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臨平什麼樣,那是當之無愧宋韻流淌的名鎮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

南宋時臨平什麼樣,那是當之無愧宋韻流淌的名鎮

金秋時節,9月桂花飄香,一場臨平+宋韻的研討會,在杭州臨平舉行。

臨平是“南宋名鎮”,是宋韻的組成部分。

“臨平”之名最見於東漢史籍,北宋端拱元年(988年)臨平建鎮,併成為重要的政治文化場所,為國都臨安的副城。宋代臨平是北出杭州最大的運河碼頭,不僅經濟發達,也是重要的文化基地。臨平不僅有眾多古蹟,還發生過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如宋高宗7次泊宿臨平、文天祥在明因寺與元軍首領伯顏抗論。但原臨平鎮目前總體上已經現代化改造,歷史遺蹟留存很少。原運河主航道上塘河也經駁坎改造,舊有生態面貌已消失。對僅存的文化資源應進行系統調查和保護。

據瞭解,“臨平宋韻“目前可資利用的資源或需新建的專案主要包括如下3部分:一是經環境整治或改造提升可直接利用的存量文化資源。如龍興寺(寺裡寺)、安隱寺、菩曇寺、石筧(河裡河)、桂芳橋(橋裡橋)、九曲營(宋韻文化街區)、瓶山(口袋公園)、臨平山和臨平塔、臨平湖、臨平古海塘、臨平上塘河、藝尚小鎮部分存量資源等。二是需新設或已損毀需重建的標誌性專案。如中國宋畫藝術館(臨平美術館、王蒙藝術館)、中國宋韻簡約生活藝術館、班荊館、明因寺等。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臨平滾燈以及各種歷史傳說、名人傳說、詩文作品等。

臨平,有著不簡單的宋韻。臨平宋韻在哪裡?

研討會上,專家們一一拾起掌故:蘇東坡與臨平、班荊道故臨平鎮……盡是宋時臨平舊事。

文化學者鬱震宏表示,作為南宋時期國都臨安的副城,臨平不僅經濟繁榮,也文化昌盛,孕育了褚無量、俞樾、何思敬等一大批名人名家,留下了蘇東坡、王蒙、吳昌碩等眾多雅士名流的足跡。

浙江省考古所副所長鄭嘉勵說認為,“臨平山和上塘河,這是臨平最重要的兩個文化地標。” 臨平山是南宋時的遊覽勝境,上塘河也是當時外事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喬司街道的牛角村古海塘遺址,則是歷年考古發現中規模最大、整體結構儲存最完整、發現塘型結構最齊全的古海塘遺址。

研討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宋韻文化是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省委提出要構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大眾、面向現代化的宋韻文化傳承展示中心,打造浙江歷史文化金名片。杭州市社科院原副院長周膺認為,原臨平鎮是南宋都城臨安的副城,是宋代北出杭州的重要門戶,也是宋代浙江地位最高的鎮市,有許多歷史文化資源可以發掘,應當打造“古都副城,宋韻臨平”品牌,積極建設宋韻文化傳承展示的重要基地。

臨平區的主要歷史文化資源是以“中國大運河南源首鎮塘棲”為代表的運河文化資源和宋代江南重鎮臨平為代表的宋韻文化資源。宋韻文化是臨平區十分重要的地域文化品牌,是臨平區的重要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碼,也是當代臨平文化的重要精神來源。要打造“古都副城,宋韻臨平”品牌需要進行系統的歷史文化資源發掘整理,並進行科學謀劃和精心設計。

據瞭解,2022年,“藕花無數”(隆興橋—桂芳橋—安平泉—臨平山龍洞—海雲洞摩崖題記)已被列為杭州宋韻精品研學線路。

專家學者們建議,明因寺不僅是宋代臨平最大的寺院,也是文天祥抗論的宋代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隱含愛國主義、英雄主義重大歷史題材。目前原址已是高密度居住區,可建明因寺遺址主題公園,並異地重建明因寺。

研討會後,臨平學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丁少華又跟記者娓娓道來,南宋名鎮之韻,很多就在臨平。

文化學者、作家,在“懶下樓“公號中一再寫文推介臨平的鬱震宏,說他愛臨平甚至超過了愛他的家鄉大麻也不為過,研討會上透露,鬱震宏正在寫一本關於臨平宋韻的書,書名暫名為《宋韻臨平》,目前初稿也已經完成。

經鬱震宏妙筆生花處的臨平,或者會生出奇妙的吸引力,讓我們更多地關注到它:臨平,一座宋韻之上的名鎮。

南宋時臨平什麼樣,那是當之無愧宋韻流淌的名鎮

鬱震宏。

南宋時臨平什麼樣,那是當之無愧宋韻流淌的名鎮

鄭嘉勵。

【南宋時臨平什麼樣,聽臨平學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丁少華娓娓道來】

臨平宋韻研究者,臨平學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丁少華曾著文,寫了南宋時的臨平樣貌。

丁少華說,南宋(1127—1279)時,由於位置特殊,經濟發達,臨平鎮上熱鬧非凡。來往船隻如過江之鯽,文人雅士多留下筆墨,達官貴人常穿梭而行,四方商賈也紛至沓來,就連宋高宗趙構也多次駐蹕臨平。說臨平是南宋名鎮應該是恰如其分。

紹興八年(1138),南宋定都臨安。金兵幾度南下都未能消滅南宋,南宋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達成紹興和議,此時的臨平成了南宋東進西出第一鎮,擔負起京畿重地使命。

