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史記·吳太伯世家》吳王闔閭「野心與雄心兼備的梟雄」

內容涉及原著卷目:《史記·吳太伯世家》

56.《史記·吳太伯世家》吳王闔閭「野心與雄心兼備的梟雄」

上一節我們講季札識大體的時候,提到了公子光篡位為吳王,公子光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吳王闔閭。他之所以名聲在外,因為三個方面:與伍子胥和孫武的君臣際遇、弒君篡位的歷史典故、攻佔楚國國都的高光時刻。

我們先來說吳王闔閭的第一件事,與伍子胥和孫武的君臣際遇。這倆人的具體故事,我們在其列傳裡再說。只講講跟闔閭最緊密相關,體現闔閭性格的。我們說明一下,凡是單獨有列傳的,我們都會至少安排一節單獨講他,因此在他不是主角的篇章裡,只會把他和主角最相關的事情講一下,一來避免喧賓奪主,二來避免將來再講他時內容重複。

伍子胥見到闔閭時,闔閭還不是吳王。伍子胥當時是奔著投奔吳王僚的。他想說服僚去攻打楚國,因為伍子胥和楚國國王仇恨很大,為什麼結怨我們在其列傳裡講。

我們接著說伍子胥做吳王僚的工作,建議他攻打楚國。但是當時還是公子光的闔閭反對,認為打楚國對吳國沒好處。闔閭持這個觀點,有公心也有私心。公心是,當時楚國強大,客觀上的確不適宜攻楚,這從後來吳國出兵被楚反包圍的事情也能說明這一點。私心是,他知道伍子胥是個人才,他想籠絡過來,要實現伍子胥的願望,也是他來幫忙實現。

而伍子胥也很聰明,從這件事上也判斷了闔閭的意圖。所以他馬上幹了一件事,就是找到了專諸這個勇士,把他獻給闔閭。最終闔閭也是靠專諸刺殺了吳王僚,這個我們一會兒細講。伍子胥推薦完專諸後,自己就跑鄉下種地去了。他這個舉動很好理解。他就是避免被濺一身血,靜待刺殺成功,然後再被闔閭起用。《史記》原話就是這個意思,並非我推測。

56.《史記·吳太伯世家》吳王闔閭「野心與雄心兼備的梟雄」

再說闔閭和孫武的相識。孫武帶著自己寫的兵書去見闔閭,那個時候闔閭已經是吳王了。闔閭說,你書寫得不錯,咱們能實際演練一下嗎?孫武說可以呀。闔閭跟他半開玩笑地說,能不能用我的這些姬妾宮女來演練?孫武又說,可以呀。於是闔閭就真讓孫武帶著娘子軍們去嘗試了。

要說這心態,闔閭我只能理解為,一方面是玩笑心態,另一方面呢,也是看孫武兵書寫得頭頭是道,想給孫武出難題。

於是孫武就帶著闔閭的姬妾宮女們開練了。孫武任命闔閭的兩個寵妃做隊長,但是她們不聽號令,孫武要斬他們。闔閭求情,說沒有這倆人,他吃不好睡不香。但是孫武拒絕了闔閭的求情,還是殺了他們。經過這種殺一儆百的訓練,娘子軍們軍容整齊,號令嚴明。闔閭很欣賞孫武,任命他為將軍。

56.《史記·吳太伯世家》吳王闔閭「野心與雄心兼備的梟雄」

從這個故事來看,闔閭在江山和美人之間,是不含糊的。試想,他如果硬要求情,孫武是沒法殺這倆人的。而且事後很快封孫武為將軍,可見他對人才的認可。

伍子胥和孫武,在吳國強大的過程中,起到了闔閭左膀右臂的作用。他對這兩個人的重用,體現了他識人用人的明君之能。

要想發揮君主的能力,得先當上君主。那麼闔閭是怎麼成為吳王的呢,我們接下來聊聊他弒君篡位的事情。我先說明一點,他弒君,本身是一種野心的體現,而不是誅殺昏庸君主。他篡位的邏輯,我們上一節講過了,在此不贅述。我們今天主要提一下他弒君的方式,因為這次弒君,引出了後世在吃魚方面的一個規矩,你沒看錯,就是吃魚。

