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和士紳,到底誰才是消滅太平軍的主幹力量?

關於太平天國運動的衰敗,中外歷史學界存在一處爭議:那就是西洋勢力和士紳階層之間,誰在彈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發揮的功能最大?其實個人覺得,和士紳階層相比,洋人確實是壓死太平軍的最後一個稻草。

太平天國的優勢

在中國的農民起義史上,太平天國運動算是一次比較特殊的農民起義。當然,我說特殊並非是因為洪秀全透過拜上帝會創立太平天國。畢竟在中國歷史上,這種以秘密宗教拉桿子的現象比比皆是。所謂特殊之處在於: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其實是清朝失去關稅自主權以後,導致小農經濟破產。這種外部因素導致的流民群體激增,才是引發太平天國運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洋人和士紳,到底誰才是消滅太平軍的主幹力量?

因此,只要清朝短期內無法改變流民問題,那麼,清朝必將走上晚明的老路:那就是官兵越打,戰爭規模越大,流民起義隊伍也隨之不斷吸收新生力量。雖然新生力量未必能建立新王朝(比如李自成),但最起碼會葬送舊王朝(比如朱明)。

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同時,其實當時中國還存在其他的農民起義隊伍。不過,之所以中外歷史學者都將太平天國視為這一時期農民革命的主要代表,主要是因為太平天國攻佔了江浙地區。這可是清王朝的財稅重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確實可以認為太平天國奪取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

——甚至比半壁江山還要麻煩。畢竟,清王朝失去了財稅重地,陷入貧血和癱瘓乃至崩潰,也只是時間問題。

晚清危機

其實至少在嘉慶時期,清軍就處於軍紀敗壞狀態。因此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以及各路農民起義席捲內地十八省,清朝朝廷只好默許士紳官僚籌建鄉勇,用來打擊太平天國。

其實明清王朝作為

“站在巨人肩膀上”——即可以根據秦朝以來歷代的得失經驗來對未來做出預判的王朝,明清統治者未必不知道放權給士紳官僚的隱患:那就是農民軍可能確實會被彈壓下去,但是,這些士紳官僚形成的利益集團,只怕會危害朝廷的統治,甚至讓明清王朝出現東周化、晚唐化的局面。

洋人和士紳,到底誰才是消滅太平軍的主幹力量?

不過,本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想法,清朝朝廷還是選擇讓士紳官僚武裝來對付太平軍。不過,起初,效果並不明顯:太平軍依舊以高歌猛進的姿態,不斷粉碎清朝方面的進攻。

這說明,如果不是天京之變導致太平天國內耗,以及石達開出走,士紳官僚武裝很難在軍事上戰勝太平軍。

膠著

不過,太平天國高層存在隱患,這如同基因裡的隱患一樣,危害著太平天國。那就是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之間的矛盾。

其實論才幹,以及在反清活動中的貢獻,楊秀清無疑是功勞最大的。但是,畢竟太平天國是基於拜上帝會起家的,因此,掌門洪秀全的地位一定得高於楊秀清。於是太平天國形成了楊秀清當事實上的話事人,洪秀全在後宮享樂的局面。不過,按照華夏社會傳統,這種局面自然無法長存。於是這種背景下,天京之變爆發。

此前太平天國北伐的失敗,以及天京之變,意味著推翻清朝,已經並非太平天國能完成的歷史任務。因此這一時期,太平天國和士紳官僚武裝之間的態勢,大體是膠著狀態。

所謂膠著:士紳官僚集團未必能完勝太平天國,太平天國想恢復之前的軍事巔峰也已經萬萬不能。

而差不多就在這前後,由於洪秀全和西洋人關係交惡,於是,洋人也意識到需要保全清朝來掠奪中國。於是,洋人下場了。太平天國運動進入了倒計時。

侷限性

當然,個人覺得,我們假設另一個時空裡,天京之變沒有發生,那麼,其結局,太平天國運動依舊會陷入失敗。

洋人和士紳,到底誰才是消滅太平軍的主幹力量?

因此只要洪楊不答應洋人的要求,維持和清朝的一系列條約,洋人必然會干涉太平天國運動。而太平天國的上限,不外乎是一個農業文明王朝,西洋列國則是工業文明力量。在工業文明的衝擊下,太平天國確實必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