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621課:細說“卜”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只講一個字,即“卜”部的部首漢字“卜”,“卜”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佈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

卜。讀音有三個:

(一)

bǔ。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卜,燒灼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縱橫也。”象形字。本義的解說,許慎有兩說:一是認為“卜”是置龜於火上進行灼燒;二是“卜”字象灼燒後龜甲上顯示的縱橫裂紋。兩說一般認為後者為確。或者可以統一起來

,“卜”的本義指的是殷周時期的一種用火灼龜甲、獸骨取兆以佔吉凶的迷信行為。

看一下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第621課:細說“卜”字

(卜字的字形演變)

“卜”字的甲骨文字形,不管橫向的一筆向左或向右,均象火灼燒龜甲所出現的裂紋的形狀。

在殷商時代,人們崇尚神靈,逢時一定要向行占卜,比如出行、打獵、生育、天氣預測等都需要問卜。問卜的方式是蒐集龜甲獸骨,經過清理、刮削和磨光之後,在其反面進行鑽鑿,現在我們發現的甲骨,甲骨進行燒灼之處,一定是先鑿後鑽,只鑿不鑽和只鑽不鑿的很少。

《說文解字》第621課:細說“卜”字

(甲骨背面的鑽鑿孔)

然後,是對其進行燒灼,燒灼的炭火,集中在鑽鑿處灼燒,因為鑽鑿處比其他部分薄,燒灼時甲骨受熱,各處厚薄不同而冷熱不均,鑽鑿處率先爆裂,使甲骨的正面呈現出“卜”字形的裂痕,這就是甲骨文“卜”字象形的由來。實際上,“卜”的讀音也是描摹甲骨爆裂時發現的聲音的。

《說文解字》第621課:細說“卜”字

(甲骨正面的“卜”裂紋)

“卜”人,即負責占卜的人再根據裂紋判斷吉凶。這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占卜過程。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象卜之兆,卜兆皆先有坼而後出歧理,歧理多斜出,或向上,或向下。”說的是同樣的事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灼剝者,謂灸而裂之。”

《書·洪範》:“稽疑,擇建立卜、筮人。”孔傳:“龜曰卜,蓍曰筮。”用卜、筮解決疑惑的方法:選擇建立掌管卜、筮的官員。這裡的“卜”,指的是用燒灼龜甲的方式占卜;“筮”指的是用分籌蓍草的方式占卜。

《說文解字》第621課:細說“卜”字

(占卜用的蓍草)

《詩·大雅·文王有聲》:“考卜維王,宅是鎬京,惟龜正之,武王成之。”鄭玄箋:“稽疑之法,必契灼龜而卜之。”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鎬京好地方,依靠神龜確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頌揚!在遠古,確定國都這樣的大事,是一定要透過灼龜甲的方式進行占卜的。

本義之外,“卜”的用法還有許多:

(1)占卜。這是後來發展出來的引申義,藉由“卜”來指代所有的預測吉凶的各種迷信行為。如:卜卦;求籤問卜。

《說文解字》第621課:細說“卜”字

(占卜攤)

《史記·龜策列傳》:“蠻、夷、氐、羌雖無君臣之序,亦有決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蠻、夷、氐、羌,雖然沒有華夏式的君臣上下等級,但也有決斷疑惑的占卜習俗。有的用金石,有的用草木。

(2)選擇。《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住宅不需要選擇,只有鄰居需要選擇。

(3)推測;預料;試探。《三國志·吳志·孫權傳》:“以此卜君,君果

有辭

。”藉以試探您的誠意,您果然推辭了。

(4)賜與。《爾雅·釋詁下》:“卜,予也。”郭璞注:“卜,

賜與

也。與,猶予也。”《詩·小雅·楚茨》:“卜爾百福,如幾如式。”鄭玄箋:“卜,予也。”一說報答。清代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以雙聲疊韻字代本字例》:“卜之訓予雖本《爾雅》,然其義絕遠……《大田篇》‘秉畀炎火’,《韓詩》‘秉’作‘卜’,卜,報也。‘卜爾’之‘卜’,亦當訓報。‘卜爾’者,報爾也。以雙聲字代本字也。”

(5)方言。量詞。相當於株、棵。柳青《種穀記》:“有一回填種樹的表,他問:‘你栽活了幾卜?’回答是‘七八卜’。”

《說文解字》第621課:細說“卜”字

(種了一卜樹)

(6)通“僕”。《禮記·檀弓上》:“卜人師扶右。”鄭玄注:“卜,當為僕,聲之誤也。”就是(攙扶生病的國君,)太僕之官扶著右邊。

此外,卜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四》有載。

(二)

pū。象聲詞。如:卜卜;卜通(現多寫作撲通。)

(三)

bo。“蔔”的簡化字。如:蘿蔔。

《說文解字》第621課:細說“卜”字

(新鮮的蘿蔔)

卜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621課:細說“卜”字

(卜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621,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