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壯志悲歌:寫盡這一生的滄桑,血與淚鑄就的史詩

少年時的雄心壯志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淡,但是世事有輪迴,時間的老人也從來不會停止前行的腳步,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才會有各種說不盡數不完的遺憾。——題記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句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1204

年,

64

歲的辛棄疾在鎮江府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詞:《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年邁的辛棄疾見自己一生的滄桑寫在了這首詩詞中,而這首詩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曠世佳作,那麼作為著作者,辛棄疾的一生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辛棄疾的壯志悲歌:寫盡這一生的滄桑,血與淚鑄就的史詩

1140

年,辛棄疾出生了,此時宋朝的國力早已大不如前,

宋朝的北部地區也早已淪為金國領土,皇帝老兒昏庸無能、朝中大臣自私自利、民間百姓生活貧苦,這是一個昏暗的時代,但是辛棄疾無法改變自己的出生,他只能接受上天的安排。

辛棄疾出生于山東濟南地區,當時這片土地早已淪為了金人的管轄地,他的祖父名叫辛贊,曾經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國熱血青年,但是最終還是被現實打敗,在金人的壓榨下屈辱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自幼跟隨爺爺長大的辛棄疾不僅看盡了人間冷暖,同樣也對金人產生了濃濃的恨意,一顆赤子之心就這樣在一個少年心中養成。

辛棄疾的壯志悲歌:寫盡這一生的滄桑,血與淚鑄就的史詩

公元

1161

年,金軍再次進攻南宋,彼時的辛棄疾

21

歲,正是一個青年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得知金軍來犯後,辛棄疾直接在當地號召有志之士揭竿起義,並且還率領兩千餘人加入了抗金組織,並且深受組織領頭人耿京的重視。

那時辛棄疾第一次以軍人的身份代表國家出戰,身後是他的家鄉,背後是他的親人,率領大軍在前線作戰之時,辛棄疾表現得異常勇猛,但是還沒等辛棄疾實現自己的抱負,義軍首領耿京卻被叛徒張安國害死,悲痛之餘的辛棄疾一氣之下率領小隊千里奔襲,將張安國活捉。

對於辛棄疾而言,同金人作戰是他畢生追求的目標,也是他多年的夙願,但是戰事並沒有辛棄疾想象的那麼簡單,即使少年一腔熱血,也終將不是權貴的對手,當時朝中的主和派勢力強大,當朝皇帝雖然很看好這位熱血青年,但是卻也無法改變朝中大局。

辛棄疾的壯志悲歌:寫盡這一生的滄桑,血與淚鑄就的史詩

就這樣,辛棄疾的一番壯志未能實現,即使他多次諫言也依舊於事無補,宋高宗為了讓辛棄疾能夠安心為國效力,多次擢升他的官職,整個青壯年時期,辛棄疾都沒能實現自己血戰沙場的願望,而是不停的在官場周旋。

或許在外界眼中,辛棄疾的人生是成功的,畢竟他能文能武,還深受皇帝重視,並且官場之路也十分順利,但是這些外在的美好對於辛棄疾而言終究只是空中樓閣,即使官位不停晉升,即便權力越來越大,辛棄疾都沒能如願走上自己嚮往的戰場。

辛棄疾的壯志悲歌:寫盡這一生的滄桑,血與淚鑄就的史詩

1203

年,

韓侂冑擔任了宰相一職,此人上臺之後就大張旗鼓的宣傳自己的主戰思想,並且還將雪藏多年的辛棄疾請出山來,此時的辛棄疾已經年過六旬,但是接到朝廷的通知後卻依然保持著青年時的那股銳氣,即便老年奔赴戰場,辛棄疾也絲毫不慌張,只是這一次,朝廷再次辜負了辛棄疾的一腔熱血。

辛棄疾抱著必勝的心態整理軍隊率軍出征,在前線向金人展示著南宋王朝計程車氣,但是當朝統治者根本不想爆發戰事,他們之所以任用辛棄疾,只是為了以此來籠聚人心便於統治,當朝宰相韓侂冑的主戰思想也只是為了附和大局。

從二十歲出頭開始,辛棄疾就一直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但是朝廷一次又一次的澆滅辛棄疾心中的激情,再次想起當年的豪情萬丈之時,辛棄疾徹底心寒了,壯志難酬之下,辛棄疾寫下了《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的壯志悲歌:寫盡這一生的滄桑,血與淚鑄就的史詩

辛棄疾的一生,是幸運的一生,也是不幸的一生,幸運的是辛棄疾雖然沒能實現自己的終身抱負,但是在文學方面卻表現出色,他將自己的情感寫在詩詞中,讓後人看到了南宋統治者的軟弱無能,但是同樣辛棄疾也是不幸的,即使他文筆卓越,即使他一腔熱血,即使他心繫家國,最終也只能鬱郁不得志,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而後帶著自己一生的遺憾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