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究竟是過繼給漢昭帝當兒子還是當孫子

漢昭帝去世後,由於沒有留下子嗣,霍光在廢了昌邑王劉賀(昭帝系的養嗣子)後又立劉病已(劉詢)為帝,“大宗毋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可知劉詢是很明確由小宗入繼大宗,由此可知,劉詢不是因為劉據曾經的太子身份而入嗣大宗,而是作為漢昭帝繼承人身份繼承大宗。

那麼漢宣帝究竟是過繼給漢昭帝當兒子還是當孫子,其是以昭帝養子還是養孫身份繼位呢?這個問題在正史上的記載是有矛盾的。

漢宣帝究竟是過繼給漢昭帝當兒子還是當孫子

漢宣帝劇照

先來看看為什麼有矛盾吧!

《漢書·宣帝紀》在寫漢宣帝繼位是這樣說的:以“孝武皇帝曾孫病已”來“嗣孝昭皇帝后”。

秋七月,光奏議曰:“禮,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操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萬姓。”

這裡寫的很模糊,按道理來說,大部分情況下的過繼當然都是嗣子。但是,漢昭帝是漢武帝兒子,漢宣帝是漢武帝曾孫,漢昭帝是漢宣帝爺爺輩,如果是嗣子那不就串輩了?所以這麼看,說是嗣孫挺有道理。

不過串輩過繼的事在歷史上並不是沒發生過。比如說,曹魏的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奐,他原本是曹操的孫子、燕王曹宇的兒子,他當皇帝時,被過繼給了堂兄魏明帝曹叡,變成了自己堂兄的兒子。

四年,陳留國上,燕公是王之父,王出奉明帝祀,今於王為從祖父。

所以,串輩過繼在歷史上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漢宣帝雖然輩分上是漢昭帝的孫輩,但也有可能是過繼當昭帝的兒子。

漢宣帝究竟是過繼給漢昭帝當兒子還是當孫子

漢昭帝劇照

那漢宣帝究竟是嗣子還是嗣孫呢?當然還得找史料,一找就出問題了,問題就是,正史有關這個問題的記載就是自相矛盾的。

判定漢宣帝究竟是嗣子還是嗣孫,一個重要根據是昭帝上官皇后在宣帝朝的尊號,如果漢宣帝是漢昭帝嗣子,那上官皇后的尊號當然就是皇太后,如果是嗣孫,那上官皇后的尊號肯定就是太皇太后了。

那在漢宣帝繼位後,上官皇后的尊號到底是皇太后還是太皇太后呢?就是一筆糊塗賬。

《漢書·外戚傳》說的是,漢宣帝繼位後,將上官皇后尊為太皇太后。

皇后立十歲而昭帝崩,後年十四五雲。昌邑王賀徵即位,尊皇后為皇太后。光與太后共廢王賀,立孝宣帝。宣帝好位,為太皇太后。凡立四十七年,年五十二,建昭二年崩,合葬平陵。

但是!《漢書·宣帝紀》又給出了相反說法!說的是,漢宣帝在位期間上官皇后的尊號應該是皇太后,在漢宣帝去世的幾天後,也就是其子漢元帝繼位時,上官皇后才被尊為太皇太后。

冬十二月甲戌,帝崩於未央宮。癸巳,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資治通鑑》的記載採納了第一種說法,《資治通鑑》說的也是漢宣帝一繼位就把上官皇后尊為太皇太后。

光遣宗正德至曾孫家尚冠裡,洗沐,賜御衣;太僕以軨獵車迎曾孫,就齋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宮,見皇太后,封為陽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璽綬,即皇帝位,謁高廟;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

漢宣帝究竟是過繼給漢昭帝當兒子還是當孫子

上官皇后劇照

所以問題就被搞複雜了,漢昭帝的上官皇后到底是什麼時候當上的太皇太后,是宣帝繼位時還是元帝繼位時?這我們都很難弄清楚。

似乎,判定漢宣帝是漢昭帝的嗣子還是嗣孫,到這裡陷入了瓶頸。

不過,有很大的可能性,漢宣帝就是漢昭帝的嗣孫,不是嗣子。

先說一下宗廟的昭穆制度:昭穆就是宗廟中祖先的排列順序,自始祖之後,一代昭,一代穆,昭在左邊,穆在右邊。就像鄭玄說的,“自始祖之後,父曰昭,子曰穆”。

所以昭穆制度也有助於我們解決嗣子/嗣孫的問題。而且很慶幸,《漢書·韋玄成傳》對於漢朝皇帝的昭穆次序說得很明白,太祖劉邦和太宗劉恆以下,漢景帝是昭,漢武帝是穆,而漢昭帝和漢宣帝都是昭,都是昭自然是說明隔了一代。

玄成等奏曰:“祖宗之廟世世不毀,繼祖以下,五廟而迭毀。今高皇帝為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孝景皇帝為昭,孝武皇帝為穆,孝昭皇帝與孝宣皇帝俱為昭。皇考廟親未盡。太上、孝惠廟皆親盡,宜毀。太上廟主宜瘞園,孝惠皇帝為穆,主遷於太祖廟,寢園皆無復修。”奏可。

因此,漢宣帝是作為漢昭帝的嗣孫入繼大統,而漢宣帝即位後也是把大漢帶到了更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