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養一個孩子,還是兩個?

在近些年內,當年獨生子女政策下的“獨苗”們需要面臨人生中的生育選擇:在自己的家庭中,

到底是生育一個孩子還是兩個,或者是三個?

要思考清楚這個問題其實對這一代獨生子女們有很大的挑戰。由於在獨生子女自己的人生中缺少有兄弟姐妹一同成長的體驗,從同齡朋友身上也缺乏相應的參考資訊,僅僅能接觸“非獨生”的概念大多隻來源於父母輩的家庭,但時代背景不同,上一輩人的經驗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參考價值。

所以,在面臨“生一個,還是生多個孩子”的人生大事時,獨生子女們往往很迷茫。既缺乏主觀經驗,又缺乏理性的參考資訊。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為此,我們《心理學簡報》將在本期的內容中,透過整理近年來各國心理學家對“生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總結一篇關於“生育選擇”的心理學綜述文章。我們將多方面對生育孩子數量的優劣進行對比,為讀者們呈現一個儘可能詳盡的“生育選擇”面面觀。希望僅透過閱讀這一篇文章,就能為讀者們提供一個對生育孩子選擇的客觀理性分析。

內容提要:

孩子數量對女性、男性幸福感的影響;

孩子數量對人生的意義的影響;

孩子數量對婚姻、家庭相處模式、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

孩子數量對晚年生活、健康的影響;

“二胎”對“老大”的影響。

(提示:由於本綜述儘可能透過全方位角度解析關於“生育選擇”的全面考慮,雖一再精簡語言直到只剩最有價值的“乾貨”,但字數依舊較多,閱讀時長較長,給讀者帶來不便,深表歉意。建議先收藏,方便多次分段閱讀。)

孩子數量對女性幸福感的影響:生育一個孩子的女性幸福感最高

首先,我們從女性的角度分析:成為一個孩子和多個孩子的母親對於女性幸福感的影響,以及不同性格的女性對於成為母親的態度規律。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團隊:生育一個孩子最幸福,多個孩子降低女性的幸福感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Hans-Peter Kohler,Jere R。 Behrman和Axel Skytthe在2005年發表於期刊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上的研究中,透過對比25-45歲以及50-70歲的同卵雙胞胎女性,生育孩子的個數對中青年時期、老年時期的女性的幸福感影響。(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如下圖所示)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

Hans-Peter Kohler教授團隊發現:

有孩子比沒有孩子的女性的幸福感更高;第一孩子能增強女性的幸福感,但每增加一個孩子,都會對女性的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是否生育第二個孩子,不影響女性在50-70歲的主觀幸福感

[1]。

註釋: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之所以選擇同卵雙胞胎女性作為研究物件,是為了排除因為基因原因導致的女性抑鬱或其他疾病的遺傳因素。因而可以更單一地分析生育孩子個數與女性幸福感的相關性。

這個研究表明:

對女性而言,有孩子比沒有孩子更快樂,但只生一個的女性幸福感最高。

義大利、西班牙心理學家:生一個孩子讓傳統型和事業型女性都感覺最幸福

不同性格的女性對於生育孩子的態度一樣嗎?比如傳統顧家型的女性和現代事業型女性,對於生育孩子的選擇也會有上述的類似規律嗎?

為此,我們參考了義大利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和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Pompeu Fabra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Nicoletta Balbo和Bruno Arpino在2015年發表於

Demography

期刊上的研究。研究表明:

無論女性屬於“傳統型”、“事業型”還是“混合型”,生育一個孩子的女性幸福感最高,生育第二個孩子都降低了這三類女性的幸福指數

[2]。(文獻題目及摘要如下圖所示)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

也就是說,無論女性是顧家型還是事業型,對生育孩子個數的幸福感體驗規律都是一致的。性格或者是對工作的投入程度並不影響女性對養育孩子的主觀感受,並非顧家型女性就更能從多生育孩子中感受到比事業型女性更多的幸福感。

總結:育兒責任是女性作為母親無法替代的“天職”

上述的研究在分析為什麼生育第二個孩子後女性幸福感降低的原因時,都不約而同地指出:

