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赤壁之戰敗後,直至去世,為何始終不打江南

很多人覺著,公元208年發生的

赤壁之戰

,是奸雄曹操的

人生分水嶺

,在這之前他雄心萬丈,親提80萬大軍要與孫權

“會獵於江南”

,但經此一敗後,卻羨慕起孫權,感嘆

“生子當如孫仲謀”

,此後直至去世12年間,他再沒提起任何攻打江南的想法,難道真的是因為,他的

雄心壯志被赤壁一戰

打沒了

曹操赤壁之戰敗後,直至去世,為何始終不打江南

01

最後12年,曹操很忙

雖然在人生最後的12年裡,曹操再沒攻打過江南,甚至連打江南的想法都沒提起過,但這並不代表他

“烈士暮年”

力不從心,而是依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當年這時他的志向已從江南,轉移到其他方向,開始而兒子

上位鋪路

赤壁之戰後第三年(211年),曹操率軍徵

馬超韓遂

,雖然被殺得割須棄袍,但最後還是

“抹書間韓遂”

,把馬韓聯盟打得

分崩離析

,讓西北王馬超投奔劉大耳朵此後鬱郁不得志,收編了西北的土地和人口。

215年,曹操率軍徵張魯,雖然因為孫劉搗亂

未竟全功

,但依然佔據漢中留夏侯淵駐守,張魯勢力被

徹底消滅

,全家人都歸降曹操。218年之後,和劉備在

漢中鏖戰

,反覆爭奪漢中的

控制權

。219年,準備親征據守荊州的關羽,只是後來讓孫權一方搶了先機,親征才未能成行,220年去世,這期間還發生過

四次圍攻巢湖

曹操赤壁之戰敗後,直至去世,為何始終不打江南

11年裡南征北戰8次,而且大部分還都

以勝利告終

,這樣的工作強度,對一個五六十歲的老人而言,已經算是滿負荷甚至

超負荷運轉

了,而且其中還有多次規模較大的戰爭,如213年進

軍濡須口

,曹軍號稱步騎40萬,如此

大規模出兵

,可是非常勞心勞力的,而此時曹操已58歲。

我們必須要注意,三國時候的58歲可不比現代的58歲,那時候58歲已經稱得上是風燭殘年的老人了!

02

遙望江南,徒喚奈何

人生最後12年,曹操在江北大殺四方,還不斷和劉備搶奪

巴蜀門戶

,但自始至終,他都再沒動過

馬踏江南

的心思,這並不是因為他老了有心無力,而是在他看來,已經失去了一統

南北

的最佳時機。

當時,孫吳在東南,劉備在巴蜀,已經站穩了腳跟,根本不可能像以前打

袁紹、袁術

呂布

那樣,砍瓜切菜般

“大破之”

。那是三分天下的形勢已經成型,再打江南就類似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且孫吳政權也藉著赤壁之戰

大勝之勢

,徹底整合了內部力量,類似張昭這種

“投降派”

,也改變了以往對北方

“跪舔”

的姿態,反而開始支援抗擊曹軍。

曹操赤壁之戰敗後,直至去世,為何始終不打江南

對外方面,當時孫劉聯盟仍在,曹操根本不可能全力攻打江南,因為隨時要防備被劉備偷家,

天時地利人和

全都不具備,曹操沒有攻江南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他也沒有

完全死心

,213年的

濡須口之戰

,可以看作是曹操對江南發動的

試探性

戰爭。

但這一戰曹操出動

40萬大軍

,絲毫沒佔到便宜,唯一的戰果也就是鞏固了淮南防線,曹軍和東吳之間打得有來有往,根本不復以前的

碾壓之勢

。在孫吳政權解決掉內憂外患之時,曹操治下依然隱藏著各種風險。

當時,北方經過連年

戰亂、瘟疫

等,生民十不存一,曹操甚至寫下了

“生民無遺一,念之斷人腸”

的詩句,這可是當年說過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的梟雄。人口不足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這也逼得曹操不敢隨意攻打江南,萬一內部崩潰,之前幾十年可就白忙活了。

曹操赤壁之戰敗後,直至去世,為何始終不打江南

內外部環境,讓曹操不得不考慮全力

攻打江南

的後果,而審時度勢是每個政治任務最基本的技能,既然條件不允許,曹操自然也不會明

知不可為而為之

,畢竟以後還有曹丕接位,讓兒子一統天下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此時的曹操,還沒到諸葛亮北伐時那種不得不為的

窘境

,以後還有的是時間,給兒子打好基礎才是正事。

03

曹操身亡,曹丕篡漢

人生最後幾年,曹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給兒子鋪路,讓曹丕可以

順利接位

,這是一個老父親,

征戰一生

掃平北方後,給兒子留下的最後的

遺澤

從54歲(209年,即赤壁之戰後第二年)到66歲

,曹操都幹了啥呢?

對外,曹操全力清剿北方

殘餘勢力

;對內,曹操

“罷三公,置丞相”

,獨攬朝廷大權,皇帝成為一個擺設。57歲

“策命為魏公”,

58歲

“位於諸侯王上”

,61歲進公爵為魏王,直至66歲去世。

可以說人生最後這12年,曹操就是隻手遮天,所謂的皇帝不過是他手中的一顆棋子,因為還有點用,被曹操一直保留下來。

曹操赤壁之戰敗後,直至去世,為何始終不打江南

坐擁北方之地,名義上

隻手遮天

,實際上就是北方的最高統治者,此時的曹操,更多考慮的不再是統一南方,而是到底該如何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定位自己

,是繼續做漢朝的打工皇帝,還是直接自立為皇帝?

不過,自立的想法曹操在最後十幾年也只是想想而已,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他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

後代的身份

或者

兒子

,不過該為兒子做的,曹操基本全都做完了,以

孫子

的身份辭世,兒子一接位就是“魏王”,這就是他的

“魏王”

曹丕接位第二年,就按捺不住自己的

起點

,直接

野心

,然後開啟

廢漢稱帝

三國副本

曹操赤壁之戰敗後,直至去世,為何始終不打江南

五十而知天命,那個年紀的他,也許已經發現自己的時間不足以平定江南,與其出力不討好甚至可能引發內部不穩,還不如集中精力把後路留好。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孫吳政權確實堅挺,直到魏國被蜀國取代了,東吳政權才最終被消滅。由此可見,曹操晚年不攻打江南,也是非常正確的一步棋,這可能就是一代梟雄的政治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