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什麼被殺?是劉邦心胸太過狹窄,還是令有其因?

公元前196年,呂后在長樂宮中派人殺死了韓信。呂后讓人用布袋把韓信套起來,裝在長樂宮鍾室的大鐘下面,讓韓信懸空在半中央,然後用竹竿將韓信刺死。

《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正史中雖然提到了韓信之死,但沒有具體說他是怎麼死的,不過在一些野史的記載中有說到韓信臨死之前的情況。當時,劉邦打下天下後,曾和韓信約法三章,對韓信”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器不殺。所以,呂后才想了這麼個法子,對韓信下手,了卻了劉邦心中那一塊想下手卻無從下手的心病。

韓信為什麼被殺?是劉邦心胸太過狹窄,還是令有其因?

為什麼劉邦非取韓信的性命不可,為什麼曾經的好基友要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為什麼韓信作為漢初三大功臣之一,落到了如此下場。其中的緣由又有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呢?

一、韓信的崛起

韓信是淮陰人,年少的時候家庭很貧窮,得益於他人的資助,他才能夠有口飯吃。當時,有位夫人在河邊洗衣服,她見韓信可憐,便每日給他送飯吃,這一來一去竟有十年之久。韓信對此,感激不盡,稱自己日後若是飛黃騰達,必定報恩。

後來,韓信先是追隨項粱,項粱失敗以後,來到項羽的部隊,他數次進策,但是項羽始終沒有重用他。於是,他決定投奔劉邦。一開始,劉邦也沒有重視他,只給了他一個管理糧食的小官。

有一回,他和同伴因為某事觸犯了法律,按律這是十三人都應當斬,輪到韓信的時候,他目光凝聚,毫無畏懼,面對殺氣騰騰的夏侯嬰,質問他漢王不是想要統一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害壯士。夏侯嬰見其相貌堂堂,非同一般,就報告劉邦,將其留了下來。至此,韓信雖保住了性命,但還是沒有得到重用。

後來,韓信曾與蕭何數次交流,蕭何覺得此人是個人才,非常看好他。那會,劉邦行軍來到南鄭這個地方的時候,隊伍中有很多人逃走,韓信覺得自己一直沒有得到重用,他也準備逃走。

此事被蕭何知曉,蕭何聽說韓信已經走了,連忙去追韓信,這就是“月下追韓信”的由來。蕭何這一走,被劉邦知道了,劉邦還以為蕭何逃跑了,十分生氣。蕭何回來以後告訴劉邦,不是自己逃跑,而是去追回一員猛將。

韓信為什麼被殺?是劉邦心胸太過狹窄,還是令有其因?

劉邦問蕭何自己為什麼要用韓信?

蕭何說:

“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

這句話是幾個意思呢?從這句話裡面蕭何其實告訴劉邦了,第一韓信是個軍事奇才,絕對非同一般,劉邦若是想稱霸天下,那就要重用韓信。第二韓信心氣極高,你不用他,他自然會找別的地方去投奔,到時候,你想找他回來,他都不會回來。

這句話的意思,劉邦其實聽明白了。

為什麼蕭何說一句話,劉邦就聽進去了,首先劉邦非常信任蕭何,他肯定知道蕭何對他提意見不會有假,其二,蕭何和韓信已經接觸過,蕭何作為劉邦的左右手,見人無數,什麼人能用什麼人不能用,他心知肚明。

那麼按照當時的形勢,劉邦其實非常需要一個像韓信那樣具有軍事天才的大將,好幫他開疆擴土,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蕭何的眼光毒辣,看人很準。

但是,問題也在這裡,韓信他不是一般人,這個人有能力有本事,但是很難駕馭。

韓信為什麼被殺?是劉邦心胸太過狹窄,還是令有其因?

二、韓信之才

韓信一開始投奔劉邦,也有他的需求,那會他是個普通人,什麼都沒有,他需要有平臺來發揮他的才能,而劉邦正好需要人才,所以他們一拍即合。

但是韓信到底有幾斤幾兩,劉邦還是不太確定。因此,他要先試探他。他問韓信,你認為我能夠打敗項羽嗎?

韓信娓娓道來,分析得頭頭是道。

韓信告訴劉邦,項羽的優勢他善於打仗,對手下人仁愛恭敬,但是他不願意重用賢能,而且等到真正分封利益的時候,他又不願意把好處分給別人,所以許多人對他很失望。況且,他打下天下以後,居然不定都關中,而要回到彭城,還殺死了義帝,這無論怎麼說都是不對的。

但是劉邦你恰恰相反,進入武關以後,你廢除了秦朝的苛法,善待百姓,雖然你後來沒有得到應有的爵位,還被分封在蜀中,但是秦地的百姓都很愛戴你,假如你舉兵東行,他們肯定會支援你。

劉邦聽了以後很高興,那一年八月,劉邦就帶著韓信等人朝東進攻。

劉邦在進攻項羽的道路上,東邊的很大一塊土地其實都是韓信打下來的,他自己的兵馬長期反覆在滎陽兩側,來回徘徊,若是沒有韓信,劉邦可能寸步難行。

而且,韓信打仗善於觀察,出其不意,變化多端。

比如,韓信攻佔魏地,打敗魏王豹。

韓信為什麼被殺?是劉邦心胸太過狹窄,還是令有其因?