女性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承擔了更多的育兒責任,這份責任不會因為他人的幫助而有所減少,平衡多個孩子的需求對母親而言是有壓力和挑戰的。

養育多個孩子所負擔的辛勞和壓力大於了孩子帶來的幸福感,因此女性在生育第二個孩子後主觀幸福感會降低。

孩子數量對男性幸福感的影響:孩子並非是影響男性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從上述對女性的研究可以明顯看出,孩子對女性的幸福感影響非常顯著。那男性呢?男人成為父親後,也會像女性一樣因為孩子的到來或者孩子的數量影響幸福感嗎?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團隊:影響男性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婚姻,而非孩子

上述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Hans-Peter Kohler,Jere R。 Behrman和Axel Skytthe在研究中還分析了同卵雙胞胎男性對於孩子的態度。研究發現:

是否有孩子對於男性的幸福感影響不大;無論孩子的個數是一個還是兩個,男性對生活的滿意度都保持穩定;影響男性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婚姻,而不是孩子

[1]。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所以,與女性相比,孩子對男性幸福感的影響可能較小。男性從生育孩子的事件中能體會到的幸福感升高或降低的幅度都不大。

義大利、西班牙心理學家:“傳統型”男效能從“二胎”中體會到幸福感的提升

上述的

義大利博科尼大學和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的研究中,心理學家Nicoletta Balbo和Bruno Arpino還對比了“傳統型”男性和“事業型”男性對養育孩子的態度。研究發現:

只有“傳統型”男效能從“二胎”中體會到幸福感的提升,“事業型”男性沒有體會到第二個孩子能帶來更多的幸福感

[2]。

對比上述和女性的對比,無論是事業型還是傳統型女性,第二個孩子的到來其實都沒有為女性帶來更高的幸福感,而傳統型的顧家男性卻從“二胎”中體會到了幸福感的提升。

總結:傳統男性負擔的養娃責任較少,體會到的樂趣更多

為何男女對養育孩子的態度差異這麼大?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研究人員分析這種現象有可能的原因是:在傳統男性所在的家庭結構中,傳統型男性保留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和家庭角色安排,在養育孩子的責任中承擔了較少的負擔,這些負擔大多是由妻子在承擔。男性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更多是玩樂,較少涉及日常生活的瑣碎照顧。因此在這樣的家庭中,男效能從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多的樂趣,“二胎”也能帶來更多的樂趣和玩耍模式[2]。

孩子數量對人生的意義的影響:養育孩子增強了人生的意義感

生養育孩子對於整個人生而言,是否能增添人生的意義呢?這個答案可能因人而異,也根據養育的結果各有差異。但從心理學角度總結的規律而言呢?

美國弗吉尼亞的心理學:孩子的存在增強了父母的人生意義感

美國弗吉尼亞的心理學家John N。 Edwards和 David L。 Klemmack早在1973年的研究中就已經總結出了生育孩子對人生意義的作用。透過對45歲以上的274名女性和233名男性研究物件的調查後發現:

讓孩子住在家裡時,孩子的存在會降低父母的個人幸福感,但孩子的存在明顯增強了父母的人生意義感;與那些沒有生養過孩子的人相比,當有孩子的家庭中孩子長大成人搬出父母的家後,父母享有更高程度的幸福感和人生意義感

[3]。(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如上圖所示)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並沒有對比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對於人生意義感的影響差異。但我們可以猜想,第二個孩子的存在可能會進一步增強一個人的人生意義感,至少第二個孩子的到來不會降低人生的

意義

俄羅斯心理學家:“二胎”讓人生充滿意義

俄羅斯心理學家Malgorzata Mikucka在2016年的研究中就證實了上述的這個猜想。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研究物件進行了長達21年的追蹤後發現:

在第一個孩子到來的最初幾年,父母的生活滿意度持續下降,之後回升到比以前更高的水平;第二個孩子的出現則會持續增強父母的幸福感和人生意義感;在第二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生活的滿意度和意義感從未下降過,隨著孩子們的成長,父母的人生意義感會不斷增強

[4]。(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如上圖所示)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的國情可能影響了這個結論的普適性,因為有孩子的家庭在俄羅斯能得到更多的支援,因此生兒育女的父母可能從這些支援中得到了更多的幸福感。

孩子數量對婚姻的影響:影響婚姻滿意度的主要因素不是孩子,而是時間

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是婚姻中的碩果。生育孩子對婚姻有影響嗎?

