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快樂?我們對“老年人”有什麼誤區

作者:唐義誠

一提到

變老,

我們

常會一下想到

體弱、多病、孤單

等等,覺得很擔心。

其實,關於老年,我們有許多認知誤區,這篇文章將從心理學的角度幫你重新認識老年期,並分享獲得美好晚年的方法。

越老越快樂?我們對“老年人”有什麼誤區

衰老,也許是某種被灌輸的概念

或許,衰老這種現象根本就不存在。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艾倫

·

朗格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獲得教授席位的女性,她做了一個有趣的研究。她讓兩組老人生活在一個他們安排的

時空膠囊

裡面,這個地方完全按照

20

年前的樣子來佈置。

——

上世紀

50

年代的報紙、音樂、電影、情景喜劇。兩組人唯一的不同是,一組人要努力

假裝

自己活在

1959

年,要用現代時表達;另一組人則可以用過去時,他們以懷舊的方式討論

1959

年發生的事。一週以後,兩組人的視力、聽力、記憶力、血壓都有很大的改善。更有意思的是,那一組假裝自己在

1959

年的老人身體更好,甚至有幾個老人玩起了橄欖球。雖然這個研究引起了很多質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老人在一週內透過相信自己年輕了

20

歲,他們的身體做出了相應的配合。由此可見,雖然衰老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但衰老可能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老年人的虛弱、無助、多病,常常是一種習得性無助,正確認識這種現象有助於改善老年生活。

同時,老年期的定義也隨著時代發展而逐漸變動,

國際調研機構

Wavemaker

2000

多位生活在中國一到三線城市的中老年人進行了深度訪談,

發現,如果讓中老年人自己定義年齡邊界,他們會認為人要到

49

歲,才算是步入了中年,到

66

歲,才算是步入老年。也就是說,不到

49

歲那都是青年,不到

66

歲,都是中年。

官方對中年人的定義是

40

歲以上,而對老年人的定義是

60

歲以上。這種現象,

Wavemaker

起了個名字,叫

變老拖延症

其實,

變老拖延症

暗示了或許老年期這一概念也在被解構,

Wavemaker

的調研中有

58%

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心理年齡小於實際年齡,還有

33%

的人認為自己的外貌也小於實際年齡。他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非常自信、樂觀,接近

60%

的人都認為自己的身體還不錯或者很好。換言之,中老年人認為“中年”、“老年”的年齡門檻需要重新定義,也可能是由於現在物質生活的條件越來越好,讓他們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都能更長久地保持旺盛的活力。

你或許猜不到...老年人更容易感受快樂

或許這一結論將更加重新整理你的認知——人在衰老之後是更快樂的。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跟蹤實驗,實驗物件的年齡從

18

歲到

94

歲不等。研究人員會給每個研究物件一個呼機,讓他們在一週之內

24

小時隨身攜帶。在這一週裡,他們會被隨機呼叫

35

次,然後說出當時的心情。這個追蹤每隔

5

年更新一次。結果就發現,相比於年輕人,老年人的焦慮、壓抑、憤怒更少,開心的時候更多。既然衰老並不會讓老年人變得不快樂,那與其關注他們的痛苦,不如想辦法讓他們的生活更快樂一些。

更有趣的是,老年人甚至在性生活中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快感。來自印第安納那大學的研究者們也發現,隨著年齡的提升,人們也更能在性中獲得快感。他們發現女性在

40-50

歲時比在

20-30

歲時更能在性愛中達到高潮。這可能是隨著年齡與相處時間見長,伴侶雙方都更瞭解和尊重彼此的喜好有關。同時,大多數老年人對性生活有較高的滿意度,項來自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發現,老年女性(樣本平均年齡

67

歲)中,超過

60%

的人對自己的性生活感到滿意,並且有近

70%

的人表示自己能夠經常達到性高潮。

當然...變老也有身心風險——鰥寡效應

你或許經常聽到這樣的事:老家的親戚去世了,不久後

ta

的老伴也走了。這種情況不是個例,而是鰥寡效應(

widowhood effect

)的體現。鰥寡效應也被稱為

心碎綜合症

,是指,老人(大多數相關研究的物件是

50

歲以上的人)在自己的長期伴侶死後,自己去世的風險急劇增加。尤其是在伴侶去世後的三個月內,老人的死亡風險會增加近一倍。鰥寡效應之所以會出現,失去長期配偶意味著生活的劇變,有研究表明,失去配偶是讓人壓力最大的生活事件,之後才是離婚、搬家、患重大疾病和失業。而老年夫妻彼此相伴的時間很長,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磨難,也更加親近;同時,從照顧生病的老伴到老伴去世之後,老人的社會活動都會減少,這讓他們的痛苦無處排解。因此,老年夫妻在失去配偶後會更加悲痛。

鰥寡效應也有性別差異,老年男性在喪偶後更難適應。男性在喪偶後更少向他人尋求幫助,這種

自力更生

的態度阻止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感受,也阻止他們尋求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員的幫助。

而女性不但更願意尋求他人的幫助,也更容易找到和自己的相似經歷的人。所以,對喪偶老人來說,需要幫助

ta

們建立社會關係,喪偶老人在自我調整期間,需要有人做他們的榜樣,這包括接納自己的悲傷和麵對現實的困難。

如何度過幸福的晚年?

提升晚年的生活質量需要創造力。研究顯示,創意表達

(creative expression)

與積極衰老息息相關,主要有三個原因:掌控感、社會參與、大腦可塑性。在創造的過程中,我們會體驗到一種掌握了某個新事物的感覺。創造的過

程通常不僅包含社會參與,而且對於大腦而言,可以透過新突觸的形成發生改變,從而增強大腦儲備。

同時,我們可以嘗試多與不同年齡段的人接觸,這有助於打破自己關於衰老的單一的、片面的、消極的印象

。當我們對生命的變化變得更加熟悉時,我們對衰老的看法也會變得更加全面與複雜。恐懼感和焦慮感減弱時,應對衰老的行為也會傾向於變得更靈活與主動。最後,

俗話說

有情飲水飽

,還真不是說說而已。一個橫跨

80

年的哈佛大學研究顯示,

親密關係是使人們終生幸福的原因

,這些紐帶可以保護人們免受生活中的不滿,有助於延遲身心的

衰退,並且可以更好地預測人們的長壽和幸福生活。

期待我們均可以過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生活,讓晚年成為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參考文獻

Chatel, A。(2015)。 6 Things to know about senior sex。 Bustle。

Emanuel,E。J。 (2014)。 Sex and the single senior。 The New York Times。

Fairbanks,A。M。 (2011)。 Older married couples: Sex key to happiness。 The Huffington Post。

Hu, W。(2016)。 Too old for sex? Not at this nursing home。 The New York Times。

Salzman,B。E。 (2006)。 Myths and realities of aging。 Care Management Journals, 1-3。

Shah, Y。(2015)。 5 Myths about senior sex that we should believing。 The Huffington Post。

Smith, T。W。(2006)。 American sexual behavior trends, socio-demographic differences and riskbehavior。 General Social Survey: Topical Report, 25,1-142。

Taylor, A。& Gosney, M。A。 (2011)。 Sexuality in older age: Essential consideration for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ge and Aging, 1-6。

Weston,L。C。 (2013)。 Sex in the senior years: Getting older can bring new sexualchallenges as well as new pleasures。 WebMed。

文章由科普中國

-

星空培育計劃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