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己亥涉河”,但說起“三豕涉河”大家一定津津樂道

一位網友在遊覽青城山時,看山門口一塊大石頭上刻有四個紅色大字,估計她對書法不甚瞭解,於是把這幾個字誤讀為“採藥超人(大道無為)”。類似的笑話還有“杜甫能動(勤能補拙)”、“婦女之寶(賓至如歸)”、“山東博物館”等等。我們今天講的是“三豕涉河”,這個典故鬧出的笑話。“三豕涉河”出自《呂氏春秋·察傳》。

你可能不知道“己亥涉河”,但說起“三豕涉河”大家一定津津樂道

春秋時期,孔子有個弟子叫卜商,字子夏,是“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有一天,子夏要到晉國去,中途要經過衛國。在衛國,子夏路過一個讀書人坐在道旁,正搖頭晃腦的讀史書,剛好讀到“晉師三豕涉河。”“嗯?”子夏本來走的匆匆忙忙的,一聽這句話,馬上把腳步停了下來。轉身看了看讀書人,“這位先生,你剛才讀的什麼?”衛國讀書人疑惑的看了看子夏,“晉師三豕涉河呀!怎麼了?”“什麼涉河?”子夏又追問一句,讀書人有些不耐煩了,“三豕!三豕!就讀豬的那個豕!”

你可能不知道“己亥涉河”,但說起“三豕涉河”大家一定津津樂道

子夏聽完,大概明白是什麼意思了,笑著又問道:“那這句話什麼意思呢?”讀書人有些輕蔑了,看著子夏說:“這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就是說晉國軍隊派了三隻豬渡過了河。”子夏這次沒笑,繼續問書生:“你覺的合理嗎?你沒想想是自己讀錯了嗎?”衛國讀書人張了張嘴,猶豫了一下,馬上又搖了搖手中竹簡嘴硬的說:“我哪知道啊!兵不厭詐嘛,或許晉人故意放三隻豬迷惑敵人啊!這不竹簡上就是三豕嗎?”子夏接過竹簡看了看,馬上正色說道:“你再仔細看看,這寫的應該是己亥。古文己與三寫法相近,亥與豕寫法相近,所以你讀錯字啦!他不是晉師三豕涉河,而是晉師己亥涉河,意思是晉國軍隊在己亥日渡過了河。”衛國讀書人這次有些不好意思了,喃喃自語道:“是嗎?是己亥嗎?不過這樣解釋好像就顯得合理了。”子夏見讀書人仍然半信半疑,就走了。

你可能不知道“己亥涉河”,但說起“三豕涉河”大家一定津津樂道

子夏到晉國之後,馬上找人核實這個事情,發現晉國史書上確實記載的是“晉師己亥涉河”。當然,究竟是己亥年還是己亥日,現在大概誰也說不太清楚了。後來人們就用“三豕涉河”這個典故來形容文字上出現錯別字,而且錯的很可笑的情況。所以我們大家平常讀書也好,旅遊也好千萬不要出現像“採藥超人”、“三豕涉河”這樣的錯誤啊!

你可能不知道“己亥涉河”,但說起“三豕涉河”大家一定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