美國心理學家:生育孩子降低了婚姻滿意度

我們在美國聖迭戈州立大學心理學家Jean M。 Twenge

團隊在2003年透過大資料分析孩子對婚姻的影響的研究中找到了答案。

Jean M。 Twenge等研究人員發現:

成為父母后,婚姻滿意度會下降;每增加一個孩子,婚姻滿意度就會在原基礎上有進一步下降;孩子處於嬰兒期的時候對於母親的影響最大,這個時期女性對婚姻的滿意度最低

[4]。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於期刊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上(文獻首頁截圖如上圖所示)。

紐約心理學家:婚姻滿意度降低的主要因素不是孩子,而是時間

雖然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證實瞭如上所述的結論,即生育孩子後婚姻滿意度降低。但這只是證明了孩子和婚姻滿意度之間存在負相關,並非證明因果關係。也就是說,並不能說明孩子就是導致婚姻滿意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那為什麼在有了孩子後,夫妻之間的婚姻滿意度會下降呢?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

為此,我們參考了紐約心理學家Nicholas J。 Beutell

和Ursula Wittig-Berman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

孩子會減少夫妻花在相互陪伴上的時間;家庭中每增加一個孩子,父母與彼此相處的時間都減少;真正傷害婚姻的是夫妻相互陪伴的時間減少,而不是因為孩子本身

[5]。(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如上圖所示)

總結:有了孩子也別忽略了伴侶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真正導致婚姻滿意度下降的原因並不是孩子,而是夫妻間彼此相處的時間減少。也就是說,找到這個現象的真實原因和癥結所在,我們其實能夠避免產生這些負面的結果。例如,夫妻在有了孩子或者“二胎”後,注意多留出一些單獨的時間給對方,婚姻滿意度也會保持在較高的水準。

孩子數量對家庭相處模式的影響:階段性壓力增大,爭吵頻率變高,但意義感增強

一個孩子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最為重要的考慮因素。那孩子對於家庭而言,又會有哪些影響呢?

美國心理學家:生育孩子讓家庭關係變得緊張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和調查都已經證實,生育孩子確實會增加家庭的壓力。在此,我們將一項經典心理學文獻的研究成果與讀者們分享。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

F。 Ivan Nye,John Carlson和Gerald Garrett在1970年的心理學研究中發現:

隨著孩子數量的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的消極情緒也越來越多;即使在排除了經濟狀況帶來的影響後,更多的孩子也給每個家庭成員帶來了更多的壓力,讓家庭關係變得緊張

[6]。(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如上圖所示)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

壓力是暫時的,孩子讓家庭中的意義變多

同時,研究人員也指出:

雖然生育孩子會增添家庭成員的壓力,但這些壓力是階段性壓力,都是暫時的;而且,即使在壓力增大的階段,家庭成員也會因為孩子的到來,慶祝生活中更多的有意義的事件,因此讓成員感受到意義感增強

[6]。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總結:壓力和衝突都是暫時的

只考慮生育更多的孩子帶來的階段性壓力和衝突是短視的,孩子能帶來的意義感可能遠超過最初養育時的壓力。而且一旦孩子長大並獨立生活,也許會有長足的幸福感。

孩子數量對晚年生活的影響:孩子長大後,父母會更快樂嗎?

上文分析了在養育未成年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所承擔的育兒壓力和責任較大,對婚姻和個人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都有所挑戰。那當孩子成年後呢?進入晚年的父母是否會因為養育兒女從中受益呢?

