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引言

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知道,自北魏始,薩保是各朝政府任命西域胡人首領擔任的職位,目的是為了管理進入中原地區的西域胡人。首先來探討薩保的含義,薩保在粟特文中記為“首領”之意,漢文音譯為“薩保”、“薩寶”、“薩甫”等。

關於薩保這一稱謂,向達先生、羅豐先生、榮新江先生都做了不同的解釋,大都認為薩保一詞即指“商隊首領”。

薩保最初指的是商隊的組織者。

昭武九姓胡人進入中原主要是透過絲綢之路上的商貿往來,胡人入華並不是以個人為單位,而是以商隊的形式往來於中亞與中原之間。

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在一個群體組織中必然會有領導者的存在,而且在與中原進行商貿往來的過程中,商隊會遇到諸多問題,如何解決?該聽誰的?

這一系列問題都會加速領導者的產生,所以商隊中就會湧現出一些組織能力強或者應變能力強的優秀人才,這些人可以帶領商隊與中原漢族進行溝通往來,逐漸成為整個商隊的領導者。

商隊領袖

古絲綢之路並不是一條坦途,在行路過程中,會有盜賊,土匪出沒,商貿往來物品很多都是珠寶銀器以及其他較為珍稀的物品,

這就需要有保護商隊生命財產安全的人或者組織的存在,而這樣的人就會被推選成為領袖

“薩保”就是關於這一職位的稱呼,即為商隊的領袖。

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薩保不僅僅是商隊的領袖,也是商隊入華後建立聚居地的政治首領。昭武九姓入華以來將本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帶到中原地區,據記載昭武九姓胡人信仰

襖教

,在中原地區被稱為拜火教。

薩保這一商隊領袖隨著商隊人民需求的變化,其主要職能也越來越多,包含了經濟職能,保衛商隊安全的職能,政治領導者的職能以及宗教精神領袖的職能。

薩保最後就演變成包含上述職能的商隊領袖,成為商隊中的權威人物,處於較高的地位且被同族昭武九姓人所敬重。所以

薩保在本質上是以宗族為紐帶,來往於中亞與中原地區信仰襖教的昭武九姓胡人商隊的政治經濟軍事領袖。

這些商隊進入中原以後不斷集聚形成獨具特色的自治團體,隨著進入中原地區的胡人越來越多,唐王朝制定一系列民族政策來加強對昭武九姓胡人的管理,從而逐步引導昭武胡人有秩序的在中原大地與漢族人共同生活。

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隨著入華的昭武人積極入仕,在唐朝發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使得唐朝不斷調整對胡人民族的制度設計,最後逐步轉變將昭武九姓族納入唐朝政府的正式管轄之中。

薩保在胡人商隊身份的特殊性使其受到唐王朝統治者的高度重視

,唐廷希望利用薩保一職間接對其內部人員實施有效管理,進一步控制昭武九姓胡人。所以唐朝統治者給予薩保較高的社會地位,較多的管理職能,從而更好的利用胡人來管理胡人。

在唐朝政府的重視下,薩保作為正式一級官職納入到了唐朝政府的官僚體制當中,作為視流外官,專門由德高望重的胡人首領來擔任,來控制所管轄的昭武九姓胡人聚落,管理胡人聚落的政治、經濟與宗教事務。

薩保作為內部自治共同體首領搖身一變成為唐王朝的正式官員。

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薩寶在初期無品無級,也不是朝廷正式的官職;到隋朝,薩保已作為品級官員而正式存在;到了後期進入唐朝的昭武九姓胡人越來越多,唐朝政府決定設立薩保府,而薩保也成為唐朝唯一的由外來人擔任的朝廷正式官職。

唐代以後,特別是開元盛世以後,初入唐朝的胡商帶來了更多胡人的聚集,唐朝開明的政策愈加吸引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歸附,薩保的職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遂將薩保官職提到五品左右。

薩保作為官職在唐朝與外來民族進行文化經濟交流中起到保護與促進的作用

,它的發展演變主要得益於昭武九姓胡人在唐朝發揮

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重要領域擔任要職,影響少數民族與唐朝的交流與融合,對唐王朝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

薩保府官職

唐朝設立的薩保府與前朝設立的薩保官職最為不同的是

——唐王朝時期的薩保府是一個獨立的政府管理機構,被看成是一個政教合一的胡戶管理機構;而前朝的薩保只是作為一個附設性的官職依附於唐朝的正式官職之下。

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薩保在唐朝管理的多為與漢族雜居地區的胡人,這些地區的胡人是隨著東遷的時間越長,人數越來越多,但是較漢人來說數量較少地區,

唐王朝設定薩保府來進行統一管理。

昭武九姓族人一直依附於其他強大政治力量生存發展,後因受到大食國與突厥的侵擾,大批昭武九姓胡人被迫東遷,有的胡人進入漠北突厥領地歸附,即下文所說的六胡州地區的昭武九姓,有的人進入北魏、北齊、北周、隋、唐各級軍政機構,有的則一直以商業民族來往於社會。

