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九世之亂是怎麼回事?兄終弟及被視為亡國根源,為什麼?

大家知道,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王位的繼承方式主要都是父死子繼,但兄終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繼承王位的做法也時有發生。比如現代主要的君主國之一沙烏地阿拉伯,自從1932年建國以來,除了其首任國王本·沙特之外,後面到現在的六任國王都是本·沙特的兒子,也就是說沙特王位一直在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傳位。在中國,宋元明三朝其實也都曾經發生過兄終弟及的情況,而且宋朝的兄終弟及發生在王朝初年,後來宋朝至少在經濟方面還曾經出現過相當長時間的繁榮。但在中國古代,兄終弟及卻長期被視為“亡國根源”,而這個原因其實跟兄終弟及實行最多的商朝的一段歷史有關,這段歷史在後世被稱為“九世之亂”。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商朝的滅亡跟兄終弟及有關嗎?

商朝九世之亂是怎麼回事?兄終弟及被視為亡國根源,為什麼?

商朝形勢

現代一些觀點認為,兄終弟及可以說是人類早期的母系社會的遺存。在母系社會時期,一個氏族的軍事首領也經常是男性,但因為當時的氏族傳承是依據母系血統而不是父系血統,所以會出現父子兩人分屬不同氏族的情況。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氏族內血緣最近的兩個男性就是兄弟,而這就是兄終弟及的基礎了。另外,在遠古時期,多數人的壽命都很短,很多人在死去的時候子嗣都還沒有成年,這樣相比於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可以更好地確保繼位者是成年人,避免政權因為未成年人成為帝王導致的動盪。

商朝九世之亂是怎麼回事?兄終弟及被視為亡國根源,為什麼?

夏啟的兩個兒子就實踐了兄終弟及

所以在中國最早的王朝夏朝和商朝時期,其實都曾經出現過兄終弟及的現象。比如在中國第一個父死子繼的帝王夏啟去世之後,他的兩個兒子太康和中康曾先後成為夏王,雖然這兩人的傳位有當時太康被有窮國打敗,導致夏朝君主成為傀儡的因素,但在後來夏朝也曾出現過兄終弟及的傳位方式。

當然兄終弟及的傳位方式最為普遍的還是商朝,不過根據現代能看到的史料,其實在商政權的初期,父死子繼也是主流的傳位方式。比如在真正建立商朝的商湯之前商朝14位先王先公里,只有第七代的王亥和王恆是兄終弟及,其它各代也都是父繼子承。而在商湯正式建立商朝之後,前幾代君主也是以父死子繼為主線。

商朝九世之亂是怎麼回事?兄終弟及被視為亡國根源,為什麼?

商湯建立的商朝出現了最多的兄終弟及

商湯在位時本來立了自己的嫡長子太丁為太子,但太丁卻在商湯之前就死去了,所以商湯就傳位給了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卜丙。而卜丙死後,把王位還給了太丁家,傳位給了太丁的兒子太甲,之後太甲的兒子沃丁又繼承了王位。可以說到這時,雖然也有些特例,但總體上商王的傳位邏輯還是父死子繼。

不過在沃丁死去之後,他的弟弟太庚繼承了商朝王位,此後商朝王位進入了兄終弟及主導的時代。太庚死後,他的三個兒子小甲、太戊和雍己先後成為商王,但此時的兄終弟及應該確實是按照當時既定的傳位順序執行的,所以似乎並沒有造成什麼混亂,而且一些史籍顯示,太戊在位時間長達75年,並曾任用賢人伊陟為相,實行德政,實現了天下大治,諸侯歸附的局面。

商朝九世之亂是怎麼回事?兄終弟及被視為亡國根源,為什麼?

商代甲骨文也提供了一些兄終弟及的線索

也許是因為太戊的威望確實太高,所以他的弟弟雍己雖然後來繼承了商王,但在雍己死後,又傳位給了太戊的兒子中丁。但是在中丁成為商王之後,商朝的體制卻似乎走向了崩壞,商朝進入了九世之亂,國力也出現了顯著的衰落。

不過根據一些史書的記載,商朝王位傳承混亂的起因似乎也跟外力介入有關。一些史料顯示,在中丁成為商王前後,位於商朝統治區域東南方的夷族藍夷(可能在今天山東滕州周邊)興盛了起來,他們經常攻入商朝境內,對商朝構成了顯著的威脅。可能是為了應對藍夷的威脅,中丁在即位的元年就把商朝的首都從亳(地點有爭議,可能在今河南洛陽或鄭州境內)遷到了距離藍夷更近的囂(可能在今河南鄭州或者山東沂蒙境內),以方便打擊藍夷。

說到這裡我們要插一句,大家在歷史課本里可能都看到過說商朝前期曾經多次遷都,直到後來盤庚把商朝首都遷到殷之後,商朝才停止了頻繁遷都的歷史。但這樣說是不夠精確的,因為在商湯正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確實曾經頻繁遷徙,一些學者根據史料裡的記載認為至少曾遷徙過8次。但在商湯建立了商朝之後,其實商朝的都城曾經穩定在亳許多年,所以如果單說商朝建立後的歷史,其實商朝前期沒有遷過都,商朝的第一次遷都就是商朝第九任(或第十任)君主中丁把首都從亳遷到囂。

商朝九世之亂是怎麼回事?兄終弟及被視為亡國根源,為什麼?