40歲後,為人父母的幸福感將升高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Rachel Margolis和Mikko Myrskyl在2011年的研究中對86個國家的有孩子的家庭進行了全面調查,探究孩子與幸福感的關係。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孩子個數與父母幸福感隨父母年齡的動態變化的關係。(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如下圖所示)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

Rachel Margolis和Mikko Myrskyl在研究中發現:

家庭中每多一個孩子都會降低父母在40歲之前的幸福感;但40歲之後,孩子的存在能增強父母的幸福感;特別地,生育3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在老年時期的幸福感最高

[7]。

特別地,我們將孩子個數與父母幸福感隨父母年齡的動態變化關係圖擷取下來,供讀者參考。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如上圖所示:

橫座標表示家庭中孩子的個數(0,1,2,3及4個以上);

縱座標表示孩子個數與父母幸福感的相關性,正值代表正相關,負值代表負相關;

圖中6條折線分別表示父母在不同年齡段間,父母幸福感隨孩子數量增多的變化關係。

從圖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40歲之前,哪怕只有一個孩子也會降低父母的幸福感,且父母的幸福感隨孩子數量的增加而降低;

40歲之後,生育3個孩子以內的家庭中,父母的幸福感隨孩子數量的增多而提升,3個孩子的父母能體會到最高程度的幸福感;

父母進入老年後,年齡越大,孩子給父母帶來的幸福感越高。

所以,雖然養育孩子確實會對婚姻、家庭壓力、夫妻感情、個人幸福感帶來挑戰,但這些衝突和挑戰都是暫時的,在40歲之後,進入中年後,人們就能從為人父母中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老年時期有無退休保障決定了孩子的重要程度

上述的研究表明了孩子對幸福感的重要性在中老年時期開始體現。但這個重要程度是否受到退休保障的影響呢?

在參考了不同國家的研究後,我們發現:

進入老年時期後,是否完善的退休機制和保障決定了孩子對父母晚年生活幸福感指數的重要程度。綜合而言,在沒有完善退休保障的國家中,有孩子以及多個孩子的家庭中,老年父母對生活的滿意度較高。“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適用於這種情況;在有完善退休制度,老年人能得到較好照顧的國家中,孩子的存在與老年人幸福感之間的相關性就會減弱。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例如,我們特別參考了上文提到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Rachel Margolis和Mikko Myrskyl的研究中關於丹麥父母的調查。因為丹麥擁有享譽全球的健全的社會保障系統,檢視丹麥父母的幸福感與孩子的關係可能能夠最直觀地瞭解退休保障與孩子重要性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對丹麥的雙胞胎父母進行調查時發現:

孩子的數量顯著影響了25-45歲女性的幸福感,在這個年齡範圍內,每生一個孩子,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都會下降;在50-70歲的人群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孩子的存在並沒有對人們的幸福感造成影響;在晚年時期,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婚姻狀況,而非孩子

[7]。

所以,即使沒有孩子,或者只有一個孩子,只要父母做好了詳盡的退休保障計劃,並維持幸福的婚姻,在中老年時期的幸福感也不會降低。

總結:養娃能夠“防老”,也能靠自己“防老”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養育孩子確實可以增強中老年後的幸福感,能有“防老”的益處。但並非只能透過養育孩子達到這樣的效果,透過做好退休計劃,維持和伴侶的關係,同樣也能擁有健康的晚年生活。

孩子數量對健康的影響:生二胎有益於父母的身體健康

生育孩子會對父母的健康帶來積極影響嗎?有孩子的父母會變得更健康嗎?

以色列心理學家:生育兩個孩子是對父母健康的最佳選擇

多項研究證實,生育兩個孩子能降低父母的死亡風險。例如,以色列的心理學家Uri P Dior等人在2013年的研究中發現:

生育兩個孩子是對父母健康的最佳選擇;獨生子女的父母過早死亡的風險比兩個孩子的父母增加了18%,三個或三個以上孩子的父母的風險更高

[8]。(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如下圖所示)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

研究人員認為,成為兩個孩子的父母的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他們更長壽;例如,有了第二個孩子會鼓勵父母養成早睡早起的健康作息,在白天多一些活動,在年老時期因為孩子而變得更加活躍。

美國心理學家:生育孩子數量與肥胖的關係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Haoling H。 Weng等人在2004年的研究中發現生育孩子的數量與父母體重的關係:

每生育一個孩子,女性肥胖的風險也會增加 7%。男性肥胖的風險增加 4%

[9]。(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如下圖所示)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

