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真的是天選之人嗎?看看16歲的他在做什麼

公元615年,隋煬帝不顧國庫空虛境內烽煙四起,親率大隊人馬到邊關巡察。突厥可汗始畢趁機率十四萬騎兵前去襲擊,果然將隋煬帝的大隊人馬困在雁門關。朝廷急忙向全國各地徵募勇士,組成敢死隊解救被困的隋煬帝。

而此時的隋朝已經是搖搖欲墜了:在612到614年的兩年時間裡,隋煬帝就對高麗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征戰,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階級矛盾日益嚴重,各路人馬紛紛自立為王,國家已經四分五裂。

所以,這時候朝廷的徵兵令根本沒有什麼效果,響應者寥寥無幾:自立為王的肯定不會伸出援手,還在觀望的只想儲存實力,時機成熟時可以揭竿而起。

唯有受隋煬帝重用的左御衛將軍雲定興率五萬人馬前往救駕。

當雲定興領兵勤王的訊息傳到太原後,李世民覺得自己揚名立萬的機會來了,他立刻奔進府中請求父親讓他加入雲定興的軍中,打退夷兵救出隋煬帝。

李淵想了一會兒,就答應了,不過並沒有給他人馬:自己雖然還拿著隋朝的俸祿,勤王必須響應,但是決不可以太賣力,畢竟突厥號稱數十萬騎兵,實力不容小覷。

隋朝已經是朝不保夕了,誰還願意再為一個殘暴無度的皇帝效力?亂世出英雄,就算是不能成王,也要留點資本才能在亂世中安身立命啊。

年僅16歲的李世民只好帶著自己的貼身侍衛數人,連夜趕到雲定興軍中。而此時,雲定興正在軍中發愁,不知道自己這點兵力怎麼從十幾萬突厥大軍的圍困中,把皇帝救出來。

年輕的李世民不但有大志、膽識過人,也很有謀略。在瞭解到雲定興手中只有這麼一點兵力時,李世民馬上明白,這場戰爭靠硬打是毫無勝算的,只能智取。

他認為始畢可汗之所以敢舉兵包圍隋煬帝,就是十分清楚隋朝的形勢,算準隋軍援兵不足,不能在短時間內趕去救援,況且隋軍的確也不是突厥騎兵的對手。所以,要贏這一場戰爭只有用計:旗鼓疑兵計。

所謂的旗鼓疑兵計,就是虛張聲勢:先把部隊的行列儘量拖長,然後一路不停地擊鼓,使敵兵產生幻覺——白天看到的都是隋軍的旗幟、晚上聽到的都是隋軍的戰鼓聲。

對方的探子一定會把這些回報給始畢可汗,始畢可汗定會以為有大批隋軍援兵趕到而連夜逃走。不然以現在隋軍的實力直接去攻打突厥的軍隊,是絕對贏不了的。

雲定興聽後半信半疑:這李世民雖說是隋煬帝的表侄,從小便跟隨李淵,一路走南闖北,見過一些世面,也打過一些大戰,據說也是英勇無敵,但到底只有16歲。這可是關係到皇帝的生死大事,他搞得好像做戲一般,能行嗎?

李世民微微一笑,說:始畢選這個時候突然襲擊,就是算準咱們的援兵來不及趕到,想殺咱們一個措手不及。但是這個始畢可汗,性格謹慎,一貫是搶了就走,見好就收,不會輕易冒險。

突厥圍攻了這些天還沒有成功,再讓始畢知道咱們的援兵這麼快就來了這麼多人馬,他就不得不擔心到時候裡外夾攻,自己脫不了身。這種以身犯險的事,始畢可汗是不會幹的。他一定會在咱們還沒有趕到之前就撤軍。

李世民說得頭頭是道,信心十足。雲定興也就不由自主地贊同了他的提議。

雲定興原本就不是什麼實力派的將領,不過是靠賄賂以及心狠手辣殺親才得隋煬帝的賞識,反正自己也想不出啥妙招,只好死馬當活馬醫了。就這麼虛張聲勢吧。

果然如李世民所料,就在軍隊搖著軍旗、擂著戰鼓絡繹不絕地奔赴雁門關的途中,始畢可汗接獲情報後連夜撤兵逃走了。這一支僅五萬人軍隊,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嚇走突厥十多萬大軍,沒損一兵一卒將隋煬帝救了出來。

李世民一戰成名。

沒有交戰就將隋煬帝救了出來,這讓許多人都知道了李淵有個十分出色的好兒子,年紀雖小,膽識、計謀卻十分了得。

這種有勇有謀的形象讓李世民身邊聚集了無數慕名而來的英雄。這也為他攢下了打天下的第一桶金:聲望和人脈。

@拾七讀書記

中國人很喜歡用皇帝出生時的各種天降異象,來證明此人生而不凡。李世民也不能免俗。不管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對李世民出生時的異象都言之鑿鑿。

史書記載,公元599年1月23,偉大的唐太宗李世民降臨人世間。就在竇氏生下他時,屋頂突然飄來紫色的祥雲;同時,李家的武功別院外忽然來了兩條龍,在門外盤恆了三天才離去。

這事現在看起來當然會覺得比較玄幻,但在史書上,確實就是這麼記載的。也許就是當時李家門外恰好路過兩條蛇,然後在李家門口多待了兩天。反正那會兒陝西地區的自然環境不錯,偶爾來兩條蛇好像也很正常。

能當上皇帝的,多少都有高於常人的地方。不弄點異象,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天子:天選之子。

不過,李世民16歲就能一戰成名說明他的確不同凡人。

李世民真的是天選之人嗎?看看16歲的他在做什麼

李世民真的是天選之人嗎?看看16歲的他在做什麼

李世民真的是天選之人嗎?看看16歲的他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