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選人才,不為囯用者殺

大明新朝初定,到處是斷牆破垣,白骨盈野。國家沒有錢、更缺的是人才。這個時候急需去組建一套政府班子,讓朝廷和地方運轉起來。

明朝初期選人才,不為囯用者殺

和劉邦的擺爛不同,朱元璋兢兢業業,事必躬親。但凡打聽到一個可用之人,但凡覺得有益之事,無不風馳電掣手起刀落。他的方法是:

1) 首先,從元朝體系中選一撥人出來。這對有心理潔癖的朱元璋來說,這項工作很不容易。元朝是多麼拉胯的政務,有用的,能幹的,死的逃的七七八八了。留下的要不是渾渾噩噩的庸人,要不就是些貪鄙之輩。這一波人裡選用的不多。厲害的代表是劉伯溫。但總體也就是循個例,做個樣子罷了。

明朝初期選人才,不為囯用者殺

2) 然後再從地主階層裡挑一些。地主階層是出人才的,從宋到元末到清,一直有一批力量,他們自己出錢組建私兵,號稱義軍,類似《水滸傳》裡的曾頭市。他們建立的堡砦 既不打元人,也不主動進攻農民兵,主要目的就是保護自己的私產。現在,朱元璋要把他們中間的一部分領頭人,用成京官,產生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的感覺,也形成了實質上的人質綁架。讓地方更加安穩。地主階層還有兩大用處,做里長來負責治安,以及兜底地方稅收。後頭我有詳說。

3) 第三個動作是從隱士中挖人才

道儒佛文化影響下的傳統名流,隱士是很重要的一個群體。有人隱在山中,影響卻在朝廷,而有些人則真的是隱蔽聲息,純粹就是不願和農民班子的政權合作。

朱元璋的策略很簡單,不為國用則殺。這些可不是野史瞎編,都是頗有人望的人物。比如貴溪的夏伯啟叔侄,寧可自己砍手指也不做明朝的官,後來被砍腦袋。蘇州的姚潤、王謨也是如此。還有不少裝瘋的,如長樂的陳亮、山陰的張憲。他們都預感到了做明朝的官風險太大了。

明朝初期選人才,不為囯用者殺

4) 創造性的動作是設立國子監

既然新朝的開科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見效。那就發明一個人才速成法。朱元璋的做法是設立國子監。從天下人群中去取青年人,到皇宮內接受全新的教育。每約兩年一期,一期200人左右。主要教如何依照朱元璋自己編寫的《大誥》殺人、治人,少量的學習四書五經。這批孩子們主要是平民家庭出生,學習過程中被打死餓死的不少。他們接受短期的培訓後速速的到全國各地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