湊不出一副王炸。

洪秀全封王,階段性非常清晰,不同的階段,封王制度,起到的作用迥異。

洪秀全封王成癮,大小王達2700多個,卻湊不出一副王炸

洪秀全(劇照)

第一階段,論功行賞階段,這一階段的封王,起到了正面的激勵作用。

從金田起義開始,洪秀全就自稱天王,也就是皇帝,只是換個名稱而已。無論誰,一個人也幹不成事的,一個好漢三個幫嘛。

所以,太平軍在攻佔第一座較大的城市永安市後,洪秀全決定對鐵桿兄弟進行論功行賞,史稱“永安封王”。

第一批,封了東西南北四個王,東王楊秀清,西王肖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緊接著,又封石達開為翼王。

這五個王,是一字並肩王嗎?並不是,按等級來說,東西王一等,南北王二等,翼王三等。除此之外,洪秀全還有一個備註:東王有權節制諸王。

也就是說,東王楊秀清是僅次於天王的存在,太平天國二把手。翼王石達開最次,主要是因為,石達開的資歷不如東西南北王,但他的軍事才能卓著,軍功顯赫,東西南北王中,沒有一個比得上的。能打,才封了王。

第二批,在定都天京後,洪秀全又封了兩個王,一個是燕王秦日綱,一個是豫王胡以晃。這兩個王,又在翼王之下。

這一階段洪秀全封王是謹慎的,也是比較合理的,對將領有著正面的激勵作用。

洪秀全封王成癮,大小王達2700多個,卻湊不出一副王炸

楊秀清(劇照)

第二階段,親屬為主階段,這一階段的封王,負面作用大,連洪秀全自己都覺得錯了。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節點,因東王楊秀清專權,威脅到了洪秀全的地位,隨即內訌升級,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相繼被殺,天京城內,除了天王外,只有石達開一個王了。

此時的洪秀全,既依仗石達開,又對其很不放心。楊秀清、韋昌輝都是元老級的啊,還發生了那樣惡劣的事件,石達開就那麼值得信任?

何況,此時的太平軍內,石達開的威信達到了鼎盛階段,這就更令洪秀全擔心了。於是,他封石達開為義王,比東王還大。但是,石達開沒有接受,因為有東王前車之鑑。必須低調。

但洪秀全還是不放心,於是他開啟了一個壞的先例,封親屬為王。他的兩個哥哥洪仁發和洪仁福無尺寸之功,卻被封為安王和福王。

這針對性太強了,普通士兵都看得懂,何況軍事家石達開呢?

楊秀清殷鑑不遠,石達開還敢安安穩穩待著,那不就等死嗎?於是,石達開率領子弟兵,逃出天京,惹不起,我躲得起。

石達開這一走,把太平天國推向了滅亡的境地,從此一敗塗地,一蹶不振。

這次封王帶來的負面效應太大了,洪秀全後悔不迭,不但撤銷了兩個哥哥的王位,還明確宣佈永不封王。

自此,太平天國首都,沒有一個王了,成了王爺的真空期。

洪秀全封王成癮,大小王達2700多個,卻湊不出一副王炸

石達開(劇照)

第三階段,爛封階段,為了牽制,隨便亂封,再也湊不出一副王炸

沒有得力的干將肯定不行,總不能什麼事都自己幹吧,這時候,洪仁軒從國外歸來。此人才能出眾,可堪大用。

為了重用洪仁軒,洪秀全違背了永不封王的承諾,封洪仁軒為幹王,權勢相當於當初楊秀清,總理朝政。

只封洪仁軒一人,顯然是不能服眾的,於是,再封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再接著,又封了贊王、輔王、章王等。

除了洪仁軒外,都是外姓王,而且,都是軍事將領。戰爭期間嘛,軍事將領更易出彩。

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武裝,洪秀全肯定是很不放心的。

洪秀全封王成癮,大小王達2700多個,卻湊不出一副王炸

李秀成(劇照)

怎麼辦?洪秀全就出了昏招,封王。為英王、忠王這些猛將的下屬封王,以牽制他們。這樣發散開去,就一發而不可收了。

一時間,太平天國的王,如當今的總經理一樣,隨便扔塊石頭,都能砸中一個王。

那麼多的王,根本不知道誰領導誰,大大小小,2700多個啊,我的天,誰知道是什麼王啊,反正是王。

一手牌,拿到大小王,湊一副王炸,無往不勝。可是,太平天國數千個王,也湊不出一副王炸。

在蘇州保衛戰中,忠王李秀成命令由慕王譚紹光負責指揮,可是,蘇州城內,王太多了。他們不但不聽譚紹光的指揮,最後還殺了主帥,投降敵軍去了。

綜上,洪秀全封王成癮,爛封亂封后,王多如牛毛,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導致效率低下,內訌不斷,加速了太平天國滅亡的程序。

洪秀全後期的管理水平,已經爛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