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絕食7日離世,坐缸3年成肉身菩薩,身上的女性特徵消失

引言

掛席凌蓬丘,觀濤憩樟樓。三山動逸興,五馬同遨遊。天竺森在眼,松風颯驚秋。覽雲測變化,弄水窮清幽。疊嶂隔遙海,當軒寫歸流。詩成傲雲月,佳趣滿吳洲。——《與從侄杭州刺史良遊天竺寺》

佛教的歷史非常悠久,它是很多古人的一種精神嚮往和寄託,古人為佛修了很多的廟宇,都是想要佛能夠普渡眾生。而許多的詩人也會在寺廟裡面提下自己美麗的詩篇,李白就在天竺寺裡面讚賞了天竺寺的美景,而佛家不僅僅美在寺廟之上,更有出家人的善心之美,例如那位1911年出身的大家閨秀,就甘願剃度去做了尼姑,來普渡眾生,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尼姑絕食7日離世,坐缸3年成肉身菩薩,身上的女性特徵消失

肉身菩薩的奇聞

德高望重的仁義師太於1995年11月份的時候在九華山召見了自己的弟子,她對自己的弟子說,她感覺到自己的壽數將盡,但是冥冥中自有指引,她要齋戒絕食7日之後再離世,離世之後不要對她的屍身進行掩埋和火化,直接實施坐缸即可。

弟子們答應了仁義師太的請求,在她離世之後,舉行了佛教特有的坐缸儀式,就是將屍身放入缸中坐缸,如果幾年之後開啟缸,而裡面的屍身沒有腐爛,就證明這個僧人已經修成了“肉身佛”,得到了佛祖的認可。

在3年多之後,仁義師太的弟子們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了仁義師太的缸,赫然發現仁義師太的屍身沒有腐爛,不僅如此,仁義師太身上的部分面板甚至還有彈性,這無疑是對於仁義師太一生成就的肯定,仁義師太修成了肉身菩薩。

尼姑絕食7日離世,坐缸3年成肉身菩薩,身上的女性特徵消失

弟子們分外高興,因為他們的信仰得到了驗證。但是很快有弟子發現仁義師太的姿勢和體態都不太對勁,原來仁義師太圓寂的時候是雙手合十,而出缸之後的仁義師太一隻手是捻針的姿勢,再仔細看,仁義師太身上的女性體態特徵完全消失,她的胸部變得平整。

許多人見到這兩處變化都唏噓不已,他們覺得捻針的姿勢是仁義師太下意識的行為,因為她的一生幾乎都在治病救人,而脫去女兒身,則是佛祖對於她成為菩薩的肯定,故而她的女性特徵消失了,很多人慕名而來觀看仁義師太修成肉身菩薩,紛紛讚揚她的所作所為。

菩薩的前身

仁義師太之所以如此受人追捧,不是她成為尼姑之後佛法精深導致的,而是在這之前,她就是一個善良而又堅韌的人。

仁義師太在還沒有出家的時候,俗名叫做姜素敏,家裡面十分有錢,從小就按著大家閨秀的標準去培養姜素敏,而姜素敏卻都不愛學這些東西,她最喜歡的是偷偷跑去看和尚們唸經文,她覺得經文很有意思,經常和寺廟裡的那些師傅們接觸,將許多的經文背的滾瓜爛熟。

當時的時局動盪,而姜素敏擁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她覺得戰亂的年代裡病人和傷員實在是太多了,現在最缺的就是醫生了,姜素敏便選擇了學醫,在學成之後,她跟著部隊在前線上衝鋒,只要有傷員的地方,就有姜素敏的身影。在戰爭勝利之後,姜素敏得到了很多人的誇獎和欽佩,但是姜素敏覺得自己做得完全不夠,她沒有向那些戰士一樣,冒著槍林彈雨去拯救大家,她能夠做的東西其實微乎其微。於是姜素敏在思考,如何才能救助更多的人呢?

尼姑絕食7日離世,坐缸3年成肉身菩薩,身上的女性特徵消失

思考了很久的姜素敏忽然想起自己曾經的興趣來,她覺得當一個佛教的傳播者能夠為很多人帶來希望,可以救助很多人的精神思想。於是1982年的時候,姜素敏到了五臺山剃度出家,想要對佛法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在1983年的時候,姜素敏來到了九華山朝禮,恰好趕上了九華山就修繕自己的寺廟,而姜素敏想都沒想,就掏出畢生的積蓄來幫助九華山重建寺廟,姜素敏的後半生全部奔波在了修繕寺廟,和行醫救人上了。姜素敏透過自己的方式,來做自己一直堅持的事情,她想要為世界多付出一點東西,她想要很多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結語

姜素敏作為姜家的大小姐,本來可以無憂無慮度過一生,但是她從小就被佛法所吸引,有著一顆赤子之心,這就註定她是一個明燈,一個火炬,甘願為別人而犧牲自我,而對於安逸的生活,姜素敏不屑一顧,這是很多人都缺乏的一個品質,姜素敏的行為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不要一味地被安逸的生活矇蔽了雙眼,而是要多走、多看、多做、多思。

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羽觀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