昭武九姓人無固定住所,族人形成聚落而居,通商道路上一部分人留於當地生活,一部分人再繼續東行,形成新的聚落,這些聚落由胡人集團首領薩保管理。

由於大多數昭武九姓胡人信奉襖教,所以聚落中往往立有襖祠,薩保即成為昭武九姓胡人部落中的政教大首領。

隋唐時期,政府為了控制這些胡人部落,設薩保府管理,把薩保納入中國的官僚體制當中。

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隋唐時期的中央政府對粟特部落的控制管理有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早期,大多數部落不受政府約束,相關的記載也就較少,之後用任命薩保為政府官員的方式來控制胡人部落。

到唐朝建立後,將正式設定州縣中的胡人部落改為鄉里,如西州的崇化鄉安樂裡、敦煌的從化鄉等等。

而位於唐王朝周邊地域的一些胡人聚落,如六胡州、柳城等地,基本上維持著胡人聚落的原貌。

六胡州地區行政建制

六胡州地區指在靈(今寧夏靈武西南)與夏(今內蒙古白城子)這兩州之間設立魯、麗、含、塞、依、契六州,

起初是為了安置突厥降兵所設立的,稱為六胡州地區。

六胡州中的突厥降胡主要為昭武九姓胡人,張廣達在《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中記述了突厥人與昭武九姓胡人早在周朝時期就有了往來。

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據《舊唐書

·突厥傳》記載:突厥可汗經常委任昭

武九姓胡人擔當重任而疏遠同族人。可見昭武九姓胡人早已成為突厥的核心政治角色,而且胡人成為突厥中的政治核心人物,直接影響了突厥的內政。

公元前

646

年,唐太宗在靈

州地區接受了來自西北少數民族的朝賀,被尊為

“天可汗”,

該地區居住著以昭武九姓族人為核心的歸降的突厥兵,唐王朝為了更好的管理,設定了六胡州地區。

唐朝設立六胡州一方面為了管理昭武九姓族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其民族部落享有充分的自主權。

所以昭武九姓族可以在六胡州範圍內地區同時保留古老傳統的生活習俗以及部落的社會組織形式,在此基礎上同時接受中央王朝的管理。

六胡州地區建制之初其刺史一職作為六胡州的領導者是由胡人部落首領擔任的。

到了調露元年刺史則由唐朝派遣的唐官來進行管理。

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六胡州建制初期具有羈縻性質,以胡人首領為統領的行政建制模式維持了近

50

餘年,但六胡州地區管轄內的突厥族阿史德溫傅、奉職二個部落起兵發動了叛亂,唐軍鎮壓叛亂之後,

唐廷對六胡州改變了原來的行政管理模式,由唐朝政府派唐人擔任六胡州地區的行政長官——刺史。

神龍三年,將六州改為六縣,這標誌著六州從此轉變為唐朝正州來進行管理。

唐代六胡州地區概念界定也是較為複雜的,學者們將其按照兩種含義進行解釋歸納。第一種按照《新唐書

·地理一》中所記載的依據行政區劃來界定,即如上文內容敘述,但作為行政區劃的六胡州在唐廷將州改為縣以後從嚴格意義上來講

六胡州地區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另一種將六胡州地區作為種族或者地域概念來解釋,按照史書中的記載六胡州是指從六胡州被多次遷往不同地區的居民的一個統稱。

唐朝時期的薩保制度是什麼,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六胡州建制是具有羈縻性質的,歸降突厥聚落中的昭武九姓族在前期保留了原有部落的社會組織形式,在後期發動叛亂,據史料記載是因為

“苦於賦役”,但

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唐軍鎮壓。

最後安史之亂大爆發,六胡州地區的昭武九姓族因為與安祿山、史思明等屬同一族,具有較近的族緣關係,很快接受了安史叛軍的招誘,直接參與了安史之亂戰爭,遂在六胡州地區被收復之後,該地區的昭武九姓直接投奔了安祿山。

隨後六胡州部落中的昭武九姓人開始分散遷移使得原本六胡州的昭武九姓部落不復存在。

遷往雲、朔地區的六胡州昭武九姓族人,由於沙陀東進,這些昭武九姓胡人就逐漸同漢族、沙陀等民族相融合在唐末五代成為繼安史之亂之後的沙陀崛起代北的主要軍事力量。

結語

總的來說,唐代六胡州建制是昭武九姓入華後唐朝為了更好的管理昭武九姓胡人所設,隨著唐朝的不斷髮展,六胡州地區在保留原始部落社會組織形式的基礎上,作為民族部落在安史之亂與唐末代北崛起等顛覆唐朝政權的重大關節點上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了唐朝的政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