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聞朱棣被老虎咬死?看看正史上如何記載

1360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張士誠在江西,江蘇,湖北交戰,其中最慘烈的是陳友諒,朱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1367年末,朱元璋打算明年正式登基,因為一直忙於戰爭,所以一直沒有給自己的幾個兒子起名,以前都是按序號給自己的孩子起名,而朱棣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7歲的時候,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棣在北平的時候,朱棣才二十多歲。在燕王統治北平十年後,北方得以休養生息,恢復了生產。

1390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為大將軍,趙庸、曹興、王弼等副將前往北平,為剿滅元庭的殘餘力量做準備。

民間傳聞朱棣被老虎咬死?看看正史上如何記載

同年六月,朱棣隨大將傅友德出兵塞外,歷經數月之久,最終打敗王保保的副將乃兒不花。

1398年,朱棣在邊關征戰多年,手中的權力也是與日俱增,同年晉王過世,朱元璋下令朱棣統領北平都司、行都司、遼東都司、遼府等地的軍隊,並於同年年末,派他統領北疆諸王,以抵禦邊陲之危。

在這段時間裡,朱棣手中掌握著二三十萬大軍,可以說是人多勢眾。

1398年,朱允炆即位後,便倉促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削藩,並以種種理由將自己的舅舅們扣上了罪名,一些實力較弱的藩王承受不了來自各方的壓力,被流放、自殺、貶為平民。

民間傳聞朱棣被老虎咬死?看看正史上如何記載

朱棣是所有藩王中最有權勢的一個,所以朱棣並沒有退讓。

建文帝削藩後的第二年,朱棣以一己之力,打了一場平定天下的仗,朱棣39歲,經過這麼多年的征戰,他的實力已經不遜色于徐達和常遇春了。

1402年,叔侄二人在三年的爭鬥中決出了勝負,最後南京被朱棣攻陷,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登基二十二年。

大明王朝在二十二年執政期間,國力達到鼎盛時期,在其文治方面,編纂《永樂大典》,完善科舉,整頓吏治,健全文官,初步形成了一個內閣,極大地提升了皇帝的辦事效率;五次征服,徹底的瓦剌,徹底的瓦解了北元的殘餘力量,讓韃靼人、瓦剌等部族臣服,每年都要向他們進貢,向安南進軍,建立了交趾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負責管理安南。在外交上,鄭和七次出海,宣揚大明的強大,使萬邦向他進貢,這對各國的貿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本文從歷史的角度,對朱棣的三個死因進行了探討。

歷史上的病逝

這是最正式的說法,也是所有人都認可的,朱棣上一次出征的時候,就已經六十多歲了,再好的身體,也經不起長年累月的戰鬥。

1424年三月,朱棣親率三十萬兵馬,藉口韃靼人阿魯臺騷擾大明邊關,北伐漠北,同年4月,韃靼人阿魯臺得知朱棣再次帶兵出征,連夜逃走,朱棣的三十萬軍隊在蒙古草原上追了三個多月,卻始終沒有發現他的蹤跡,最終因為後勤問題,不得不退兵回朝。

民間傳聞朱棣被老虎咬死?看看正史上如何記載

那年七月,朱棣回到榆木川,卻在軍中病倒了,七月正是雨季,行軍的環境很糟糕,很容易著涼,而且朱棣65歲了,抵抗力也會下降,所以他的病情很有可能是真的。

朱棣病後,正值盛夏,屍體散發出一股難聞的味道,按理說,死者不可能馬上下葬,必須要用什麼東西遮掩,朱棣在歸國的路上,不可能馬上下葬,但史書上卻沒有記載的那麼詳細。

野史之憂

我們對歷史的看法應該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而不是按照史書上的記載來判斷,這是不嚴謹的,因為歷史是由人書寫的,是人書寫的,是由人的意志決定的,因此,我們要用客觀的思想,用正史和野史作為參照。

民間傳聞朱棣被老虎咬死?看看正史上如何記載

那麼,作者就從野史的角度來分析,朱棣在位二十二年,總共發動了六場大型的戰役,每一次都是大獲全勝,雖然擊殺的敵人不多,但是卻讓韃靼人、瓦剌等部族逃出了安南,取得了巨大的戰功,而且還設立了一個專門的監察使,綜合這些因素,朱棣都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民間故事:被虎所殺

明間的傳說在歷史上並沒有太大的價值,朱棣在返回的路上被一隻老虎給咬了,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一來他是皇帝,身邊的護衛眾多,老虎根本不可能吃得下他。

民間傳聞朱棣被老虎咬死?看看正史上如何記載

朱棣病死的時候,就在內蒙古多倫的西北部,這裡是一片大草原,而老虎卻是在森林中生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朱棣並不是一隻老虎。所以這些傳說也就是個傳說,大家也別太當回事。

從朱棣的死因來看,朱棣的確是在半路上病倒了,而且來得很突然,到了第五次北伐的時候,他的身體並沒有什麼大礙,只是因為年紀大了,又受了一些氣候的影響,突然病倒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大明風華》中用鹹魚遮掩味道的事情,我想應該是沒有的,就算不用鹹魚遮掩味道,也應該有別的原因,畢竟從榆木川到北京,至少要七八百多公里,如果是在古代,那至少要十五天的時間。

《大明風華》的劇情,和真實的歷史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