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之:鐵骨錚錚顏真卿,他不僅是一位書法家

1234年前的今天,即784年8月23日,已是夏末初秋時分。

盛極一時的大唐也如那花團錦簇至萬物凋零的季節變幻,慢慢地走向了王朝的下坡路。此時安史之亂已平息近二十年,這場持續時間長達八年的叛亂,不但撕裂了大唐王朝繁華盛世的外裝,也動搖了王朝原本穩定的社會根基。寵寵欲動的藩鎮和節度使們大權在握,各自割據一方。

古往今來之:鐵骨錚錚顏真卿,他不僅是一位書法家

王朝的命運影響著每一個人。其中就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這一天,他將以身殉國,以飛蛾撲火般的決絕和堅毅向世人宣告自己的錚錚鐵骨。

大唐蔡州龍興寺,這位已經然七十七歲的老人面對李希烈叛軍的勸降毫無懼色,一身撲向堆放在寺中心已然點著的乾柴上,但被敵人拉起。敵人隨即進行了軟硬兼施的手段,但多次勸降無果後,這位老人被縊殺。

在這之前,他已經給當時的皇帝唐德宗寫了遺書,撰寫好了自己的墓誌銘和祭文,並且指著寢室西牆下的一個角落,從容地對身邊的敵人說,這也許就是我的下葬之處吧。

更早之前,當得知叛亂的節度使李希烈已攻陷汝州,奸相盧杞建議派他去判軍中傳達朝廷旨意,唐德宗也同意了。朝臣得知後都大驚失色,一致認為此時去判軍營中註定將是凶多吉少。他卻說,聖旨能逃避嗎?所以收拾行裝隻身一人遠赴汝州。

古往今來之:鐵骨錚錚顏真卿,他不僅是一位書法家

明知此行一去無回,但他仍然義無返顧,慷慨前行。就如當年安祿山造反時,他以書生的錚錚鐵骨駐守平原郡一樣,河北二十四郡全部淪陷,惟有平原郡固若金湯,未被判軍攻陷。及至後來侄子以及哥哥都被判軍殺害,他埋藏了親人後擦乾眼淚又奔赴戰場。悲憤之餘揮毫寫下《祭侄文》,真情揮灑的這篇只有一百多字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僅次於大名遠揚的《蘭亭集序》。

這位老人叫顏真卿。

說起這個名字,現在的人們想的最多的可能是他的書法成就:楷書四大家之一,顏筋柳骨,天下第二行書,以及潤澤千年幾乎所有書法入門者都需臨摹的“顏體”。

古往今來之:鐵骨錚錚顏真卿,他不僅是一位書法家

實際上不光是現代的我們,就連當時的皇帝李隆基都不知道手下還有這麼一位優秀的臣子——安史之亂後河北二十多個郡幾乎全部被叛軍佔領,唐明皇得到奏報後說,河北二十四郡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但是當他得知有一個叫顏真卿的書生獨守平原郡沒有被叛軍攻陷時,感嘆道,我不瞭解顏真卿的為人,他做的事情竟然如此出色。

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遒勁剛直的楷書天下無二。其實書法只是他的業餘愛好而已。他真正的身份是一位正直而且勇敢的大唐官員,曾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還被封魯郡公,因此人們也叫他為“顏魯公”。

孔門十哲之一的復聖顏回是他的遠祖,著有《顏氏家訓》的顏之推是他的五世祖。但祖上的輝煌並沒有給顏真卿帶來榮華富貴,他三歲即喪父,家道並不富庶,所幸母親深明大義且博學多聞,親自教育其兄弟成才。

古往今來之:鐵骨錚錚顏真卿,他不僅是一位書法家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這句話在顏真卿的身上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就像他端莊雄偉,氣勢遒勁的書法一樣,顏真卿的性格也剛正純厚,不阿於權貴,不屈意媚上,所以做官以後屢遭奸臣陷害。其最後的結局,也是因為奸相盧杞借叛軍李希烈之手而被縊殺。

實際上已近八旬的顏真卿,晚年足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頤養天年,就像其他含飴弄孫的老人一樣。然而憂國憂民的他卻依然用舍死忘我的大仁,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壯烈。

偉哉,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