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不死,秦朝不亡?事實告訴你這是謠言

扶蘇並非儒家

扶蘇不死,秦朝不亡?事實告訴你這是謠言

扶蘇

由於史料有限,關於扶蘇的記載,只有《史記》的《秦始皇本紀》《陳涉世家》《蒙恬列傳》和《李斯列傳》記載。這裡不想過多引述史記原話,但是筆者想透過史記部分原話來證實自己的觀點。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首先,秦始皇要焚書坑儒時扶蘇進諫是因為老百姓沒有歸附,所有的讀書人都尊奉孔子。

這句話實際上存在誇張,應該是“太史公筆法”,此時天下諸子百家都沒有消亡,而秦始皇想要以法家思想禁錮天下,扶蘇反對也只是站在秦始皇這樣統治會令天下不安的角度。也就是說,扶蘇不是站在儒家的角度說話,更不是站在諸子百家中的任何一家角度。如果扶蘇當皇帝,這固然是斷定扶蘇可以安定天下的一條理由,但是扶蘇未必能夠真正與百姓換位思考,而秦末的亂局事實上是六國復國運動的必然,如果秦王朝的統治者不能和六國百姓換位思考而施行相應政策,天下不可能長治久安。

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理解了這一層,再來看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打出了扶蘇的旗號,也只是為了爭取道義上的制高點,否定秦二世的法統地位。

這裡順便提一下,那些認為秦始皇並未焚書坑儒而是坑術士的,《史記》有這樣記載:

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秦始皇非常信任這些術士,以至於焚書坑儒時,“所不去者,醫藥

卜筮

種樹之書。”

陳勝的大澤鄉起義無法避免

根據史書的記載,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病逝,次年,秦二世元年,就發生了大澤鄉起義。

也就是說大澤鄉起義根本不可能是秦二世的錯,因為秦二世根本還沒有時間胡作非為。大澤鄉起義只能是秦始皇的苛政引起的。

既然秦二世在這方面沒有錯,是不是證明扶蘇繼位不會比秦二世好點呢?這倒也不能,因為秦二世上臺之後,雖然並不是極度愚蠢之人,但他確實對大澤鄉起義並不怎麼上心。

那麼換成扶蘇,必然會重視,甚至還會在鎮壓成功後盡力去安撫。

但是,蠢蠢欲動的六國復國勢力怎麼可能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

退一萬步講,就算沒有六國復國勢力存在,扶蘇必須廢除秦始皇的嚴刑峻法才行。

但問題是,這需要頂著多大的壓力?剛一上臺,就爆發內亂,這在古代只會認定是他的錯,而更改秦始皇遺留下的那些規矩,丞相李斯根本不可能同意,而扶蘇也不是那種殺伐果斷的人,這樣扶蘇的想法很難在短期得到實施,秦朝在短期內就擔著這份風險。

扶蘇不死,秦朝不亡?事實告訴你這是謠言

李斯

六國遺民與秦朝大一統勢同水火

扶蘇不死,秦朝不亡?事實告訴你這是謠言

項羽

項羽為何會在推翻秦朝後馬上恢復分封體系?原因就在於他有這個社會基礎。六國百姓幾乎是同大一統有極深的矛盾的。只不過戲下分封體系雖然滿足了六國復國的願望,卻沒有完全滿足。七國被拆成十八國。

至於漢朝的大一統也並非立刻就實現的。首先,漢朝先透過封建一批異姓王,變相實現六國復國,此後又透過翦除異姓王、白馬之盟等一系列措施,以同姓諸侯王的形式,再度實現了六國的復國運動。從此,秦韓趙魏楚燕齊,都團結在劉姓宗室的大漢王朝這面旗幟下。至少在漢初一直到武帝初年,這一切還是沒有被瓦解。

試想,在秦末,扶蘇即使繼位,六國舊臣和遺民也很難保證不造反,須知道天下已經分裂很久,人們已經習慣了分裂的文化,分裂的社會和分裂的國家,根本不會喜歡大一統,更何況在此之前中國從未實現過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