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 是誰發明出來的?

“盛世”一詞,最早是拿來讚頌傳說中的上古時代。

康乾盛世 是誰發明出來的?

如西漢末年的崔篆,在《慰志賦》中,寫有一句“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載而垂績”。這個“盛世”,指的是商朝的成湯、武丁時期。

史書中常見的“堯舜之盛世”(《後漢書》)、“古盛世”(《晉書》)等說法,也是相似的用法。

在兩漢之人看來,“盛世”乃是一種對理想的嚮往,而非對現實的讚頌。

比如,東漢末年,張紘死前,在給孫權的建議書中,第一句就說:

“自古有國有家者,鹹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於其治,多不馨香。”

那意思是說,建立“盛世”是歷代統治者的理想,但他們統治無方,很少有人能實現這一目標。

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拿“盛世”來讚頌當朝。

比如,西晉的潘安在《西征賦》中說:

“當休明之盛世,託菲薄之陋質。”(我這樣粗陋的人,竟然如此幸運,能生活在這樣美好的時代)

唐宋以後,這種用法更為常見了。

比如,唐人羊士諤在詩中說“盛世當弘濟”;宋人邵雍在詩中說“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況覆在中都”;元人許有壬在曲中說“生盛世,遇今年”;明人唐時升直陳“幸逢明盛世,悠悠以徜徉”;……都是在唸叨“我真幸運,躬逢盛世”。

除文人外,此一時期的皇帝,也開始喜歡在詩文中稱頌當朝為“盛世”。

比如,宋太宗趙光義在填詞中,就有“承平此事比應難,盛世歡娛情好尚”、“務本含靈皆自化,和平盛世縱遨遊”等自誇的句子,大意無非是“朕的盛世讓人愉悅逍遙,實在了不得”。

康乾盛世 是誰發明出來的?

到了清朝,皇帝將“以盛世指稱當朝”這種用法推向極致,其使用次數,遠超此前歷代之和。

查閱史料,康熙可能是最早提出清朝來到“盛世”的皇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下旨:“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此後在康熙的起居注裡,“盛世”一詞被反覆提及。雍正登基後,他對“盛世”持保留看法,這可能跟他接手的一個爛攤子有很大關係。康熙晚年官場黑暗、吏治腐敗,大清國庫只有區區800萬兩銀子。當乾隆登基後,“盛世”一詞頻繁出現在各種官方史書中。

比如,有學者統計,“盛世”一詞在康熙五十六年的《萬壽盛典初集》出現73次,在乾隆三年的《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出現52次,在乾隆五十年的《欽定千叟宴詩》出現39次,在乾隆五十七年的《八旬萬壽盛典》出現62次。

其中,常見的多是“恭逢盛世”、“盛世豐年”之類的陳詞濫調。如《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所收,胤禛在雍正六年的諭旨中,即有“當此太平盛世”之句。

甚至到了晚清,已是內憂外患,清朝皇室也依舊處處以“盛世”自居。

比如,同治十三年,“皇太后四旬萬壽”時,清宮所制樂章是:

“皇帝仁孝兼隆,聖母萬福攸同。盛世人民樂愷,清時景物照融。”(皇帝棒棒的,聖母皇太后也棒棒的。盛世下的百姓都樂開了花。)

再如,光緒十五年,載湉“大婚”,樂章中又說:

“平治修齊逢盛世,中宮位定采蘩時”。

既有皇帝稱當朝為“盛世”在先,臣子們當然爭相效仿。尤其嘉慶年間後,清人追念王朝的過往“榮光”,更是大讚盛世。

比如,嘉靖十三年進士姚瑩曾言:

“本朝康熙、乾隆之間,天下富庶,教化洽隆,豈異域殊方所能彷彿者?”

編寫《海國圖志》的魏源也說:

“國家極盛於乾隆之六十餘年,版輿生齒倍雍正,四夷賓服逾康熙。”

康乾盛世 是誰發明出來的?

清末《盛世危言》

統治者提多了,群臣們自然拍馬屁。最先戳穿虛假盛世的是英國使者喬治·馬戛爾尼,他在乾隆後期出訪中國,在日記中他寫道:“

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康乾盛世 是誰發明出來的?

英國人所繪的漫畫

馬嘎爾尼寫道:“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它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

清朝滅亡後,民國學者對清朝皇帝自稱的“盛世”多有批判。即使肯定清朝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也僅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稱為“清朝的盛世”或“清室盛世”,視之為清朝最昌盛的時期,而未曾將其放在整個中國歷史長河中予以褒讚。

現在慣用的“康乾盛世”一詞,要遲至1949年後才出現。

據歷史學者李華川的考據,鄧拓是最早使用這一概念的人。鄧拓將孟森所言“嘉道守文”前,加上對仗的“康乾盛世”,並在《論紅樓夢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意義》一文中如此闡釋:

歷史已經證明,清代的所謂‘康乾盛世,嘉道守文’的整個時期,即是封建經濟發展到爛熟的時期,也是它的內在矛盾和外部矛盾開始充分暴露的時期

。”

顯而易見,在鄧拓的語境裡,“康乾盛世”這個詞帶有諷刺、否定的意味。此後,“康乾盛世”一詞,遂長期作為史學界慣用的諷刺性概念存在。

比如,1963年所出《中國財政史講義(初稿)》中說:

清統治的衰落,具體到財政的紊亂和枯竭,早在所謂’康乾盛世’前期階段,已開其端,而且逐步滋長……”

又如,錢宗範1975年在《康熙》一書中批判說:

“他們把康熙統治時期的中國,謳歌為‘太平盛世’,或者和後來的乾隆統治時期並提,說成是‘康乾盛世’。這種觀點,是明顯地站在地主資產階級的立場上,美化封建統治階級的剝削本性。”

伴隨著這種諷刺性的否定,“康乾盛世”一詞,也逐漸為人熟知。

到了80年代,很多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被重新評價,“康乾盛世”也不例外。

康乾盛世 是誰發明出來的?

