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都說皇后是天下女子至尊之位,但只要有太后在,皇后就只是次尊,在太后面前只能自稱“兒臣”,那是萬萬不敢“本宮”的。

更何況,皇后有失寵的風險、廢黜的風險,而太后的位置就穩當多了。

一般來說,皇帝都喜歡貪吃貪睡貪享樂的太后,巴不得能以天下奉養,而令皇帝憂愁的,往往是那些權力慾望比較強盛,干涉了後宮不夠,還要干涉朝政的太后。

《如懿傳》中的太后,爭奪過後宮權柄,也插手過朝政,但她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兩個女兒,一旦端淑柔淑兩位公主平安地在她身邊,別說朝政,連後宮那些汙糟事她都懶得理會。

因此在整部作品的早中期,太后與皇帝之間彼此算計頗有嫌隙,而後期,隨著太后的放手,皇帝對太后日益尊重孝順,當年的養育之恩,加上以孝治天下的君王表率,端得是母慈子孝,和樂融融。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慈孝

對於皇帝的兩任皇后,太后傾向誰多一些呢?

起初,當然是富察琅嬅。

弘曆生母卑微,養母熹貴妃雖寵冠後宮,母家勢力卻也尋常,想要弘曆爭儲,必得替他好好兒選一門得力的岳家,當年的熹貴妃挑中了富察大族的嫡女琅嬅,弘曆很滿意。

弘曆愛青櫻、自己選福晉這是改編後的電視劇裡的情節,目的太約是為了給富察琅嬅討厭青櫻找一個最初的理由。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姐妹

琅嬅作為親王福晉,熹貴妃對這個兒媳婦是千滿意萬滿意,一等到弘曆登基,琅嬅封后,太后的態度就轉變了。

一個出身高門的皇后,一個只是皇帝養母的太后,這後宮,究竟誰說了算?

養母也是母,皇后雖然心裡並不拿太后太當回事,當著面兒卻不敢不敬,身為國母,當為天下女子表率。

太后要取得後宮話語權,最好的方法是皇后統領六宮時不時出點錯,那麼就不得不“勞煩”太后來指點了。

皇后提倡節儉,帶頭穿上滿人剛入關時候的服飾,頭飾亦簡易,太后不悅,都這般粗陋模樣,怎麼服侍皇帝?怎麼延綿子嗣?

玫答應出言不遜,慧貴妃命人掌嘴傷了她臉,鬧出一場風波,這是皇后統領六宮不力。

慧貴妃誣海蘭偷炭,大雪夜鬧得闔宮不寧,這自然還是皇后能力不濟。

最後由皇帝出面,陳情皇后年輕經驗欠缺,還請太后勞心,指點了皇后。

婆媳交戰,太后首勝。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聆訓

真正令太后對皇后生厭的,是許婚蒙古事件。

當時蒙古科爾沁部來求娶嫡公主,而嫡公主人選有兩位:太后的柔淑公主和皇后的和敬公主。

為了到底把誰的女兒遠嫁蒙古,婆媳兩個幾乎撕破臉皮,最終結果太后因嫻貴妃提示,如願以償,皇后女兒遠嫁。

富察皇后思慮甚多,揹負也甚多,不僅揹負著富察族的榮耀,還揹負著金玉妍贈送的大黑鍋,因而三十幾歲就薨逝了。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皇后

誰為繼後?

按富察皇后臨死舉薦和太后心意,當為純妃。

可皇帝中意嫻貴妃。

嫻貴妃姑母景仁宮皇后是太后半生宿敵,最後為保全如懿,被迫自盡。有這般“淵緣”在前,太后對如懿有著先入為主的反感。

入宮初期,太后給過如懿不少挫磨。但太后移駕慈寧宮,是如懿向皇帝進言,在冷宮裡,吉太嬪行刺太后,是如懿拼死救護,太后不能不領情。

況且如懿對太后甚是坦率,直接詢問太后,自己姑母身為皇后,究竟為什麼會輸給太后?

有一種坦率,其實叫聰慧。

我講真話給你聽,我也願意聽你講真話,一來一去,就交心了。

同樣,我幫了你,也給你幫我的機會,一來一去,就結下交情了。

早期的青櫻,在太后皇帝皇后母子婆媳嫌隙的縫隙裡為自己求得一方容生之地,不可謂不聰慧。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青櫻

求得太后賜名“如懿”的青櫻,在冷宮三年,最後能出來,有太后援手之恩,而太后也順勢拔出自己身邊富察皇后的眼線。

從如懿出冷宮到富察皇后薨逝這段時間,其實太后是略略偏向如懿的,但這並不表示太后願意如懿登上後位。

如懿到底是烏拉那拉家的女兒,而且她聰慧剛硬,這性子,本不適合當皇后。

更何況皇帝已經剛愎自負,皇后若再剛慧……且皇帝與如懿一向情睦,這一對帝后在位,自己這太后該如何自處?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籌謀

登上鳳位的如懿對太后甚是敬重,太后並未邊緣化。

但為了端淑公主改嫁達瓦齊一事,太后首次敗於皇權,也遷怒瞭如懿。

而太后揪出謀害舒妃母子的魏嬿婉,竟然被她卑微怯弱哀哀而求的模樣打動,說到底,就是想在皇帝身邊再埋下一顆厲害的棋子,好及時獲知皇帝心意,保護自己的女兒不再受傷害。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離析

太后的這個念頭帶給瞭如懿滅頂之災。

在魏嬿婉謀害永璟事發後,雖拿了親媽頂缸,太后卻從此厭絕了她,這說明太后雖然在深宮裡謀算了大半輩子,仍是有底線的。

在皇帝與如懿分崩離析之際,是太后阻止了皇帝廢后。

這個時候的太后,對如懿這個兒媳婦是又憐又嘆。

原著中並沒有太后相助如懿扳倒魏嬿婉的情節,如懿是在極度的淒涼中自盡於翊坤宮。

如懿死後,太后為她爭取過一個體面的喪儀,皇帝未允。

也許對於太后來說,富察琅嬅是華麗端莊的外套,滿滿都是皇后的體面,跟她坐在一起,妥妥的就是兩個含笑過招的深宮貴婦。對於她的死,太后並無多餘情緒流露,不過是“照例哀慼”而已。

而如懿皇后有那麼點半媳半友的意味,她和太后之間,有嫌隙有互助有了解有傷害。對她如此落魄死法,太后是頗為動容的。

但說到底,兒媳婦到底是可以丟在一旁的,她們不能取悅聖心,只能怪她們技不如人。

於太后而言,沒有人比她親生的端淑柔淑兩位公主更重要,母女仨長長久久地在一起,才是暮年的大福氣。

《如懿傳》原著:琅嬅和如懿兩任皇后,太后更中意哪一個?

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