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白、杜甫的鐵哥們兒,也是唐朝官位最高的詩人

別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朝詩人高適,名氣可能不算特別大,但是他的這首詩,幾乎是中學生都會背。小仙當年中學畢業的時候,同學之間流行互相寫臨別贈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就是當時寫得最多的句子。

千年以後,董大是誰已經沒多少人關心了(一般認為董大是當時的著名琴師董庭蘭),但是詩人高適和他的這首詩卻一直流傳了下來,真正是“

天下誰人不識君

”了。

小仙之前給大家說過,唐朝詩人在他們的詩詞中總是有滿腔的抱負和熱忱,但是仕途都不太順。比如李白就寫過“

我輩豈是蓬蒿人

”,但那只是他吹牛皮而已,他一輩子也沒做過什麼高官。像王維、白居易、劉禹錫這樣的就已經很好了。

數遍唐朝的詩人,最成功的就是高適。

他詩寫得好

:和王昌齡、岑參、王之渙並稱“邊塞四詩人”;

他朋友圈子廣闊

:李白、杜甫、王昌齡等著名詩人都是他的鐵哥們兒,和朝廷的官員也能談笑風生,真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他官做得大

:唐朝以詩人身份最後封侯的,就他一個人而已!

今天小仙就和大家聊聊高適和他的那些經典詩詞。

他是李白、杜甫的鐵哥們兒,也是唐朝官位最高的詩人

少年時代

高適也算是官宦子弟出身,他的父親曾在廣東韶關一帶任職,高適在這邊長到十幾歲。

可惜十幾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他一下子生活沒了著落,於是開始在宋城(今河南商丘)一帶流浪,準備考科舉。

遊歷天下

在宋城高適結識了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剛被朝廷“賜金放還”、被後世稱為詩仙的

李白

;一位是當時李白的小跟班、日後的詩聖

杜甫

他們三人意氣相投,正好朝廷又給了李白一筆遣散費,有錢又有閒的他們,天天遊山玩水,喝酒開Party,日子逍遙得不得了。

不過很快,這筆遣散費就花光了,於是三人分別,各自另謀生計。

他是李白、杜甫的鐵哥們兒,也是唐朝官位最高的詩人

折節向學

和李白、杜甫混了一段時間,高適的詩詞水平也大有長進,在圈子裡的名氣越來越大。

46歲的時候,高適在當時睢陽太守張九皋的舉薦下參加了朝廷的有道科考試(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一舉考上了,當上了封丘尉(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

不過當時唐朝的官吏從上到下已經爛了,高適幹不了這種昧良心的活兒,於是乾脆辭官去甘肅當兵了,這時候他已經快50歲了。

高光時刻

當兵後的高適,很快迎來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當時的名將

哥舒翰

很器重他,任命他當自己的參謀長。後來高適能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估計和哥舒翰的舉薦有很大關係。

什麼?你問哥舒翰是何許人?看看當時民間歌頌他的一首詩吧: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有他鎮守的地方,突厥、吐蕃就不敢輕舉妄動。高適跟著他混,算是跟對了人。可惜的是,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攻潼關的時候,哥舒翰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朝廷派他守潼關,又派了一個宦官做監軍,干預哥舒翰用兵,潼關失守了。

他是李白、杜甫的鐵哥們兒,也是唐朝官位最高的詩人

潼關失守後,高適一路小跑,通知唐明皇趕緊去四川避難。唐玄宗一邊逃竄,一邊想辦法,準備讓各個王爺招兵買馬對付安祿山,高適不僅詩寫得好,還很有政治眼光,知道這是一步臭棋,就極力勸阻。

果不其然,等到唐肅宗即位,那些諸侯就不聽招呼了,揚州的永王李璘就準備圖謀不軌,李白這個大傻蛋還想跟著李璘混。唐肅宗啟用高適,三下五除二就把李璘收拾了,李白也被抓起來了,還好在高適的說情之下才沒有被判死刑。

唐代宗即位之後,高適更是得到重用,任

刑部侍郎

(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還被封為

渤海縣侯

,這一年他六十一歲。

第二年高適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他是李白、杜甫的鐵哥們兒,也是唐朝官位最高的詩人

高適的詩詞

瞭解了高適的人生經歷,我們再看看看他的詩詞。高適是唐朝邊塞詩人的代表人物,而且是真正上過戰場的,因此作品凜凜有生氣。除了邊塞詩之外,高適還有很多和朋友互贈的詩歌,他現存的詩詞大約有兩百多首。下面小仙說說他的幾首代表作:

燕歌行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是樂府舊題,一般用在寫邊塞詩,曹丕、庾信等都寫過。高適的這首也是很出名的,至少“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一句膾炙人口,被後世反覆引用。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解釋就是: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他是李白、杜甫的鐵哥們兒,也是唐朝官位最高的詩人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這是高適寫給兩位朋友的送別詩,和一般的送別詩相比,這首詩有兩個特點,一是一首詩裡顧及二人,交錯並行,既不死板也不偏私;二是和一般的送別詩相比,少了消極的情緒,而是安慰友人不必傷心,日後定有回京之日。

人日寄杜二拾遺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這是

高適寫給杜甫

的一首詩。高適和杜甫是多年的朋友,安史之亂爆發後,二人天各一方,各自飄零。杜甫一生困頓,高適的境遇要好得多。公元760年,高適到四川做官,杜甫去看望他,

此時二人皆已年邁

,他鄉重逢,感慨萬千。此後二人多有詩詞往來,這首詩就是第二年高適寄給杜甫的。

這首詩,沒有華麗奪目的詞藻,也沒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渾樸自然的語言,發自肺腑的真情。杜甫接到這封信之後,熱淚盈眶,竟至“

淚灑行間,讀終篇末

”,然後回贈了一首《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

哭單父梁九少府

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

夜臺今寂寞,猶是子云居。

疇昔貪靈奇,登臨賦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裡。

契闊多離別,綢繆到生死。

九原即何處,萬事皆如此。

晉山徒嵯峨,斯人已冥冥。

常時祿且薄,歿後家復貧。

妻子在遠道,弟兄無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常自哂。

青雲將可致,白日忽先盡。

唯有身後名,空留無遠近。

這是高適寫的一首悼亡詩,詩中的梁九少府就是高適的好朋友梁洽,他死於山東單父縣尉任上,死時僅三十幾歲。

這首詩是高適早年的一首重要作品,感情深婉綿長,一方面是因為梁九少府的一生確係“命途多舛”,催人淚下;另一方面也是高適自己人生際遇的總結。

看前面高適人生經歷也可以發現,他早年一直是比較困頓的,直到四五十歲才做官,《舊唐書》中說高適甚至還當過一段時間的乞丐。因此這篇哭亡友之作,在往事的敘述中間有悲傷的嘆息,悲腸九轉,一唱三嘆,寫得沉痛深摯,內涵醇厚。

他是李白、杜甫的鐵哥們兒,也是唐朝官位最高的詩人

縱觀高適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我們發現,他可能難以躋身唐朝超一流的詩人,但是也是數得著的大家,更難能可貴的是仕途順利。如果是讓你來選擇,你是願意做一個一生困頓但是被後世封神的杜甫,還是願意做這樣的一個高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