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是北魏都城,歷史地位較高

全文共1542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歷朝歷代的帝王,

都對自己的國家,有著從未有過的執著。在他們看來,都城的位置,與國家的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若是帝都在的地方,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

它不但可以保證一個國家的長盛不衰,

也可以為中國的歷史增添一筆。的確,中國古代有幾百個國家。

在這些國家之中,

還有一些是由少數人組成的政府。

而拓跋鮮卑始祖所創立的北魏,除了後來為後人所熟知的元朝,更是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建國之初,

各少數民族的拓跋鮮卑經過深思熟慮,最終以大同為都城。

山西大同是北魏都城,歷史地位較高

到了北魏中葉,

孝文帝決定遷都,把首都從大同移至洛陽。洛陽是孝文帝眼中的重鎮,也是龍威最盛的地方。

在那裡,你將會獲得空前的實力。但實際上,位於山西的大同,

也是一樣,

在明代,它被稱為九省重鎮。

一、平城,北魏首都

山西大同,在北魏時期也被稱為平城。

平城是代國都,

與北都盛樂齊名。

代國在覆滅之前,留下了一顆種子,據說可以讓他們的統治更加穩固。

而拓跋珪,則是在西元386年,得到了代國舊臣的支援,成為了皇帝。

拓跋珪剛剛登上帝位,

迫切的想要尋找一顆可以證明自己的火種,但是拓跋珪在尋找了一段時間後,

依舊沒有任何發現。

之後,拓跋珪在三百九十八年的時候,將他的家人都接到了平城。比起盛樂,平城的優勢更大。拓跋珪是一個民族的首領,

他必須要做的,

就是征服所有的漢人。而從漢人的角度來說,比起盛樂,平城更適合建都。

山西大同是北魏都城,歷史地位較高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拓跋珪在平成立國之後,不但沒有給自己的政權帶來一系列的利益,反而在朝堂上出現了一系列的紛爭。

而這場內訌的罪魁禍首,

正是拓跋弘的生母馮太后。

事實上,

北魏之所以能夠崛起,是因為馮太后。拓跋弘對自己的母親深惡痛絕,認為自己的母親在父親死後,隨便找個男人,實在是太不負責了。

不過馮太后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她感覺到了自己的兒子對自己充滿了敵意,

於是便一不做二不休,

在拓跋弘23歲的時候下了毒。然後馮太后就將拓跋少也殺了。

山西大同是北魏都城,歷史地位較高

二、孝文帝遷都的歷史

孝文帝登基後,因為平城太過偏僻。

而那個時候,

北魏的地盤已經延伸到了河南的南方,平城的地理位置,並不適合任何的統治。

與之相比,

洛陽的地理位置要優越得多。

再說了,孝文帝也是迷信的,認為平城不是什麼好地方,再加上連續不斷的內戰,對國家的發展不利。

所以在493年,

孝文帝頂著無數的壓力,不顧眾多大臣的反對,將首都從平城轉移到了洛陽。平城雖然已經不是北魏的都城了,但在歷史上的地位卻是非同小可。

山西大同是北魏都城,歷史地位較高

三、大同在歷史上的位置

山西大同地理位置雖略偏北方,但在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唐代,大同被改為雲州,

其主要功能就是為了抵禦突厥人的進攻。

而在宋朝,

趙匡胤最關心的就是如何收復燕雲十六州。

不過,

趙匡胤死後,這個願望並沒有實現,加之宋朝的武力實在是太弱,燕雲十六州的計劃也就慢慢的被擱置了下來。

在宋朝的時候,一些少數民族也開始嶄露頭角。

在最初的時候,

遼國的實力是最強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國的實力卻是越來越強。

並且其政治權力也逐漸從北方向中原滲透。金國的統治者在佔領中原之後,並未廢除大同這一歷史性的位置,

而是繼續實行著漢人的統治。

山西大同是北魏都城,歷史地位較高

畢竟,北京是金國的首都,山西的大同是北京西線最重要的防禦工事。

大同在明代也佔有重要的歷史位置。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後,全國上下都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但朱元璋卻是以雷霆萬鈞之勢,

穩住了局面,

派遣了大量的軍隊駐紮在山西大同。

如此一來,

山西大同就成為了九個邊陲重鎮,

也是九邊重鎮中最重要的一個。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雖然在最後一任皇帝上吊,但在他的統治結束後,他仍然沒有放棄保衛山西大同的權利。

山西大同是北魏都城,歷史地位較高

中國的很多城市,

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隨著歲月的推移,它們的味道也變得更加的濃郁。在後來的歷史學家們的研究中,他們得到了一系列的啟發,而這些啟發,也讓那些被遺忘的歷史故事重新浮現出來。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