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孫元良屢戰屢跑,逃跑而成名,卻每次還能升官

飛將軍孫元良屢戰屢跑,逃跑而成名,卻每次還能升官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黃埔軍校可謂是聲名赫赫,其中不乏著名的將領。當然,在這些學生中,也有不少默默無聞的。比如劉若英的外公劉詠堯,是黃埔一期最年輕的學生,他在15歲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學校。劉詠堯在大學畢業後,事業一帆風順,最終成為了國防部副部長,退役了,不過因為他一直在做文職,所以並沒有太多的名氣。

比起劉若英的外公劉詠堯,孫元良的名氣要大得多,畢竟他也是黃埔軍校的一年級學生,也有一個明星的兒子。孫元良自然不會太出名,畢竟他最出名的地方就是逃命。

飛將軍孫元良屢戰屢跑,逃跑而成名,卻每次還能升官

北伐戰爭期間,當時的孫元良在南昌城下逃跑,蔣介石把他稱為“黃埔軍校的奇恥大辱”,甚至還想把他打死。不過幸虧他是個黃埔的學生,老蔣最終還是手下留情,甚至把孫元良送往日本進修,回來之後,又一路往上爬,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孫元良的第二次逃亡發生在南京保衛戰。根據一些目擊者的回憶,88師的師長孫元良,在戰爭中也曾試圖搶先一步,但恰巧碰上了宋希濂。宋希濂瞭解孫元良的性格,也不給自己的老同學面子,端著機槍“勸”了他一句。後來局勢越來越糟糕,孫元良不得不棄兵潛入柳巷,尋找機會逃離南京。這也讓他在軍隊中的聲望一落千丈,以264旅團長廖齡奇為首的88師士兵,紛紛上書要處死孫元良,幸虧他是黃埔一年級學生,又有大伯孫震撐腰,孫元良才能安然無恙地回來。

飛將軍孫元良屢戰屢跑,逃跑而成名,卻每次還能升官

孫元良在淮海戰役中的第二次越獄。孫元良在淮海戰役中被杜聿明、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圍攻陳官莊。在杜聿明的記憶中,孫元良再次提出了逃跑的建議。杜聿明一開始還有些贊同,但邱清泉和李彌在發現自己的突圍行不通之後,杜聿明決定放棄突圍,卻發現孫元良已經和總部失去了聯絡。孫元良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逃跑,他命令第十六師團四散而逃,他自己則棄軍而逃,犧牲了16師團的主力,才得以脫身。

數次險象環生,令孫元良有了“飛將軍”的綽號,比許多同學都要出名。但他應該不想用這樣的方式來成名。

飛將軍孫元良屢戰屢跑,逃跑而成名,卻每次還能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