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和尚讀書,放牛因為餓把牛吃了,16年的苦難,成就了朱元璋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陸秀夫看著最後一艘戰船緩緩沉人海底,援兵卻遲遲不來,他緊緊地守在幼帝身邊,痛心而又絕望,最後,他拿起劍逼著自己的妻子兒女跳海自盡,然後將傳國玉璽綁在腰間,抱著幼帝縱身入海,自殺殉國。

自此,南宋便亡了。

自此,中原大地,鐵蹄錚錚,百姓們開始了暗無天日悲慘痛覺的生活。

面對統治者無情的壓榨,百姓只能默默地忍受。

但是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期待終有一天會有一個人從他們之中脫穎而出,帶領他們這些可憐的同胞們脫離苦海,恢復漢人往昔的榮耀。

跟著和尚讀書,放牛因為餓把牛吃了,16年的苦難,成就了朱元璋

元朝末年,官吏貪汙剝削現象愈加嚴重,接二連三的無情天災更是把不堪重

負的國家經濟推向了崩潰邊緣。

史書上記載,元統元年(1333年),京畿大雨,饑民

達四十餘萬;

元統二年(1334年),江浙受災,饑民多至五十九萬;至元三年(1337

年),江浙又災,饑民四十餘萬;至正四年(1344年)黃河連決三次,饑民遍野。

連年的水災、旱災、饑荒,百姓們早已承受不住,再加上大規模的征伐,繁重的徭役更是將百姓們拖向了死亡的深淵。

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統治。

跟著和尚讀書,放牛因為餓把牛吃了,16年的苦難,成就了朱元璋

就這樣,朱元璋從這個黑暗的時代中走了出來,逐漸走上了歷史的舞臺,走向了所有飢腸轆轆的民眾眼中心中。

出身貧寒的朱元璋

同大多數封建皇帝一樣,為彰顯其是“人中之龍”,朱元璋的降生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明史》中記載:“母陳氏,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這個天命所歸式的渲染顯然並不真實。

與歷史上其他的“皇帝戶”相比,朱元璋他非但沒有顯赫的家世,還出身在一個很貧寒的農民家中。

跟著和尚讀書,放牛因為餓把牛吃了,16年的苦難,成就了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縣(今安徽鳳陽縣)一個赤貧的農家,祖上交不起官府的賦稅,只得在淮河流域過著居無定所、四處躲債的日子。

後來,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想盡辦法,終於在一個叫鍾離村的地方做了佃戶,租種著別人的田地艱難的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

但是朱世珍與妻子不管再如何辛勤勞作,一家人的生活還是很艱難。

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朱元璋自小就聰明伶俐,很討人喜歡,但是家中困難,由於營養不良,朱元璋小時候體弱多病,瘦的皮包骨。

跟著和尚讀書,放牛因為餓把牛吃了,16年的苦難,成就了朱元璋

朱世珍與妻子迷信,認為觀音菩薩能夠救他們的小兒子,能夠保佑兒子平安的活下去。

於是,朱元璋很小便被送到了附近的皇覺寺。

寺裡的老僧人很喜歡朱元璋的聰明勁,就時常教他讀書識字。

時間長了,朱元璋也初通文墨了。

而這,也為朱元璋未來的人生軌跡埋下了伏筆。

粗俗簡單的家族名號

朱元璋不但出身貧寒,而且連朱家沿襲的家族名號也是粗俗不堪,難登大雅之堂。

史料記載,朱元璋的祖父叫朱初一,父親叫朱五四,母親叫陳二孃,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

至於朱元璋本人,因為他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所以他叫朱重八。

這樣的名字實在是叫人哭笑不得,以至於後來就連朱元璋也覺得名字太過粗俗,不僅自己改名為朱元璋,還給父親追贈了個名字“朱世珍”。

跟著和尚讀書,放牛因為餓把牛吃了,16年的苦難,成就了朱元璋

在朱元璋還是個少年的時候,他並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只要能夠吃得飽就行。

在項籍看見秦始皇威風凜凜的車馬儀仗的時候而低呼“彼可取而代也”的年紀,朱元璋卻舒適地坐在水牛背上,做著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放牛。

不過,就算是放牛,朱元璋惦記的不是放牛,而是吃牛,因為他太餓了。

朱元璋自小就膽識過人,又很講義氣。

有一次,他與一群與他一樣貧窮的孩子在一起放牛,孩子們實在是太餓了,朱元璋便指揮著大家殺了一頭自己放牧的牛,隨即燉著大家一起吃了。

肚子填飽了之後,大家才害怕了起來。

跟著和尚讀書,放牛因為餓把牛吃了,16年的苦難,成就了朱元璋

朱元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逃脫責罰,他自作聰明地將小牛的皮骨埋了,把牛尾巴插進一條石縫中,騙劉德說是小牛自己鑽了山洞。

小孩子的伎倆地主劉德如何會信。

很快,朱元璋就為自己這種監守自盜的行為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

地主劉德惱羞成怒,把朱元璋吊在院落中一頓毒打,並且趕了出去。

朱元璋因此也丟了放牛的差事,不過他的義氣卻贏得了小夥伴們的擁戴,成了他們中的孩子王。

其實朱元璋再被劉德毒打之後,劉德還把朱元璋關進柴房不給他飯吃,想借此狠狠地懲戒一下。

跟著和尚讀書,放牛因為餓把牛吃了,16年的苦難,成就了朱元璋

朱元璋飢渴難耐,於是在柴房裡翻箱倒櫃,竟無意中在一個老鼠洞裡發現了些五穀雜糧,聰明的朱元璋趕緊把這些東西一股腦兒地倒進鍋裡煮粥來吃。

後來,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回憶起這段悽慘的經歷,不由得百感交集,便命宮人重做這昔日的救命粥。

平淡少年無壯志,飢餓苦難十六年

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激昂的少年壯志,有的只是飢餓困頓,生活苦難。

在鳳陽這個破敗的鄉下,朱元璋每日都因為肚子而四處奔波。

就這樣年復一年的度過了他人生最初的十六個年頭。

對於朱元璋來說,能吃一頓飽飯,就是他在那個時代最大的夢想。

少年時代的朱元璋整日在飢餓、斥罵、毒打與壓榨中煎熬,這些身處社會最底層的經歷、絕對是其他歷代大多數的皇帝從未有過的遭遇。

正是這種

“與眾不同”的遭遇,決定了朱元璋會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君王,而他一手建立的帝國也

註定將是非比尋常的。

其實,相對苦難的生活中,往往會有奇蹟發生的。

跟著和尚讀書,放牛因為餓把牛吃了,16年的苦難,成就了朱元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無盡的災難、

刻骨的傷痛、殘酷的社會現實以及在死亡線上艱難求生的蹉跎歲月,無一不是對朱元璋的磨礪和鑄造,最終成為成就他一世之皇的“功臣”。

其實,那艱難的16年,對於朱元璋來說不單單隻有苦難,還有他結識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幾個兄弟。

徐達、湯和、周德興等,這幾個當初與他一起浪跡在鳳陽鄉間的窮小子,正是與他在後來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建立起大明江山的兄弟們。

所以說,朱元璋的苦難,不止是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