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年前的和氏璧——秦始皇傳國玉璽

和氏璧的出現是跌宕起伏的,最初的和氏璧外表就是一塊十分普通的石頭,如果沒有卞和再三堅持,說不定就遺落在歷史的角落,更不用說之後成為皇權象徵的秦始皇傳國玉璽!

和氏璧出,卞河三獻

和氏璧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傳聞由楚人卞河在荊山山洞發現,和氏璧最初發現的時候應該是其貌不揚,玉在石中!

2700年前的和氏璧——秦始皇傳國玉璽

圖為荊山金玉

當時卞河在荊山中勞作無意發現一對鳳凰飛進一個山洞,之後鳴叫三聲離去,卞河記得民間有傳言“鳳凰不落無寶之地”,就覺得鳳凰落腳的山洞可能有寶物,等鳳凰離去之後,果然在山洞裡發現一塊與眾不同的石頭,於是鑿出帶回家中,家裡人商量最後決定把石頭獻給楚厲王,但是楚厲王找人鑑定說只是一塊石頭,結果楚厲王命人剜去卞河左腳,之後楚厲王去世,楚武王繼位,卞河第二次獻寶,結果鑑定的人還是說是石頭,這下卞河的右腳也沒能保住。最後楚文王繼位,卞河第三次獻寶,這次感動了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剖開石頭,終得稀世美玉,後命名——和氏璧,至此成為楚國國寶!

2700年前的和氏璧——秦始皇傳國玉璽

和氏璧想象圖

時間來到戰國時期,趙國惠文王偶然得到之前楚國國寶和氏璧,但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的訊息被秦昭王知道,秦昭王也很想得到和氏璧於是提出用15座城池和惠文王交換和氏璧,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國力強盛,惠文王迫於壓力沒有辦法只能答應,之後就發生了著名的“完璧歸趙”事件。

2700年前的和氏璧——秦始皇傳國玉璽

藺相如完璧歸趙

傳國玉璽,皇權天授

時光滾滾,後秦滅六國,和氏璧最終被秦始皇獲得,得到和氏璧之後,秦始皇命人用和氏璧雕刻了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刻著李斯寫的八個鳥蟲形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意思是皇權天授,會永遠繁榮昌盛。至此和氏璧變成傳國玉璽,也有了正統皇權的象徵意義!

2700年前的和氏璧——秦始皇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想象圖

2700年前的和氏璧——秦始皇傳國玉璽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玉璽崩角,黃金補之

秦國的統治來到秦二世時期,朝內宦官趙高亂政,朝外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喊出了中華第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拉開了第一次平民起義的序幕。之後劉邦、項羽各路人馬涿鹿中原,最後劉邦打敗項羽,逼迫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成為中原之主,建立漢朝,象徵皇權的傳國玉璽也落入其手中,之後漢朝經歷幾百年歷史,最終也變得風雨飄搖,期間王莽篡漢,在爭奪傳國玉璽的時候,玉璽砸在地上,致使傳國玉璽崩了一個角,之後王莽命人用黃金補上!

2700年前的和氏璧——秦始皇傳國玉璽

玉璽崩角,黃金補之

之後傳國玉璽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坎坷命運,三國220年曹丕篡位,命人在傳國玉璽肩部刻下“大魏受漢傳國璽”,以示正統皇權。265年司馬家篡位,傳國玉璽歸晉;311年前趙皇帝劉聰俘虜晉懷帝司馬熾,傳國玉璽流落前趙;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傳國玉璽,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581年隋得到天下,獲得傳國玉璽,618年隋朝被唐滅亡,玉璽最終在630年回到唐王手中;936年後晉滅後唐,傳聞後唐末帝李從珂帶著傳國玉璽自焚洛陽宮中,至此傳國玉璽消失不見!

猜測

第一種猜測:和氏璧被當作陪葬品埋藏在秦始皇陵墓,並沒有被製作成為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是另外寶玉製成,但以現在科技想要無損開啟秦始皇陵還是很難的,只有等科技更進一步,說不定我們還能看到和氏璧的真面目!

2700年前的和氏璧——秦始皇傳國玉璽

秦始皇陵

第二種猜測:在後唐李從珂自焚之後,

北宋哲宗一位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傳國玉璽,送至朝廷,經諸多方考證,認定是始皇帝所致的傳國玉璽,但等到了金兵破汴梁,玉璽又神秘失蹤了。

和氏璧

或者說

傳國玉璽在封建時代逐漸被當作皇權象徵,各個王朝都想獲得,以此說明自己皇權正統。如果和氏璧或者傳國玉璽沒有消失,到現在已經有2700多年了,他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風霜!

但在新時代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其文化、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