一些學者開始用“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稱讚清朝中期的經濟發展、廣闊疆域和文化建設等。

比如,1994年蘭丕煒所著《中國封建盛世的興衰》一書,明確將“康乾盛世”列為中國古代三大盛世之一。1998年,清史學者李冶亭又出版《清康乾盛世》一書,詳敘此“盛世”的歷史。

2002年,著名清史研究者戴逸(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接受《中華讀書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國有三個真正意義上的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康乾盛世”。為了保證觀點準確,這裡引用戴逸的原話,“不過,傳統觀點認為漢、唐是真正的盛世,無論國力還是文化等諸多方面都達到極盛,而清朝已經開始衰落,不如漢唐。我則以為,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這與傳統觀點不一樣。”

在戴逸發表上述言論後,史學界開啟了一場有關“康乾盛世”的討論。

學者周思源發表《正確看待康雍乾之世》,提出異議:

“我並不否定康雍乾三朝的歷史功績,但是,不贊成現在依舊把康雍乾時期說成是‘盛世’,尤其不贊成對康雍乾之世做過高的評價。”

在他看來,“徹底扼殺民族精神,是康雍乾三朝最大的歷史性錯誤”,致使中國完全落後於西方。

康乾盛世 是誰發明出來的?

此後,相繼有人發表文章,無論是肯定“康乾盛世”之說,還是反對將玄燁、胤禛、弘曆的統治時期稱為“盛世”,都無一例外地讓“康乾盛世”幾個字頻繁見諸報端。

加之《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影視劇的影響,使得“康乾盛世”幾乎成為一種歷史常識。

“康乾盛世”名不副實

古人沒有對什麼是“盛世”下過具體定義,但在很多地方指出過,什麼不是“盛世”。

宋史學者王曾瑜梳理相關史料,發現古人心中的盛世,至少要滿足四個標準:

“一是吏治清明,貪官汙吏稀少;二是百姓安居樂業;三是社會犯罪率低;四是容納和歡迎直言。”

古人有關這個四個標準的論述很多,如南宋人高斯得曾奏稱:

“君臣之間,相覿以貨,相賂以利,此桓、靈汙濁之事,豈盛世所宜有哉?”

——君臣間靠利益關係維持,這不是在盛世中應該出現的。

明人高攀龍奏疏中道:

“赤子寒無一縷,赤身立骨,輾轉於塗泥之中,叫號於風雪之夜,豈盛世光景。”

——老百姓沒有衣服穿,在風雪中哀號,豈是盛世該有的樣子?

明人焦竤有言:

“今饑饉頻仍,群不逞之徒鉤連盤結,此非盛世所宜有也。”

——現在常有饑荒,遍地都是匪徒,這不是盛世該有的情形。

南宋人虞儔上奏稱,

“朝士大夫多不敢竊議時政,於心有所不然者,不過相視太息而已,此豈盛世氣象耶?”

——朝中大臣們不敢議論時政,心中有所不滿,也只能相對嘆氣,這難道是盛世中應有的現象嗎?

康乾盛世 是誰發明出來的?

對照這四點標準,康雍乾三朝,均難以滿足。

首先,有和珅為首的鉅貪集團,吏治難稱清明。

其次,清朝人地矛盾突出,流民眾多,乾隆三十九年爆發了大規模的“王倫起義”,治安情況並不樂觀。

第三,深信“康乾盛世”之說的戴逸,亦在書中寫道:

“如果每人有土地四畝,得糧食四石,可以維持生活的話(指可以保證每天一升,大約一市斤),那麼,1790年,全國人均耕地只有三畝,糧食只有三石,已經不足。”

意即,所謂“康乾盛世”中,老百姓是普遍吃不飽飯的。

第四,皇帝大興文字獄,言路自然不暢。

康乾盛世 是誰發明出來的?

更何況,康雍乾三朝的鎖國政策,導致中國錯過商業革新及工業革命,從此完全落後於西方。

如此這般的一個多世紀,又有什麼資格被稱為“盛世”呢?

正如社科院學者王春瑜在《尊重歷史》一文中說的那樣:

清代的御用文人,及當代品清代御用文人餘唾津津有味的流俗史家,居然豔說康、雍、乾三朝是盛世,是患了政治色盲症的結果……所謂的康、雍、乾盛世,不過是人造的幻景而已。”

也如學者李華川所言:

“康、雍、乾時期的君臣們喜歡用這個概念自我粉飾,時隔兩百餘年,這種粉飾可以休矣……作為史學名詞,把‘康乾盛世’放在人類歷史的座標系上,就會發現它既經不起推敲,又易造成誤解,也許用少些價值判斷味道的清朝‘鼎盛時期’或‘全盛時期’來定義三朝,更為合適吧。”

康乾盛世 是誰發明出來的?

在我看來,現在的新中國,才是盛世。

所謂的“康乾盛世”,是某些人的後代鼓吹出來的。某些群體,依舊做著“復辟”的美夢,依舊想當貴族,可笑至極。

此文為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