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腦洞大開,對赤壁之戰和項羽自刎大膽猜想,結果成就千古絕句

杜牧以七絕絕句聞名,最擅長的就是詠史,而詠史詩也是唐詩宋詞的一大主題,何況杜牧身處晚唐,時不時來個慨嘆興亡、借古諷今,也是很正常的了。那麼,杜牧眼中的歷史、英雄又是怎樣的呢?

在對英雄的吟詠中,杜牧對赤壁、西楚霸王那段歷史的感悟最多,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比如那首

《七絕·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腦洞大開,對赤壁之戰和項羽自刎大膽猜想,結果成就千古絕句

在三國的歷史中,赤壁之戰是最為出名的戰爭之一,三國鼎立的紛亂時局和眾多英雄人物的傳奇人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詩人,他們紛紛來到赤壁古戰場,望著蒼茫浩蕩的景象,回想那段千軍萬馬嘶吼震天的過往。

蘇東坡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令人振奮,李白有“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也是充滿熱血,大部分文人墨客來到赤壁詠史,基本上都是以蒼涼又龐大的場面寫詩,但杜牧卻偏不這樣,反而以大喬小喬兩位美女來側面表現當時的情況。

杜牧腦洞大開,對赤壁之戰和項羽自刎大膽猜想,結果成就千古絕句

折戟沉沙,自將磨洗,杜牧重遊赤壁故地,看到一把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這一句是經典的事前鋪墊,由一個物件來引發對某件事的描寫感悟,一般來說,接下來就該是描寫當年大戰的情況了。

但杜牧卻話題一轉,假設當年周瑜火攻之計要是沒有東風相助的話,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杜牧別出心裁,沒有說又會引發怎樣的戰火,而是借用大喬小喬兩姐妹的下場來解答。如果周瑜失敗了,那東吳二喬就只能被鎖在銅雀臺了,大喬小喬雖是女子,卻也算是有地位和名聲的存在,連她們都會淪落到這種遭遇,那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杜牧腦洞大開,對赤壁之戰和項羽自刎大膽猜想,結果成就千古絕句

赤壁之戰吳勝曹敗,是中國歷史上一場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此戰基本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歷來寫赤壁的文人,大多以感慨為主,像杜牧這樣大膽進行逆向假設的,倒真是令人眼前一亮了。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杜牧對這場戰爭的勝利結果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此戰的勝利靠的是把握機遇,也就是東風的相助,實際上,他對周瑜並沒有那麼深的認同感,反而覺得他的成功是幸運女神的眷顧罷了。

杜牧腦洞大開,對赤壁之戰和項羽自刎大膽猜想,結果成就千古絕句

杜牧通曉政治軍事,所以對歷史戰事頗有自己的看法,這從他的詩歌內容大多以詠史抒懷為主就可以看出。寫完了赤壁,杜牧還往前寫到了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也有個讓人觸景生情的地方——烏江,李清照路過烏江時,寫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絕句,寫出了她心目中的豪傑英雄。

杜牧則是以一首

《題烏江亭》

來抒懷: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此時距離項羽死去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了,38歲的杜牧任刺史經過烏江,和所有文人騷客一樣,來到一個有故事的地點總是忍不住要創作一番。

杜牧腦洞大開,對赤壁之戰和項羽自刎大膽猜想,結果成就千古絕句

回想起當初項羽和劉邦交戰,帶著殘餘的數十人,逃到烏江邊。原本項羽可以渡過烏江,但他卻拒絕了,最後自刎而死。

杜牧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個沒辦法預測,但不能遇到挫折就自暴自棄啊,在他看來,是項羽心氣過高,缺乏氣度,覺得失敗很羞愧,所以才自刎的,這樣一點也稱不上是男子漢。

如果當初項羽能忍下這口氣,坐船渡過烏江,是不是還有一線生機呢?說不定還能捲土重來也不一樣。杜牧既為項羽感到可惜,也對他的做法表示了不認可。

這首詩和赤壁那首一樣,都假設了不同的行動結果,杜牧自認為是懂兵之道的,所以提出了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爭的假設性推想,也確實很有一番獨到的見地。

杜牧腦洞大開,對赤壁之戰和項羽自刎大膽猜想,結果成就千古絕句

或許按平行宇宙的說法來看,在另一個時間線裡,赤壁之戰裡的東風沒了,項羽也度過了烏江,就如杜牧假想的一樣,事情的走向被改寫了,也有了天翻地覆的發展。而杜牧,也不再想著如果東風沒了、項羽過江了會如何,或許他會反過來,想如果東風來了、項羽沒過江又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