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公元667年,正值我大唐盛世時期,長安城的城門口,聚集了一支浩浩蕩蕩的使團隊伍,他們要沿著絲綢之路一直向西前往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和唐王朝,當時都屬於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這支使團承載著唐高宗皇帝的御令,沿途向西域各國傳達大唐皇帝的問候,並向東羅馬皇帝表達希望保持長期友好往來的意願。

這次遠行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與東羅馬帝國的官方外交。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然而,這樣重要的一次出使,首領不是朝堂上的某位高官,甚至都不是一位中國人,而是一位名叫阿羅漢的外國人。

那麼,唐高宗為什麼會讓他來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呢?

公元651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二年,在長達400年的戰爭陰影下,波斯薩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所滅,當時阿羅漢是波斯的大酋長,他深知與王子貝利斯在逃亡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大國的依靠,前方的危險則是不可預知的。

當時的波斯帝國與唐王朝長期以來保持著友好關係,於是阿羅漢第一時間來到唐朝求援。

這一年他36歲,當時唐高宗接待了這位酋長,在與阿羅漢的交談中,唐高宗發現他對西域各國的情況都十分熟悉,當時的唐朝正需要這樣的人才,於是將他留在了長安。

早在唐太宗時期,長安城就面臨著絲綢之路上西方一些漸強之國的不斷困擾。公元646年,西突厥可汗向唐太宗提親,要求迎娶唐朝的公主。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當時為了穩定與西突厥的關係,唐太宗無奈之下答應了親事,但唐太宗也提出,西突厥須割讓西域五國作為聘禮,沒想到這位可汗大人居然同意了。

原本這事就算圓滿結束了,但是不久,西突厥準新郎就被自己國家末代霸主阿史那賀魯殺死了,之後又形成了西突厥長期威脅唐朝邊境的局面。

公元649年,唐高宗李治登基,大臣們紛紛進諫,認為不能再繼續讓西突厥的問題懸而不決了。

武官們紛紛請戰,公元657年,高宗派兵出戰西突厥,一舉俘獲了可汗阿史那賀魯。

此後,唐高宗為了穩定唐朝的邊陲統治,他想出一個辦法,派出朝廷官員出使西域,向西域諸國傳達大唐王朝的友好意願。

但是,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找一個熟悉外語又通曉西域情況的人,並不是那麼容易。

這時候,唐高宗想到了阿羅漢,選他擔任這支使團的首領。

阿羅漢最終沒有辜負唐高宗的期望,出使歸來後便被封為二品官員。他沿途拜訪過的各個國家也與唐朝正式開啟了絲綢之路上西域諸國友好往來的局面,成為了唐王朝外交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阿羅漢出使的成功,使得唐高宗認識到引進人才的重要性,於是他廣羅各類人才(包括西域在內),該政策對其政權的穩固和國家的發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此,很多人對一件重要的事情不甚瞭解:在大唐,對中國人認知,不是以血緣而是以文化作為判斷標準的!

什麼意思呢?如果一個外國人,他如果說“我是中國人”,並不會被嘲笑,因為當時並不是按照人的基因和血緣來判斷,而是以文化信仰來判斷。如果他信仰中國文化,便可以堂而皇之地說:我是一箇中國人!

這個政策,在當時來講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認同觀。這樣就把大量的胡人吸納到“中國人”的認定人群中。

所以說,唐代的民族和解以及她國際化包容的態度,是很多朝代無法比擬的。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這件唐代三彩釉陶武官俑現存於西安博物院,它面容生動,滿臉絡腮鬍,高鼻大眼,是典型的胡人模樣。

胡人俑的出現,可以想象當時的唐朝為官的外國人應該不在少數。在當時為官的外國人中,也有不少來自東亞國家。

2004年西安出土的井真成墓誌銘,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唯一有關遣唐使的實物資料。

