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是歷史大趨勢,那麼楚漢之爭爭的是什麼?項羽霸權為何滅亡?

提到中國的大一統傳統的開創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

可是當時的人們並不滿意秦朝的統治,不然也不會揭竿而起,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天下苦秦久矣”!

這樣一個不得人心的王朝,她建立的制度理應遭大多數人反對,那麼為什麼中國最終又走向統一了呢?

統一是歷史大趨勢,那麼楚漢之爭爭的是什麼?項羽霸權為何滅亡?

秦末亂世,是一段英雄輩出的時代,其中以劉邦、項羽為其中的佼佼者。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大一統建立秦帝國,於公元前207年,子嬰誅殺趙高,去皇帝號,向先攻入關中的劉邦投降。

秦帝國滅亡,只用了短短14年。

當時的人民對秦朝的記憶只有苦痛,無盡的徭役與賦稅,讓人喘不過氣的嚴刑峻法,還有山東六國故地之人對統一的抗拒心理,讓這樣一個強大的帝國轟然倒塌。

中國又迎來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郡縣還是分封?

毫無疑問的是,項羽選擇的是楚國的老傳統——分封制。

戰國時期的楚國,是封建中的封建,地盤雖大,卻缺少整合,大部分貴族只顧著自己的土地和財富,讓國家的動員能力成為諸侯中的倒數。

屈原想透過變法強國,卻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最終走向失敗。

統一是歷史大趨勢,那麼楚漢之爭爭的是什麼?項羽霸權為何滅亡?

秦亡後,項羽殺楚王熊心,自立為西楚霸王,並沒有上皇帝尊號。

然後大肆分封諸侯。

把劉邦封到交通不便、土地貧瘠的漢中,並沒有按照約定封關中王。

都說項羽有貴族氣,但看他的格局和氣量,也就那麼回事。

他在

分封諸侯時,大搞挑撥、制衡的策略,比如效仿周武王應對殷商後裔的策略,把三個秦朝降將分封在關中之地。

把燕王封為遼東王,卻把燕王的部下封在了燕地,同樣操作的物件還有趙王等諸侯。

更過分的是他嫌棄韓王功勞小,直接把韓王殺了。

統一是歷史大趨勢,那麼楚漢之爭爭的是什麼?項羽霸權為何滅亡?

項羽走的路線妥妥的霸權主義,天地之間唯我獨尊。

他挑撥各諸侯矛盾,讓他們無法和睦相處,彼此消耗實力,這樣他就可以一直做諸侯的霸主。

統一是歷史大趨勢,那麼楚漢之爭爭的是什麼?項羽霸權為何滅亡?

劉邦一開始並沒有多少選擇。

封在漢中他是不滿的,屬下勸他忍下來,說銀河也叫天漢,漢中是個挺不錯的名字,吉利。

之後他抓住機會,趁著項羽調兵譴將與山東諸侯“友好交流”的時候,迅速出兵關中,重新佔領了秦人故地。

早在第一次攻入關中時,蕭何就把秦朝庫房裡的戶籍、賦稅等重要典冊收集起來,如今正好用上。

在戰亂時期,還有什麼制度能比得上秦國的耕戰制度呢?

劉邦都不用怎麼修改,直接用現成的就行。

統一是歷史大趨勢,那麼楚漢之爭爭的是什麼?項羽霸權為何滅亡?

有了秦地的兵員、財賦,讓劉邦有了爭霸中原的底氣,他可以經歷一次次失敗,他輸得起。

但項羽卻不行,他只要失敗一次,就沒有翻盤的可能,哪怕他武力值再強都沒用,這是綜合國力的差距,是制度上的差距,兩者的動員能力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楚漢之爭,

本質上是兩個政治集團的路線之爭,一方是用郡縣制的以劉邦為首的沛縣集團;一方是用封建制的以項羽為首的彭城集團,結局大家都知道了。

劉邦在打敗項羽後,並沒有完全實行郡縣制,而是採用過渡的“郡國並行”制度。

統一是歷史大趨勢,那麼楚漢之爭爭的是什麼?項羽霸權為何滅亡?

因為山東六國故地風俗各不相同,靠近關中的趙、魏、韓三晉之地與秦地風俗接近,實行郡縣還可以,可是燕、齊、楚等地更崇尚任俠、浪漫,貿然實行秦法可能會引起反抗。

最終,

經歷文、景兩代帝王,諸侯國權力漸漸收歸中央,經歷多年的磨合後,人們也接受了大一統,在齊人、楚人、燕人、趙人等稱呼之上還有漢人。

甭管書上說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漢朝一直是“儒皮法骨”,根子上用的還是法家。

就像漢朝對外宣稱是“內聖外王”,可他們教育皇子時卻會說大漢用的是“王霸之術雜之”,不然那會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統一是歷史大趨勢,那麼楚漢之爭爭的是什麼?項羽霸權為何滅亡?

歷史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統一乃是歷史的必然,誰也無法阻擋。

曾經的西楚霸王何其勇猛,但當他妄想用分封統治天下時,也會被歷史車輪碾碎。

那麼大家認為,下一個被碾碎的不識時務的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