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被許劭評為奸雄還哈哈大笑,解讀三國曹操的英雄情懷

對於英雄人物,無論在什麼朝代都是備受人們推崇的,但是怎樣才算是英雄呢?

劉劭《人物誌·英雄》有云:

夫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故人之文武茂異,取名於此。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此其大體之別名也。

在劉劭看來,“英”與“雄”就是智與勇,就是文與武。真正的英雄應該是一人身兼智和勇,文武雙全,而有智無勇或者有勇無智都不算英雄。

英?雄?被許劭評為奸雄還哈哈大笑,解讀三國曹操的英雄情懷

三國地圖

三國絕對是一個造就英雄的時代,那時候俊才雲集,英雄輩出,很多人憑藉著自己的才智武勇,在這個大舞臺上充分展示其英雄本色,其中的“英”或“雄”人物不少,有:

袁紹:

“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荀彧評)

龐統:

“目龐統為半英雄”

(傅巺評)

呂布:

“匹夫之雄”

(程昱評)

……

而曹操絕對是其中一個傑出的代表,那麼,曹操到底是“英”?還是“雄”?或者是梟雄?奸雄?英雄?

英?雄?被許劭評為奸雄還哈哈大笑,解讀三國曹操的英雄情懷

《赤壁》曹操劇照

一、解讀曹操的“英”

曹操認為的“英”= 智謀 = 聰明才智=(“奸”)

曹操,在年輕的時候不僅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他更博覽群書,特別喜歡兵法謀略,將古代諸家的兵法韜略熟記於心,還寫有《孫子兵法》的註釋《魏武注孫子》等著作,這些都為他在以後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東漢末年文學家王粲評曹操:

曹公故人傑也。雄略冠時,智謀出世,摧袁氏於官渡,驅孫權於江外,逐劉備於隴右,破烏丸於白登,其餘梟夷蕩定者,往往如神,不可勝計。

由此可見,如果曹操沒有過人的韜略計謀,就不可能在亂世中運籌帷幄,一步步地消失敵人,走向人生巔峰。

英?雄?被許劭評為奸雄還哈哈大笑,解讀三國曹操的英雄情懷

《赤壁》曹操劇照

除此,曹操對身邊的人也有“英”的要求,其中:

1、對兒子曹彰的教導,體現曹操對“英”的理解

汝不念讀書慕聖道,而好乘汗馬擊劍,此一夫之用,何足貴也。

曹操批評教導兒子曹彰要好好讀書,不能只有匹夫之勇,這樣是不能成大事的。

2、對將領的要求,體現曹操重視“英”

夏侯淵,東漢末年名將,作戰勇猛,個性剛烈,但忽視運用謀略,被稱為”白地將軍“。

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為此,曹操常常告誡夏侯淵要多動腦筋,以計謀為先,不然會死得很慘,結果,夏侯淵死得不值。

夏侯淵今月賊燒卻鹿角。鹿角去本營十五里,淵將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補之。賊山上望見,從谷中卒出,淵使兵與鬥,賊遂繞出其後,兵退而淵未至,甚可傷。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曹操慨嘆夏侯淵之死:身為主帥尚且不應該親自去作戰,更何況是去修補鹿角這樣的小事!夏侯淵本末倒置了。

由此可見,曹操反覆強調不能只有匹夫之勇,要以計謀為先,也就是要以“英”為先。

英?雄?被許劭評為奸雄還哈哈大笑,解讀三國曹操的英雄情懷

《赤壁》曹操劇照

二、解讀曹操的“雄”

曹操認為的“雄”=“勇”

“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上述的記載,起碼說明曹操是會武功的,而且很勇敢,他能夠揮戟而戰,退到牆邊縱身一跳,逾牆而出。

曹操的“雄”還體現在戰爭中:

魏書曰:公攻譚,旦及日中不決;公乃自執桴鼓,士卒鹹奮,應時破陷。

在建安十年,曹操親率大軍與河北袁氏大戰,袁紹之子袁譚據要塞頑抗,戰鬥極為艱難,從凌晨一直打到午時,如果日落西山還不能取勝的話,就很難再勝了。為此,曹操心中大急,於是跑到鼓卒處,奪過鼓槌,親自擂鼓助陣,當看到主帥親自擂鼓,將士們計程車氣馬上高昂起來,很快就打敗了袁軍,取得了勝利。

由此可見,曹操人生中不缺乏“勇”,也就是“雄”。

英?雄?被許劭評為奸雄還哈哈大笑,解讀三國曹操的英雄情懷

《赤壁》曹操劇照

三、解讀曹操的“英雄情懷”

曹操認為真正的英雄應該是身兼兩種元素:既有卓識遠見(也就是要站得高看得遠);又有解決現實問題的才能。為了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見解,曹操曾問當時的名士許劭:

嘗問許子將:“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當被許劭評為奸雄的時候,曹操並不生氣,還哈哈大笑,為什麼呢?

英?雄?被許劭評為奸雄還哈哈大笑,解讀三國曹操的英雄情懷

《赤壁》曹操劇照

一文君認為:

在東漢末年動盪的社會局勢,給了不少能人異士建功立業,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而當時人的價值觀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原來被視為正統的儒家人生觀,不再被當時的人所看重了,整個社會充斥著對英雄的崇拜,即使在現實中很多人都不具備英雄的特質,但是他們都向往英雄的功業,渴望在風雲際會的時代中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成為時代的英雄。

在曹操的意識裡面,“奸”正是“英”即“智謀”的體現 ,而“奸雄”或“梟雄”實質就是“英雄”,所以聽到被評為“奸雄”時也不生氣,覺得自己就是“英雄”,更是開心地哈哈大笑。

曹操在國家危難之時,表現出力挽狂瀾的氣魄和匡救天下的雄心壯志,使他的行為規範已經超出了儒家的道德規範,更具有強烈的叛逆精神和開創進取的能力,處處顯示出他的英雄情懷。

英?雄?被許劭評為奸雄還哈哈大笑,解讀三國曹操的英雄情懷

《赤壁》曹操劇照

對於曹操的英雄情懷,陳壽的《三國志·武帝紀》有完整的描述:

評曰: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這段話十分精確地揭示了曹操的豐功偉績和英雄情懷,成為後世對曹操的經典性評價。

參考資料:

陳壽《三國志·武帝傳》

陳壽《三國志·劉表傳》

陳壽《三國志·程昱傳》

《太平御覽·卷三百三十七 ◎兵部六十八·鹿角》引《魏武軍策令》

孫盛《異同雜語》

陳壽《三國志·先主傳》

歷史文章:

2個字!三國的曹操除了唯才是舉,原來還有這個成功秘訣

為什麼?曹操的選擇給了司馬懿一生的榮耀,論投名狀的重要性

帥死?《孫子兵法》的後人孫堅因它成名,也因它生命定格在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