上刻:“贈尚衣奉御府君墓誌之銘。”其中“奉御”是尚衣局的長官,這說明當時來自日本的井真成在唐代已經被封為從五品官員。

當時,這些外國人大部分領著政府的津貼長達幾十年,並在長安娶妻生子,有房有田,日子過得很是富足,完全沒有回國的打算。

到公元787年,在長安有田產的外國人已經多達4000多人。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後來朝廷頒佈新令:有房有田的外國人不能再領取津貼。

這個政策一下達,很多在長安做官的外國人都跑到宰相李泌府上抗議,李泌對他們說,哪有外國使節留在長安幾十年還不回國的,你們如果回國朝廷給你們提供盤纏,如果不回,那就自己來辦個手續,給你們機會成為大唐的臣子,拿大唐的俸祿。結果4000多人沒有一個願意回國的,他們都自願成了大唐的子民,願意加入唐朝軍隊,為大唐征戰。

隨著唐朝引進外國人才政策的開放,到長安來的,不僅僅是來做官的外國人,還有很多是來求學的,經商的。最多的時候,甚至佔了長安總人口的1/5。

每個國家的人,在語言、生活習慣方面都截然不同,他們在長安是怎樣生活的呢?

唐朝時期的外國人大部分集中在長安一個叫“西市”的地方生活,因此,西市裡有很多的胡人酒館和年輕貌美的胡姬。

李白詩中曾這樣描述:“五陵少年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那麼,這些外國人為什麼會聚集到此呢?

唐朝時期,長安的居住制度管理十分嚴格,都城內需要將不同國家種族的人劃分出一個清晰的格局。

長安城最主要的商業中心有兩個:東市和西市。東市主要是為達官顯貴提供的一個高階消費場所;西市的位置在長安城中與東市相對應,由於它離通往絲綢之路的開遠門比較近,所以西域的胡人來到長安後基本上都在西市這個地方從事貿易活動。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胡人十分善於經商,他們帶來了很多當時長安沒有的商品,這些外國的商品讓長安的人們大開眼界,紛紛購買。

久而久之,人們就把胡人售賣的商品名稱前面加上一個“胡”字,比如胡蘿蔔,胡椒等等,胡人演奏的樂器被稱為“胡琴”,善於跳舞的胡人女子被稱為“胡姬”,她們跳的舞被稱為“胡旋舞”。

生活在長安的外國人雖然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方式,但長時間的生活使得他們逐漸與當地漢族百姓相互交融,從而產生了深厚的情誼。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在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作品中,就曾記載了一個胡人幫助漢族商人竇乂經商的故事。

據說,當時在西市有一個叫米亮的胡人,不幸流落街頭,漢族商人竇乂每次看見都會給他一些錢,持續了七年之久。米亮特別感激,便想找機會報答他。不久,米亮突然來找竇乂,讓他買下祟賢裡的一套小宅,以及西市一家很賺錢的代人保管財物的櫃坊,很賺錢,並說,你知道我為什麼要讓你買下這座宅子嗎?因為我曾看見這家屋內的搗衣石,很少有人留意它,但我擅長看玉,這是一塊真的于闐玉啊,你買下宅子就可以得到玉石,就可以富起來的。

竇乂半信半疑,於是到延慶坊找了一個玉工,玉工來後大為驚訝地說,這可是塊奇異的寶石,如果雕成玉器來賣,少則也要上千貫文錢。

竇乂賣玉器有了錢後,便將那座宅院贈送給了米亮,讓他能有個安身的地方,算作對他的酬謝。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

可以看出,當時唐朝從朝廷到百姓,對大量進入長安的外國人,始終保持著歡迎與接納的態度。

如今在西安博物院裡,各式各樣的胡人俑,正向我們展示著他們在大唐長安的生活情景。

唐朝時期國力強盛,被稱為古代文明之“盛世”。當時的社會生活融貫中西,社會風氣自由開放,科技與藝術更是氣象萬千,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為富強的國家。

總的來說,唐代的歷朝皇帝都很開明,奉行一種完全開放的政策,因此成就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鼎盛時期。

“移民” 盛唐的外國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