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陝西方言具有古典文化韻味?

陝西關中曾經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前半部的主舞臺,中國最強盛的周秦漢唐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安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十三王朝都城所在地。這些因素都賦予了關中地區相當長曆史時期內中國文化的中心地位。有人曾說,陝西是中國文化的“根”,而北京則是中國文化的“冠”,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陝西在周以降直至空前鼎盛的大唐帝國,作為中國文化中心和重心,想必關中語言在當時一定具有“普通話”的地位,雖然關中話今天已經無疑是一隅方言。但從流傳至今的陝西方言來看,可以窺見其濃郁的古典文化色彩,甚至文言文的典雅、高貴與文化韻味。比如,關中方言,稱“好”為“嫽”,“嫽紮了”、“嫽的太”,這個“嫽”,是不是很有古典文化色彩?稱女子漂亮為“倩”,小孩可愛“長得倩”、“倩蛋蛋”。說某人可憐、悲慘為“恓惶”,一輩子貧窮受苦就說“一輩子恓恓惶惶”。這個詞今天詞典解釋已經丟掉了這個意義,說明文化的傳承已經有偏差了。陝西人管大吃、香甜地吃叫“咥”,相當於“饕餮”的意思。這是不是也很古典呢?日常生活中,把過去燒火做飯用的“風箱”叫“風函”,比較這兩個叫法,“函”是不是比“箱”更典雅呢?把拉家常、海吹,叫“諞閒傳”,“閒傳”就是逸聞軼事,傳說,野史一類的意思,看字面一點不難理解,且比“嘮嗑”一類是不是更有文化韻味呢?把撩撥別人的情緒、開玩笑挑逗別人的耐性,叫“騷情”;完結了,叫“畢了”,前一段時間,網路上突然流行一個詞“懟”,好像很時髦。。其實,這在陝西方言裡已經用了幾千年了,而且現在連音都沒有轉變。你到農村去,看見搗蛋孩子和媽媽頂嘴,鄰居說:“這娃厲害,敢懟你媽!”他媽說:“你看看,我說一句,他能懟十句,懟的我心口疼!”生活中,經常聽到,“誰誰誰說我,我一句話把他懟回去了”等等,“懟”是地道的陝西方言,但也是文言裡文雅的字眼,現在還能以時髦的身份流行。類似例子很多,可見陝西方言很多是很古典、文雅的詞語,並不粗俗。

但今天很多陝西有韻味的方言被漸漸忘記與堙沒,實在是很遺憾的事。就是今天所謂的研究陝西方言的人,都不知道字詞的本源與長期以來流傳過程中的“轉音”現象一事,牽強附會用現在的同音詞代替。就比如上述表示完結、完蛋的“畢了”,寫成“ 逼了”。事實上,“畢”本身就有“完”的意思,你怎麼會用“逼”呢?這個現象說明,再過多少年,方言原字詞將更加搞不清了!其它地區的方言也是一樣。今天,受制於普通話的普及,各地方言都在被越來越多地淘汰,這也是現代漢語詞語單調貧乏的原因之一。現在的年輕人以講普通話為榮,甚至不懂一點自己的方言,認為講方言“土”。殊不知,普通話代表你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