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偏安一隅的王朝,南宋、東晉延續上百年,為何南明快速滅亡?

歷代大一統王朝中,大都中途遭遇重大危機,最典型的當屬東漢,王莽篡權建立新朝,還引起天下大亂,最後還是劉秀雄起,延續了劉氏天下。另外遭遇滅亡之災的還有北宋和西晉,但隨後建立的南宋和東晉,雖然偏安一隅,也都延續了上百年的歷史。為何命運相似的南明,卻沒能重現這個奇蹟,卻在短時間內滅亡了呢?

都是偏安一隅的王朝,南宋、東晉延續上百年,為何南明快速滅亡?

一、內部黨爭,內鬥不斷

當年崇禎皇帝自縊殉國的訊息傳到南京後,據守在南京的權臣擁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權,稱得上是大明王朝的延續,但繼承了明王朝的很多弊端和毛病,尤其是在明後期禍害朝政的黨爭,在南明小朝廷彰顯的淋漓盡致。

從最初的的立福、立潞就開始起紛爭,福王順利登基後,並不掌握實權,權臣馬士英與他支援的阮大鋮,與東林黨爭得不可開交,雙方對罵一個多月才暫且緩和下來,因為此時江北四鎮又內鬥起來,黃得功和高傑不想著如何對付清軍南下,先互毆起來,正是這樣的亂象讓弘光政權不到一年就被清軍攻破。

都是偏安一隅的王朝,南宋、東晉延續上百年,為何南明快速滅亡?

接下來的魯王監國、隆武政權也在打內戰,自己人為爭正統打得你死我活,以後的邵武政權和永曆政權也是相互征戰不休,一次次給清軍趁機進攻的機會,最後苟延殘喘的永曆政權,在聯合大西軍後才存活了多年,但大西軍裡的孫可望和李定國也是繼續內鬥,兩次光復失地卻以失敗告終,最終隨著永曆帝朱由榔的遇害,代表整個南明政權的覆滅。

二、武將擁兵自重

弘光即位後,雖然擁有四鎮,還佔據江南最富庶的地方,完全可以進行北伐,或者據地自守,穩固政權。但四鎮首領擁兵自重,也就聽聽馬士英的。但他們也都是有私心的,只希望儲存實力,鎮守徐州的高傑因為駐地靠北,擅自帶兵南下退防揚州,因為不讓他們進城內,竟然攻打揚州,這要放在之前早就是死罪了,但最後史可法把瓜洲讓給高傑,才停止攻城。

都是偏安一隅的王朝,南宋、東晉延續上百年,為何南明快速滅亡?

再有擁立唐王建立隆武政權的鄭芝龍,根本不願意征討清軍,只想著保持個人的權勢,對隆武政權的興亡沒有半點興趣,當時的唐王也被他們空架成了傀儡。最後鄭芝龍暗中接洽清軍商量投降事宜,導致隆武帝在汀州被清軍擄獲,最後絕食而死。

而存活時間最長的永曆政權,也是孫可望掌握軍事實權,不但拒絕攻打清軍,還嫉妒收復多地的李定國,甚至派兵攻打李定國。

正是這些擁兵自重,只會要糧要餉,卻不上陣殺敵,空耗南明有限資源的將領們,將南明政權一個個推到絕境。

三、內部腐敗,國策失誤

在危難中創立的幾個南明小政權,不想著如何中興,只想著安於享樂。福王朱由崧只有剛即位的那一個多月,處事謹慎守禮,想著聽從各方意見。但很快忘了國恨家仇,耗費大量金銀修建興寧宮、慈禧殿。

都是偏安一隅的王朝,南宋、東晉延續上百年,為何南明快速滅亡?

皇帝尚且如此,下面臣子當然是一片歌舞昇平,然後整個朝廷的腐敗,從弘光政權到隆武、魯王監國,以及永曆朝都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說此時的朱氏子孫就沒幾個成器的。

另外因為是大順政權攻破的北京城,滅亡的明朝,所以從弘光小朝廷開始,就是農民軍政權為死敵,尤其是弘光政權前期,朝廷上下都沉浸在利用滿洲兵掃平“流寇”的美夢中。沒想到最後一個南明政權,卻是改變國策,靠著曾經瞧不起的農民軍堅持抗明十餘載。

總結

雖然建立的南明政權,表面上有兵有糧有地盤,但是內部矛盾一大堆,其實就是一盤散沙,自身爭鬥不止,白白消耗並不多的軍事力量。卻給清軍可乘之機,個個擊破,完全沒有東晉、南宋建國之初的上下團結一心,所以南明沒有創造奇蹟,短時間就覆滅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