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為啥在唐代之後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連河南省會都不是?

洛陽的歷史有明顯的分期,唐代之前的洛陽做過多個朝代的都城,最不濟也是陪都;

唐代之後的洛陽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原來都城或準都城的特殊地位,在經過後唐一朝的迴光返照後,再也沒有任何王朝於此定都。

洛陽為啥在唐代之後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連河南省會都不是?

洛陽隋唐城遺址公園

唐代之後,開封異軍突起,在之後近千年時間裡,開封的重要性都高過洛陽。

洛陽為啥在唐代之後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就連河南省會都不是了?

先來說說唐代的洛陽繁榮的原因。

唐代洛陽為東都,甚至在武則天時期成為神都,成為準都城。《全唐書》中記載洛陽:“東都有河朔之饒,食江淮之利,九年之儲已積,四方之賦牧均。”這句話的意思是洛陽交通很便利,漕運發達,

現代考古也在洛陽發現了回洛倉、含嘉倉等隋唐時期的國家糧倉,證明了洛陽是隋唐大運河的中心節點。

洛陽在唐代之後失去準都城地位,顯然和漕運有關,先來說說為啥古代水運那麼重要。

在古代社會交通條件不甚發達的情況下,水路交通明顯優越於陸路交通。

洛陽為啥在唐代之後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連河南省會都不是?

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根據《唐六典》記載:“凡陸行之程,馬日七十里,步及驢五十里,車三十里。沿流之舟則輕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日一百里,餘水七十里。”“河南、河北、河東、關內等四道諸州運租、庸、雜物等腳,每默一百斤,一百里一百文,山阪處一百二十文,車載一千斤九百文。黃河及洛水河,並從幽州運至平州,上水十六文,下,水六文……”

由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古代水運的速度大大高於陸運,而且運費也大大低於陸運。

李白當年從四川到揚州,大部分時間是坐船的,因為船速度快,不用怎麼換乘,更為便捷。

漕運是水運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國家機器的運轉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許慎的 《說文解字 》將其解釋為 “漕,水轉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

洛陽為啥在唐代之後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連河南省會都不是?

江蘇淮安,中國漕運博物館

漕運和建都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絡。

由於我國曆代王朝的京師人口眾多,長安、洛陽巔峰時期的人口都多達百萬之眾,必然需要大量的糧食供應,而這絕不是都城所在地的農業生產所能解決的。

洛陽其實在中唐時期就衰落了。

安史之亂爆發後,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成為叛軍和政府軍作戰的主戰場,飽受戰爭摧殘。

大批居民逃離洛陽,城市日漸衰落蕭條,這成為洛陽城市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唐朝末年,經過黃巢起義和軍閥混戰,洛陽更加殘破不堪。

而且安史之亂之後,唐王朝喪失了河北地區的稅賦,更加倚重江淮地區。

而開封處於汴水咽喉位置,成為聯絡政治軍事中心和經濟中心的交通樞紐,所謂 “梁宋之地,水陸要衝運路咽喉。”

由於河北的喪失和江淮經濟地位的進一步加強,

開封的交通樞紐地位開始凌駕於洛陽之上。

洛陽為啥在唐代之後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連河南省會都不是?

開封清明上河園

另外,唐玄宗時期發生了裴耀卿漕運改革。在裴耀卿改革之前,所有的江淮和河北漕船都將租糧送至洛陽含嘉倉,洛陽起到聯絡政治軍事中心和經濟中心的樞紐作用。但

是改革之後,江淮和河北漕船不需要像以前那樣先集中於洛陽,這樣一來洛陽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最後一個原因是唐代中期以來黃河和汴水的運輸條件的逐漸惡化,

洛陽徹底失去了聯絡東南經濟基地的可能。

所以總結來說,

洛陽在唐代之後喪失了準帝都地位,主要原因還是喪失了其運河優勢,你贊同這一看法嗎?

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