他弒君,使用的方式是刺客暗殺。刺客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的,伍子胥給他推薦的死士專諸,他先給專諸鼓勁畫餅,意思是說,你放手去幹,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你的妻兒老小我會照顧好。之後,他趁吳國對外用兵,國內軍事力量薄弱時,策劃了一次鴻門宴。過程是這樣的:

他邀請吳王僚來家裡喝酒。吳王僚答應了,但是也很謹慎,對闔閭是有防範的,他在王宮一直到闔閭家的路上,都佈置了警衛。

席間,闔閭藉口說腳疼就離開了,給專諸使了個眼色,然後躲在暗室裡看戲。專諸呢,裝作上菜的,端來一條魚,其實呢,他是把一支匕首藏在這條魚裡。魚端到吳王僚面前後,專諸從魚腹裡拿出匕首,不顧吳王僚身邊有親兵防備,以魚死網破的精神就刺向吳王僚。最終結果是,吳王僚被專諸刺死,專諸也被親兵殺了。

56.《史記·吳太伯世家》吳王闔閭「野心與雄心兼備的梟雄」

於是闔閭順利弒君繼位。他也兌現了對專諸的承諾,封專諸兒子為上卿,這個官位在吳國內肯定是排進前十名了。

當年荊軻刺秦王,圖窮匕見,用一卷地圖藏匕首,沒有成功。這次用魚藏匕首,成功了。所以後人在吃魚的時候,為了禮貌起見,有個規矩,編成了順口溜:獻魚不現脊,頭朝左,尾朝右。意思是,給客人上菜上魚的時候,魚肚子要朝著客人,魚頭朝左,魚尾朝右。

其實啊,從方便的角度,這也是更方便客人動筷子的。因為魚脊背如果對著客人,脊背肉硬,筷子很難直接戳進去。我們家鄉在北方,北方對這句順口溜就改造得更復雜些,叫做:獻魚不獻脊,頭朝東,尾朝西。因為北方的房子,基本是東南西北很方正的,客人一般是面朝北坐。所以這條魚擺放時,就是“左側臥”的姿勢,不過這個姿勢,就是頭朝右,尾朝左了。

最後我們再說一下闔閭在位期間的戰爭,尤其是攻陷楚國都城的事情。

吳王闔閭登上王位後,馬上起用伍子胥。伍子胥與楚國仇深似海,這也就意味著,吳國和楚國,要開始死磕了。有了伍子胥和孫武的輔助,吳軍就像開掛一樣。在闔閭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對外用兵,全部取勝,其中除了五年那次是打越國,其他都是和楚軍作戰。

闔閭九年,他迎來了高光時刻。帶兵圍攻楚國都城郢,五戰五勝,將楚昭王逼得出逃,吳兵進入楚國首都。隨後,在闔閭十一年,吳國再次攻伐楚國,逼得楚國遷都,從郢(郢,音“影”)遷到了鄀(鄀,因“若”),也就是從今天的湖北江陵縣遷到湖北宜城市。

56.《史記·吳太伯世家》吳王闔閭「野心與雄心兼備的梟雄」

闔閭十九年,發動對越國的戰爭,越王勾踐率兵迎戰。但是這次用兵並不順利,在姑蘇也就是今天的蘇州打了敗仗。闔閭手指受傷,最後因傷病而死。考慮到受傷位置,我推測,可能是破傷風。

一代梟雄,因戰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我在寫《伴讀中國史》時,儘量不對人物尤其是處於政治中心的人物,他們的歷史貢獻,做太多定性的評價。而是把史實捋清楚,並據此提出一些對人物性格和人物行為的分析推測,從而分享給大家一些思路。而這個人的蓋棺定論,每位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總結出自己的結論。

闔閭臨死前,對太子夫差說,你能忘記勾踐的殺父之仇嗎?夫差回答,不敢忘。闔閭死後,夫差繼位。我們要追問一句,他遵守自己對父親的承諾了嗎,他是怎麼處理與越國關係的呢,這裡面有西施什麼事嗎?請大家關注下一節,高開低走的吳王夫差:秦的經驗,都是他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