商朝兵器,九世之亂時代戰爭頻發

而亳在遷都之後,確實使商朝在軍事上取得了一定優勢,很快擊退了藍夷的進攻。但這次激烈的戰爭似乎也使中丁自己的親信勢力遭受了很大損失,使商朝王族中出現了造成了群雄並立的局面。所以在中丁死後,在商朝王族中有多股勢力都有能力爭奪王位,商朝出現了“誰勢力大誰即位”的局面。

在中丁之後,他的兩個弟弟外壬和河亶甲先後在比較混亂的局面中成為商王,而在此期間商王族的混亂也導致其對周邊諸侯控制力下降,邳和侁等部落先後叛亂。而河亶甲在位期間,除了繼續對藍夷用兵之外,還與另外一個東夷方國班方(可能在今天山東省臨沂境內)發生了激戰。雖然這些戰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邳和侁等部落重新歸順,但河亶甲在位期間再次進行了遷都,將商朝的都城從囂遷到了相(今河南安陽內黃縣境內),這也說明當時的戰爭應該確實非常激烈。

而商朝與藍夷和班方的戰爭一直到河亶甲去世都沒有結束。在河亶甲死後,一個名叫祖乙的人繼承了商朝王位,《史記》裡記載說他是河亶甲的兒子,但在現代發現的甲骨文裡,卻記載說他是中丁的兒子。不過無論祖乙是誰的兒子,在他在位期間,商朝終於打敗了蘭夷和班方,國勢有了一些起色。

商朝九世之亂是怎麼回事?兄終弟及被視為亡國根源,為什麼?

商朝世系

但也是在祖乙在位期間,也許仍然是受戰爭的影響,商朝再次遷都,又將都城從相遷到了耿(今河南焦作溫縣境內)。但遷都到耿之後沒幾年,耿就因為洪水被毀,迫使祖乙再次遷都到了庇(今山東荷澤境內)。而在祖乙死後,他的兩個兒子祖辛和沃甲又先後成為商王。此後祖辛和沃甲的後裔對商朝王位進行了激烈爭奪。祖辛的兒子祖丁在沃甲死後奪得王位,而祖丁死後,由沃甲的兒子南庚又奪回了商王寶座。《史記》說在九世之亂期間“弟子或爭相代立”,也就是說很多個國王的弟弟和侄子都曾對王位進行過激烈爭奪,所以商朝在此期間確實是進入了持續的混亂時期。

所以在南庚在位時,商朝的國力應該是出現了進一步的下降,以至於南庚在位時又進行了一次遷都,將都城又遷到了奄(今山東濟寧曲阜境內)。而在南庚晚年,商朝王位再次被祖辛的孫子陽甲奪回,但此時商朝國力進一步衰落,陽甲已經無法再控制諸侯,所以陽甲在位期間又與西方的丹山戎發生了激戰。而這次戰爭似乎耗盡了陽甲的精力,使他在即位僅僅4、5年之後就死去了。

商朝九世之亂是怎麼回事?兄終弟及被視為亡國根源,為什麼?

後世描繪的盤庚形象

這樣從中丁遷都開始,商朝在差不多100年的時間裡總共進行了5次遷都,更換了九個國王,無論是內外都陷入了持續的混亂之中。所以到盤庚成為商王之時,商朝國力陷入低谷,周邊諸侯已經不再朝拜商朝。而盤庚看到這種情況,認為此時商朝的都城距離商湯時商朝的興盛之地比較遙遠,不利於商朝復興,所以決定再次遷都,要遷到距離商湯崛起之地比較近的殷(今河南安陽,《史記》記載是遷到了商湯舊都亳),以圖東山再起。但當時經歷過前五次頻繁遷都的商朝臣民厭倦遷徙,怨聲載道。但盤庚的意志非常堅決,最終他用復興商湯的法度和準則這個理由說服了臣民,成功實現遷都。

這次遷都之後,盤庚成功地穩定了商朝周邊局勢,使商朝重新崛起,周邊諸侯再次臣服於商朝,使商朝在後來的200多年裡沒有再次遷都,終結了九世之亂。不過,盤庚雖然終結了九世之亂,但他本人卻是兄終弟及制度的忠實執行者。雖然盤庚透過遷殷為商朝穩定了局勢,為商朝力挽狂瀾,但盤庚去世之後,卻並沒有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先後傳給了自己的兩個弟弟小辛和小乙。直到小乙的孫子祖甲從哥哥祖庚手裡接過王位之後,兄終弟及的制度才基本在商朝消失了,商朝最後的六任君主都是透過父死子繼的方式成為國王的。

商朝九世之亂是怎麼回事?兄終弟及被視為亡國根源,為什麼?

盤庚遷殷使近代發現殷墟甲骨成為可能

雖然後世也有觀點認為,九世之亂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因為在此期間的祖乙時代其實商朝也曾實現中興,所以當時其實也並不是亂世,只是商朝繼續按照自己的傳統進行著兄終弟及的王位傳承。但無論如何,商朝在這段時間裡頻繁遷都,而且國力下降,失去了對相當數量周邊諸侯的控制大機率都是史實,所以九世之亂這個說法在後世也仍然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認同。而伴隨九世之亂始終的兄終弟及制度也因此在後世被認為引發政權繼承動盪,再加上後世中國的官僚體制逐漸成熟,在很多時候也能保證少年君主在位時政權相對穩定的運轉,兄終弟及也很自然就成為了後世王朝排斥的做法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