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考辨|中國古代的地方政府機構簡易嗎?

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吳鉤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國古代的地方政府機構非常簡易,幾乎沒有什麼職能部門,一個州縣通常配置一名行政長官以及三二名佐貳官而已,以致有一些海外學者對此很驚奇,感嘆說:“中華帝國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它能用一個很小的官員編制,來統治如此眾多的人口。”事實是不是如此呢?讓我們以宋朝的地方衙門為例瞭解一下吧。

宋朝地方政府建制為虛三級制:路-州府-縣

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宋朝的地方政府層級。

宋朝地方政府建制為虛三級制:路-州府-縣。

嚴格來說,

只是大監察區,並非一級政府,不設首長,只置轉運司轄一路民政與常賦,提點刑獄司轄一路司法,提舉常平司轄一路財稅(常賦之外),安撫司轄一路軍政。四司互不統屬,平行運轉。

是宋朝的基層政府,以知縣為行政長官,縣丞為副長官,又置主簿分掌一縣民政與財稅,縣尉分掌一縣之社會治安,此外又有若干管理場務的“監當官”。總的來說,由於縣範圍較小,事務較簡,縣一級政府部門的設定也相對簡單。

宋朝的

州郡

一級政府,含府、州、軍、監,既要統轄縣政,又要臨事親民,公務繁劇,因此配置的政府部門最為發達。宋王朝的地方政治重心,也是放在州郡上。宋太宗曾跟宰相說:“刺史之任,最為親民,苟非其人,則民受其禍。”

刺史即州郡的行政長官,一般叫做知州(知府、知軍、知監)。

州郡一級的政府機構設定

我們到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的府治轉轉。

宋代的州郡衙門,儘管規模大小不一、內部結構有異,但配置的政府部門卻是差不多的。

穿過府治的大門、儀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五開間、九脊頂的雄偉建築,那是臨安府治的正堂、知府的辦公大廳,叫做

“設廳”

。知府作為一府之長,“掌總領郡務,宣佈詔條……其戶口、賦役、錢穀、獄訟聽斷之事,率舉以法,凡兵民之政皆總焉”。所以其辦公的設廳也位於府衙的中軸線上。設廳西邊,也有一座規格略小一點的廳堂,這是臨安知府與副職、幕僚聯合辦公的地方,叫做

“僉廳”

(或“都廳”)。

臨安府的副職乃是通判。

作為州郡的副行政長官,通判與知府(知州)共同管理郡政,“凡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知州)通籤書施行”。知州簽發的政令,須有通判副署同意,方能生效。

宋時通判又有“監州”之名,有權監察知州,“知州有不法者,得舉奏之”,所以嚴格來說,宋朝的州通判,既非知州的副貳,又非知州的屬官,他們敢與知州爭權,“每雲‘我是監郡,朝廷使我監汝’,(知州)舉動為其所制”。

打個不是很準確的比方,宋時通判有點像州檢察長兼副州長,地位遠高於明清時期的通判。

臨安府是大郡,配有通判三員,其辦事機構分為

通判北廳

通判南廳

通判東廳

,都位於府治南面。

文史考辨|中國古代的地方政府機構簡易嗎?

圖為河南開封包公祠庭院

知府與通判並不是光桿兒司令,朝廷還給他們配置了若干幕僚與屬官佐理郡政。

宋朝州郡的僚屬實際上來自兩個系統:一是晚唐-五代時藩鎮自闢的幕僚,包括判官、推官、節度掌書記與觀察支使,叫做

“幕職官”

;一是唐朝州政府配備的掾屬,包括錄事參軍、司理參軍、司法參軍與司戶參軍,叫做

“諸曹官”

。這兩個系統都被宋王朝繼承下來,合併為州郡政府的屬官,不過兩者的職能又略有區別,一般來說,幕職官更像是州郡長官的助理,而諸曹官則像是州郡政府的屬官。

我們先來說幕職官。

判官為幕職官之長,“掌裨贊郡政,總理諸案文移,斟酌可否,以白於其長(長官)而罷行之”,類似於州政府秘書長。推官的職掌跟判官差不多:“判官、推官掌受發符移,分案治事”,不過排序在判官之後,相當於州政府副秘書長。節度掌書記與觀察支使一般不併置,因為他們的職權相同,均為掌管州郡的箋奏公文,有點像州政府的文字秘書。

再來說諸曹官。

諸曹官之首為錄事參軍,“掌州院庶務,糾諸曹稽違”,並管理州郡政府的大印,“州印晝則付錄事掌用,暮則納於長吏”,州郡公文用章,都須經錄事參軍之手。其職類似於州政府辦公室主任,但宋朝的錄事參軍還兼理訟獄,並轄有一個法院,叫做“州院”。

司理參軍

是州郡的專職法官,“掌獄訟勘鞫之事,不兼他職”,即負責刑事案的“事實審”部分。

司法參軍

也是專職法官,負責刑事案的“法律審”部分,與負責“事實審”部分的司理參軍相互制衡,形成宋朝特有的“鞫讞分司”制度。

司戶參軍

則“掌戶籍賦稅、倉庫受納”,兼理民商事訴訟。

政府部門配置非常齊全,很難用“很小的官員編制”描述

臨安府的屬官還包括

府學教授

。宋朝的府(州)學教授主轄一郡教育,通常由飽學之士擔任,叫做

“試學官”

。臨安府的府學教授有兩員,他們的辦公室是教授廳,“於(府)學之南為東廳,西為西廳”。

但我們看到的僅僅是臨安府的行政與司法機關,

臨安府還設定了大量的經濟部門,散落在府衙內外

,如常平倉、鎮城倉、交木場、抽解竹木場、回易庫、常平庫、公使錢庫、公使酒庫、公使醋庫、紅亭醋庫、棚前醋庫、北比較醋庫、都醋庫、樓店務、都稅務、都作院,等等。

此外,臨安府又設立了四個具有公共救濟功能的機構

,分別是

慈幼局

,在府治東邊的中和坊內;

施藥局

,在慈幼局之北;

養濟院

,共有六處,一處在西湖邊的寶勝院,一處在杭城艮山門外,四處在善化坊;

漏澤園

,共有十二處,在附郭的錢塘縣、仁和縣轄區內。

如此齊全的政府部門配置,已經很難用“很小的官員編制”來描述了。

(作者為文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