研究人員分析,多生育一個孩子可能會減少一個人用於烹飪健康膳食或鍛鍊的時間,因此容易忽略體重管理導致肥胖。

總結: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於生活習慣

從以上的研究確實能發現生育孩子的數量與父母健康存在相關性,但經過分析可以發現,並非是孩子影響或者促進了健康,而是因為孩子的到來影響了父母的生活作息和習慣,這些習慣才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原因。

孩子數量對家庭經濟的影響:養兩個孩子的費用佔收入的39%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

在孩子上大學前,已婚夫婦將大約26%的家庭收入花在獨生子女身上;平均而言,養兩個孩子的成本上升到了收入的 39%。父母將大部分錢花在了住房、食物、兒童保育和教育上。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雖然我們沒有找到其他國家養育孩子費用的參考,但養育成本在每個國家都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養育第二個孩子的成本比第一個低的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中,其中一個父母是全職在家的單職工模式,因此降低了在託兒所的高昂開銷。

“二胎”對第一個孩子的影響: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決定了相處模式

選擇生育第二個孩子不僅對家庭和自身及伴侶帶來影響和改變,“二胎”的出現也將極大程度上地改變第一個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狀況。因此,父母做出的生育選擇,其實孩子也在被動接受這些選擇帶來的影響。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在參考了紐約知名兒科醫生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在2020年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我們發現:

家庭中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決定了孩子間的相處模式和家庭模式

[10]。

孩子間年齡差相距1-2歲:孩子間互動多,老大嫉妒心還未形成,但父母壓力大

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在總結了兩個孩子間年齡相距1-2歲時大量臨床經驗後發現:

孩子們從成長過程到成年後的互動和親密程度都較高;

第一個孩子由於年齡較小,還沒有形成嫉妒心,因此自然而然地能夠接納弟弟妹妹的出現和存在,在心理上不容易形成被忽略等消極心理;

父母需要連續密集照顧新生兒,對夫妻關係、家庭壓力、母親健康的挑戰都很大。

孩子間年齡差相距2-3歲:老大嫉妒心形成,幼年期的孩子需要獨一無二的寵愛

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發現:在兩個孩子年齡相距2-3歲時,老大的嫉妒心理形成,這時家裡第一孩子的發展心理是不喜歡分享,尤其不接受分享父母的愛和關注,需要父母獨一無二的寵愛,這時的孩子不僅需要中心舞臺,而且還要求這個舞臺是空的。因此,當新的兄弟姐妹到來時,大孩子為了得到關注可能會對父母提出高需求,甚至是挑釁,3歲大的小孩甚至會因為要獲得更多關注而出現身體攻擊父母和嬰兒的現象[10]。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所以,這個年齡段中父母要照顧新生兒的同時還要顧及第一個孩子的心理衝擊是有挑戰的。老大在幼兒期需要父母不可分割的寵愛,一旦寵愛被分走,而父母沒有及時或者充分關注到孩子的心理變化,可能會對孩子之後的成長帶來隱患,也會影響孩子們成年後的關係。很多由原生家庭帶來的性格缺陷或者兄弟姐妹衝突,都是發生在孩子間年齡差為2-3歲之間。

孩子間年齡差為3歲以上:老大嫉妒心減弱,父母能完整陪伴兩個孩子的幼兒期

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總結:當兩個孩子年齡差在4歲或以上時,老大的獨立性增強,嫉妒心減弱,能更好地結束弟弟妹妹的到來,從而從心理上更能接受分享關注和寵愛;而且大孩子進入幼兒園,父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新生兒,能完整陪伴兩個孩子的幼兒期[10]。

總結:孩子間的最佳年齡差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要同時顧及老大的心理狀況、家庭壓力和母親身體健康等眾多因素,兩個孩子間年齡差距在4歲或更大時,可能是較為合理的選擇。

但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也指出,孩子間年齡差在4歲或以上時,父母也會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兩個孩子年齡差較大,活動特點不同,父母可能需要分頭帶孩子,彼此陪伴的時間減少,夫妻感情和婚姻滿意度降低;以及孩子間年齡差較大,生育年齡是否合適等眾多挑戰。

辯證分析與反思:是否應該再多生一個孩子?