當時,魏王豹增派了部隊主力駐守在浦範這個地方,為了堵住黃河渡口的臨晉關。韓信看到以後,假裝增加兵員準備渡河,實際上他暗中派士兵在夏陽這個地方,用漂浮的木質大盆橫渡過去,偷襲安邑這個地方。魏王豹沒想到韓信這招聲東擊西,威力巨大,導致自己手忙腳亂,最後被韓信抓住。

還有韓信、張耳與趙王陳餘一戰,他假裝要跟趙軍硬碰硬,私底下又派兩千輕騎兵偷偷潛入趙軍的部隊,插上漢的旗幟。趙軍和漢軍正對打到一半,一見陣地都被別人佔領了,沒有一會,軍心就亂了,趙地妥妥拿下。

劉邦封張耳為趙王,又派韓信去平定齊地,韓信帶著兵馬渡過黃河,追殺到齊地,遇到前來救援的楚軍,韓信與楚君大將龍且大戰。

有人勸龍且,韓信從那麼遠的地方前來進攻,車馬勞途,我們先不要打,圍堵起來堅守,活活困死他們。龍且不聽,非要跟韓信,這樣方能顯示他的能力。

韓信和龍且隔著濰水佈陣下局,韓信連夜縫製了一萬多個口袋,裡面裝滿沙子,將其鋪滿濰水的上游,然後帶著一半士兵渡過河水,前去與龍且應戰。韓信假裝打不過,急忙撤退,將龍且的軍馬引到濰水的時候,韓信叫人挪走了沙袋,河水洶湧而至,龍且計程車兵們沒有反應過來,很多都被沖走了,最後,大夥都四處逃散。這場戰役,韓信又贏了,他輕輕鬆鬆奪下齊地。

此時的韓信,勢力非同小可,他不僅能與項羽抗衡,也能制衡劉邦。

韓信為什麼被殺?是劉邦心胸太過狹窄,還是令有其因?

三、韓信之死

當是時,整個戰事幾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韓信佔據齊地一側,倘若他倒想向劉邦,劉邦就能贏,倒向項羽,項羽能就贏。

那會,項羽曾寫信給韓信,希望他支援自己,韓信沒有答應,他說劉邦幫助過他,他不願做對不起劉邦的事。

也有說客蒯通勸說韓信,要不就自己霸佔一方,和劉邦、項羽相抗衡,以你的勢力他們肯定不會輕易進攻。韓信又拒絕了,他說自己不忍背叛劉邦,因為劉邦始終沒有奪走他的齊地,所以他不願意這樣做。

後來,劉邦被圍困在固陵這個地方,他使用了張良的計策,招來了韓信,在垓下與項羽大戰,這才徹底打敗了項羽。

在劉邦的整個進攻生涯中,韓信幾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劉邦和韓信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

儘管,韓信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對於劉邦來說,這雖然是一員猛將,卻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就會脫離自己的掌控之中。在進攻項羽的時候,劉邦的確需要藉助他的實力,但是在他平定天下之後,韓信就成了一顆定時炸彈,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炸,劉邦想到這裡,晚上都睡不著。

果然,韓信幾次想要造反。

韓信為什麼被殺?是劉邦心胸太過狹窄,還是令有其因?

劉邦統一天下之後,把韓信從齊地遷到了楚地。漢朝六年時,劉邦就聽說韓信要造反。劉邦使用計策,把韓信騙到陳縣這個地方,他說是自己曾夢遊到這裡,和韓信聚會,等到韓信一來,他就叫人把韓信綁了起來,帶回洛陽。

韓信還是不甘心。那會,陳豨被髮配趙代之地,駐守邊疆,韓信私下裡跟他說,你去的地方都是精兵,如果你有一天造反,我肯定會在宮中配合你。

結果真的有一天,陳豨造反了,為了此事,劉邦親自前去平定叛軍,呂后便同蕭何設計,將韓信騙到長樂宮中,殺死了他。

劉邦回來以後,聽說這個事,既高興又惋惜。

《史記》中記載:

“高祖已從希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這個且喜且憐之,非常形象地描述出劉邦當時的心情,他既喜歡韓信這個人,又害怕他會威脅到自己。

劉邦問呂后,韓信死之前有沒有說什麼話?

韓信為什麼被殺?是劉邦心胸太過狹窄,還是令有其因?

呂后說了一句:“信言恨不用苦通計”

韓信說,很後悔當初沒有用蒯通的計謀。

韓信的意思可能是責怪劉邦最後還是要殺了他,但是其實想想,劉邦和韓信的關係你就會明白,劉邦是不得不殺了他,因為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而韓信這個人始終是個活躍分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在他背後一擊,他能不害怕嗎?

人跟人的關係其實是複雜的,韓信和劉邦在此之前,曾經肯定也產生過信任,但是當韓信的勢力慢慢增長到能和劉邦相拼的時候,這種信任或許就發生變化了。

韓信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此時的韓信位居劉邦之下,他怎麼能甘心?儘管歷史裡面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可以猜測,在那麼多年的相處中,劉邦和韓信之間肯定有很多的摩擦,這些摩擦使得劉邦不再信任韓信了。

那麼對於蕭何來說,他該怎麼選擇?此時的漢朝已經平定下來,他難道還要再幫一次韓信,將天下再次攪渾嗎?

蕭何也在抉擇。

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形勢變了。

歷史最終站在了劉邦這一方。

倘若韓信換一種心態,安然處之,放下爭權,是不是又會有一個不同的結果呢?

其實人和人的關係不就是如此嗎?沒有絕對的好兄弟,也沒有絕對的對手,一切都是利益和人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