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潮州牌坊街——明朝都運公鄭崇和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的故事

一座牌坊,一段功名,一部塵封的歷史。

探尋潮州牌坊街——明朝都運公鄭崇和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的故事

大理司平坊

兩浙都運

坊,現位於

在牌坊街頭亭巷口

紀念

明大理寺評事鄭崇

,牌坊南刻

大理司平

北鐫

“兩浙都運”

原在

太平路

南端

第一坊,俗稱

“頭亭”。

探尋潮州牌坊街——明朝都運公鄭崇和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的故事

鄭崇,明海陽鯤江鄉人。

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二十七歲中秀才,洪熙元年(1425年)三十七歲拔貢,宣德元年(1426年)三十八歲廷試天下英才第一,擢京城大理寺右寺右評事(正七品)。明正統三年(1437年)六月,四十九歲鄭崇升任太僕寺丞(正六品)。正統七年(1442年)五十四歲升授兩浙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從四品)。

任職大理寺“

公忠不貳,推理明斷,

明察秋毫,剖決確當,牘無留案”;任鹽運同知“力刷滷政,惠被海民”。

正統十二年(1447年

),五十九歲的鄭崇引老謝歸,並在潮州府城鄭厝巷居住,族人稱鄭崇為評事公,也有稱都運公。

探尋潮州牌坊街——明朝都運公鄭崇和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的故事

探尋潮州牌坊街——明朝都運公鄭崇和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的故事

鄭崇任大理寺評事期間,適逢藩王朱權在

南昌欺凌百姓,橫徵暴斂,民怨沸騰。鄭崇奉旨勘理,日夜兼程,微服私訪,不避權貴,據實上疏扳倒藩王。當地百姓為感念他的恩德,立廟奉祀。由於辦案得力,受到朝廷嘉獎,推恩敕贈其已故父母爵號,並恩准其回鄉建廟祭祀。正統六年(1441年)奏請朝廷恩准回鄉,重建祠廟,即鄭氏家廟(大宗祠),並在祠外東側樹碑立亭,碑上記載朝廷敕贈其父母爵號文字,恩澤父母。

探尋潮州牌坊街——明朝都運公鄭崇和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的故事

現鄭氏家廟位

位於廣東省

潮安縣東鳳鎮偏東中部

屬於鄭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

至今有

580多年。

祠廟門外,有一副用花崗岩石鐫刻的金字對聯,上聯

“太史家聲遠”,下聯“尚書世澤長”。

祠廟中廳掛有“宮傅尚書”字樣大型牌匾

鄭氏家廟派系子孫人才輩出

每年

鯤江鄉的鄭氏家廟

仍舉行大規模的祭祖儀式。

探尋潮州牌坊街——明朝都運公鄭崇和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的故事

探尋潮州牌坊街——明朝都運公鄭崇和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的故事

潮安區東鳳鎮鯤江村

仍有先賢鄭崇所手植一棵

秋楓

,樹齡距今

已有五百多

年,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走訪鄭氏家廟,觀覽古秋楓樹。

探尋潮州牌坊街——明朝都運公鄭崇和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