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打尖還是住店?“打尖“到底啥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倘若在平時行軍,遇著這樣好的地方,應該命人馬停下來休息打尖,然後再走。——姚雪垠《李自成》

打尖這個詞在許多的小說或者電視劇中,每逢到有客棧的場景,店小二招呼客人的時候,總要問一句:客官,打尖還是住店?住店大家都明白,不是暫來暫往,而是要在這裡停歇,找一間客房來住住。那這裡經常出現的打尖又是怎麼回事呢?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打尖“到底啥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打尖在古代小說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尤其是清代的小說中,像鏡花緣、紅樓夢之中也有。追溯它的歷史,最早應該是出現在福格的《聽雨叢談·打尖》中,這本書是他寫的一本風俗筆記,裡面都是作者親眼目睹耳聞的事情。內容很多,大部分涉及到清代滿洲跟旗人風俗制度,偶爾也有漢人的。他所描述的清代制度,很有參考價值,其中有一篇正是講解了打尖。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打尖“到底啥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聽雨叢談·打尖》有記載:今人行役於日中投店而飯,謂之打尖。這裡他解釋了,打尖就是要在店裡吃飯,那它為什麼又是吃飯的意思?其實打尖這個詞有好幾個意思,也不單單是吃飯。比如說在廣東方言中,它指的便是不遵守持續而插隊的行為,還有一種童年的遊戲也叫打尖。而關於為什麼是吃飯的意思有三種解釋,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意思,他們認為打尖實際上是打發舌尖的縮略詞。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打尖“到底啥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舌尖是人體對味道最敏感的地方,趕路的時候餓了,便要打發一下舌尖才好繼續上路。但古人向來講話精簡,久而久之,打發舌尖便成了打尖。《聽雨叢談·打尖》還有記載:今人行役,於日中投店而飯,謂之打尖。皆不喻其字義,或曰中途為住宿之間,乃誤‘間’而為‘尖’也。也就是說,一開始說的可能是打間,誤傳成打尖了。

但經過考證,他再次提出了第三種解釋,同樣是字面上發生了錯誤,打尖實際上是打火。打火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同樣很高,《水滸傳》裡有:且說吳用、李逵二人往北京去,行了四五日路程,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說岳全傳中也有,注意的是,這些都出現在清代之前。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打尖“到底啥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也就是說,打火變成打尖是從清代開始的,跟打間一樣,打火也被誤會成打尖了。打火,一般來說指的是打火刀敲擊火石來去火,就好比現代人按住打火機一樣。同時它代表著的意思是生火做飯,馬致遠的黃粱夢中有寫:兀那打火的婆婆,央做飯與我吃。透過最後兩種可以看出,不管是打間還是打火,最後都成了打尖。打尖又隨著小說的興起被人們熟知,便也沒有人記住它原來的意思。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打尖“到底啥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要說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字便是中國的文字,它有幾千多年的歷史,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歷史之一。從打尖這個詞的來源便能看出中國文字的獨特性,漢語有太多的同音字,倘若是聽聲音,可能完全搞不懂講的是哪個字,從而造成誤會。也是這個特點使得長達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運動失敗,因為拼音只能給漢字做輔助,並不能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