從上述參考的研究和我們的分析中可以發現,生育一個孩子和多個孩子其實各有利弊。但究竟怎樣的“生育選擇”才是最優解呢?

接受得與失,結合自身價值觀做最大化選擇

其實,每個人的最優解根據自身和家庭的限制條件和目標不同,最優解的答案就會不同。但無論做出怎樣的生育選擇,註定會面臨“得”與“失”的較量。無論怎樣精打細算,也不會有一個選擇能佔盡所有優勢。只要能接受得失,再將這些得失與自身價值觀進行甄選,選擇能最大化自身價值的選擇就是最佳選擇。

所以,在本綜述中我們沒有提供任何判斷性的決策,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幫助讀者們列舉考慮問題的角度,以及這些角度之下專業人士對此的客觀分析。以此為大家提供做決策的資訊和參考。

心理學最新研究綜述: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哪種是最佳家庭模式

生育選擇,不同於其他選擇的關鍵點在於:

一旦錯過生育年齡後,人的一生中可能都沒有辦法再次執行這個選擇

。所以,這也是我們嘔心瀝血總結大量文獻寫這份綜述的初衷,希望在做這樣重要的選擇之前,無論選擇生與不生,我們都應該多一份理想思考。

“迄今為止,還沒有聽到過任何一位父母說過他們後悔生了第二個孩子”

在總結了大量客觀、理性的科學分析後,我們希望以一句感性且沒有實證的話為“生育選擇”的話題做一個結尾。

上文提到的兒科醫生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在採訪中提到:

他們見過大量的獨生子女和多孩家庭,迄今為止,還沒有聽到過任何一位父母說過他們後悔生了第二個孩子。

希望本期的心理學解析能為讀者們帶來有價值的思考!

參考文獻

[1]

Kohler, H。-P。, Behrman, J。 R。, & Skytthe, A。 (2005)。

Partner + Children = Happiness? The Effects of Partnerships and Fertility on Well-Being。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1(3), 407–445。

doi:10。1111/j。1728-4457。2005。00078。x

[2]

Balbo, N。, & Arpino, B。 (2016)。

The Role of Family Orientations in Shaping the Effect of Fertilit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pproach。 Demography, 53(4), 955–978。

doi:10。1007/s13524-016-0480-z

[3]

Edwards, J。 N。, & Klemmack, D。 L。 (1973)。

Correlat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 Re-examin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28(4), 497–502。

doi:10。1093/geronj/28。4。497

[4]

Twenge, J。 M。, Campbell, W。 K。, & Foster, C。 A。 (2003)。

Parenthood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5(3), 574–583。

doi:10。1111/j。1741-3737。2003。00574。x

[5]

Beutell, N。 J。, & Wittig-Berman, U。 (1999)。

Predictor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Satisfaction with Family, Job, Career, and Life。 Psychological Reports, 85(3), 893–903。

doi:10。2466/pr0。1999。85。3。893

[6]

Nye, F。 I。, Carlson, J。, & Garrett, G。 (1970)。

Family Size, Interaction, Affect and Stres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2(2), 216。

doi:10。2307/350127

[7]

Margolis, R。, & Myrskyl, M。 (2011)。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Happiness and Fertility。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7(1), 29–56。

doi:10。1111/j。1728-4457。2011。00389。x

[8]

Dior, U。 P。, Hochner, H。, Friedlander, Y。, Calderon-Margalit, R。, Jaffe, D。, Burger, A。, … Elchalal, U。 (2013)。

Association between number of children and mortality of mothers: results of a 37-year follow-up study。 Annals of Epidemiology, 23(1), 13–18。

doi:10。1016/j。annepidem。2012。10。005

[9]

Weng, H。 H。, Bastian, L。 A。, Taylor, D。 H。, Moser, B。 K。, & Ostbye, T。 (2004)。

Number of Children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in Middle-Aged Women and Men: Results from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Journal of Women’s Health, 13(1), 85–91。

doi:10。1089/154099904322836492

[10] Wojslaw, J。 (2020, October 22)。 Spacing your kids: The pros & cons of every age gap。 What to Expect。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心理學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