臨平赤岸建有班荊館。班荊館是五代和南宋時設在京郊用以接待外國使臣的賓館,類似於國賓館。南宋的班荊館建在臨平赤岸(現星橋街道),主要用來迎送金國使者。金使前來拜年賀節,參加新皇登基等慶典活動,也有來脅迫南宋小朝廷,或藉機勒索財物的。金使進城前,一般先入住班荊館。宋帝會派內侍向金使宣旨賜酒,以美餚招待。金使回程時,通常還會在班荊館住宿。

宋高宗在臨平奉迎韋太后。老臨平人幾乎都知道小康王在此逃難的故事。宋高宗在臨平場面最大的一次應該是來龍興寺接母后。靖康之變後,徽、欽兩帝和宋高宗生母韋太后等被擄往金國。宋高宗坐穩江山後思母心切,韋太后卻在金國受盡屈辱。歷盡周折後,韋太后獲准回國。南下途中,在臨平妙華庵小住。高宗率文武百官等2000多人,為母親隆重迎鸞。臨走時,宋高宗賜“龍興”匾額,妙華庵也就改名“龍興寺”。

南宋時臨平什麼樣,那是當之無愧宋韻流淌的名鎮

龍興寺邊的龍興橋舊影。

【丁少華著文所述,臨平也見證了南宋名將的忠烈也見證了人文薈萃】

南宋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將伯顏統大軍南下,進攻南宋都城臨安,統帥部就設在臨平明因寺。當時宋朝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至明因寺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在明因寺,文天祥義正詞嚴訓斥伯顏。伯顏威脅誘降不成,便把文天祥拘禁在明因寺。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迫於無奈,南宋最後在明因寺呈上降表。詩人方回在《過臨平(二首)》中寫道:“陳橋驛與臨平鎮,興廢何人了汗青”,感慨世道變遷,世事無常。

南宋時期,臨平鎮上一個行色匆匆的路人就可能是讓後人敬仰的名人。被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中的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多次駐足臨平並留下詩篇,儒學集大成者朱熹也留有筆墨。當然,這一時期的臨平讀書人也有作為。

楊萬里曾接送金使到臨平。作為接伴使,楊萬里專門負責迎送、陪伴金使。在他沿途創作的352首詩歌中,描寫多次到臨平的有10首。其中的《入長安閘》:“船入長安恰五更,歸人都喜近臨平。陰晴天氣如何似?篷上惟聞掃雪聲。”這首詩寫出了遊子返家時的心情。到了臨平,離家就越來越近了。想知道天氣如何,聽聽船篷上的掃雪聲就明白了。他描寫的田園風光詩有多首。《過臨平(其一)》曰:“臨平放目渺無涯,蓮蕩蘋汀不釘牌。雪後輕船四撈漉,斷蘆殘荻總成柴。”前兩句寫臨平的風光,放目四望,蓮蕩直接天際。後兩句寫了農家勞作的情景,小船在打撈斷蘆殘荻。

朱熹安隱寺前存詩作。南宋理學的代表人物朱熹到過臨平,並寫下《題安隱寺》:“徵車少憩林間寺,試問南枝開未開?日暮天寒無酒飲,不須空喚莫愁來。”這首詩描寫詩人在旅途中經過臨平,在安隱寺前下車小憩。歷代文人寫安隱寺的作品有很多,這首詩卻獨具一格,只寫了安隱寺掩映於樹林之中,對寺內景物沒有涉及。

徐家兄弟剛直不阿留佳話。南宋理宗時,徐宣與二弟徐寅三弟徐垓同為太學生,他們聯合同學數十人聯名上書,揭露奸相賈似道誤國殃民,此舉得到世人稱頌。後來,三兄弟應試同登進士榜,三弟徐垓高居榜首,鄉人稱為“一門三秀”。為紀念這件為鄉里爭光的大喜事,眾人集資重修東茅橋,並改東茅橋叫桂芳橋,大概是寓蟾宮折桂的意思。

南宋時臨平什麼樣,那是當之無愧宋韻流淌的名鎮

清代張爾嘉繪《臨平圖》中的上塘河。

【丁少華說宋韻臨平:上塘河成為南北紐帶,鎮興人旺】

丁少華著文說,杭州成為南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後,給臨平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憑藉杭州城的繁盛,臨平也就由一個小鹽市成長為杭州城北一個熱鬧繁榮的市鎮、商埠。

南北交通紐帶。隋代大運河貫通,在臨平穿境而過。唐代,航運船過長安壩後進入上塘河,一路向西經許村、臨平入杭州。南宋定都後,杭州人口在數十年間成倍增長,貨物貿易業務激增。作為杭州進出運河唯一水上通道,上塘河自然成為南北紐帶。上塘河“公家漕糧,源源北運,私行商旅,往來不絕”,呈現一片繁忙景象。

產業融合顯現。南宋時,臨平一帶距離江岸越來越遠,主要的經濟活動已經由鹽業轉為農業。從宋代文人留下的詩句和史籍資料中可以證實,臨平鎮周邊主要種植水稻、麥子等糧食作物和甘蔗、蓮藕、黃姜、芡實等經濟作物。值得一提的是,其時臨平已出現種養結合、產業融合的雛形。即在種植蓮藕等水生作物時兼營水產養殖,並逐漸形成農業生產與集市貿易、農業種植與紡織等手工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生機勃勃市鎮。北宋開國後,臨平漸漸人煙密集,商賈雲集。至端拱元年(988)置臨平鎮,為“仁和四鎮”之一。到了紹興十三年(1160),在臨平設定臨安府鎮稅兼煙火公事。臨平設監官,初掌火禁及酒稅。《夢粱錄》謂“臨平、湯村諸鎮市,因南渡以來杭為行都,二百餘年戶口蕃盛,商賈買賣者十倍於昔,往來輻輳非他郡比也”。隨著南宋經濟中心的南移,臨平人口激增,商貿興旺,市場繁榮,繁華景象非別處可比。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