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如果說李白張口就是半個盛唐,那杜甫以詩寫史,則補全了半個亂世。作為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見證人,杜甫後半生顛沛流離,晚年告別成都草堂相對平靜的生活後,這隻天地一沙鷗的最後五年飄零於三峽、荊湘等地,最終不支於湘江上的一條小船。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杜甫出成都後的大致路線圖

青春作伴好還鄉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生活了約四年時間,這段時間是杜甫一生相對穩定的時期。時任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與杜甫是世交,他和高適在成都給予了杜甫重要的支援和幫助。764年6月,嚴武表舉杜甫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獲賜緋魚袋。對於幕府參謀超越996的工作,詩人杜甫做得並不痛快,所以多次請辭。而對於代表官員

身份

榮譽

的緋魚袋,杜甫常常顯擺,“底事杜陵老,時時矜省郎?”畢竟這在唐朝前期可是隻

有五品以上的京官才有資格佩戴。

次年春天,杜甫打點行裝,準備到京城補缺,便辭掉了節度參謀。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伍瘦梅《杜甫畫像》及唐代緋魚袋

765年4月,40歲的嚴武突然去世,杜甫在成都沒了依靠。5月,杜甫永遠告別了那個曾為秋風所破的芧屋。“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最初的想法是先到江陵再走陸路北上襄陽,再回洛陽老家。他先是沿岷江至戎州,再沿長江經渝州、忠州到達夔州(今重慶市奉節)。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成都少陵草堂碑亭

6月在忠州,他拜別了嚴武的母親,送別了嚴武的靈柩。在忠州當刺史的侄子把他安排住進了破敗荒僻的龍興寺,杜甫在被700年風雨剝蝕的龍興寺住了兩月後,於寺院牆壁留下“空看過客淚,莫覓主人恩”的詩句,對侄兒的冷漠頗有不滿,隨即乘舟東下。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忠州八景之治平晨鐘,龍興寺又稱治平寺

“聞到雲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醉人。”杜甫是因為

想念雲安的曲米春酒,所以才從忠州來到

夔州(今重慶奉節)下屬的雲安小城(今雲陽)。這年秋天,杜甫因嚴重肺病復發不能前行,只好客居雲安養病。雲安的嚴姓縣令(估計是嚴武的族人)安排杜甫住在“東城抱春岑,江閣臨石面”的水閣,水閣在張飛廟附近,這裡的住宿條件比忠州龍興寺好太多

杜甫在自己的詩中對嚴明府也多存感激之意。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雲安張飛廟

杜甫在雲安時,水閣外的世界並不安寧。雖然安史之亂已結束三年,但北方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等數十萬“西山寇盜”與官軍反覆交戰,西南地區大小軍閥亦是混戰不已。“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杜甫歸鄉的行程從披掛緋魚袋,腳踏七彩祥雲開始,但是現實狠狠打了他一巴掌。隨著歸期漸行漸遠,檢校工部員外郎杜甫想要入京接替省郎的夢想逐漸化為泡影。

百年多病獨登臺

大曆元年(766年)春,杜甫從臥病數月的雲安抵達夔州。彼時,他的至交好友幾乎都離世了。761年,王維去世。762年,李白去世。763年,房琯、儲光羲去世。764年,鄭虔、蘇源明去世。765年,高適、嚴武去世。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白帝山下觀音洞

初到夔州,杜甫租住在城西郊的“山腰宅”,他在山腰宅養了上百隻烏骨雞,這對治療他的風溼症有幫助。夔州的新都督柏茂琳是嚴武的舊部。在為柏茂琳寫《為夔府柏都督謝上表》那時候,杜甫已從夔州城西郊遷居到城東,城東白帝城旁有西閣,江壁陡峭,崖石擁塞,並非好居處,杜甫對西閣並不滿意。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從白帝城望夔門,再過去就是瞿塘峽了

柏茂琳幫他買得瀼西四十畝果園和草屋數間,又幫他在東屯謀到一份代管公田的差事,於是三、四月間,為了趕上春耕時節,杜甫一家搬到了瀼西。杜甫則來往於瀼西和東屯,忙著管理瀼西的果園和東屯的稻田。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夔州古城

小農場主的日子其實過得挺滋潤,杜甫也有了更多的餘暇寫詩,他平生的巔峰之作《秋興八首》和《登高》都作於夔州。可他還是想離開,他太孤獨了,特別是這年夏天弟弟杜觀從江陵過來看望他之後。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七律之冠”《登高》

767年的重陽,杜甫獨酌杯酒,抱病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不勝蕭然。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個月後的十月十九日,杜甫於夔州別駕元持宅觀看李十二孃舞劍器,回想起五十年前,六歲的杜甫曾在郾城看過李十二孃的師父公孫大娘作劍器舞,不勝唏噓。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五十年彈指一瞬間。開元天寶的繁華,俱已作雲煙散去。那個“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的輕狂少年郎也已走到人生的暮年。

春風回首仲宣樓

大曆三年(768年)的正月,杜甫把瀼西果園送給友人南卿,從夔州出三峽,“抵江陵時,己近三月上已,即登岸入從弟杜位宅”。杜位為江陵行軍司馬。當時江陵府曾短暫設為唐朝的南都,對於江陵之行,杜甫是抱有期待的。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杜甫來江陵寓居今沙市杜工部巷

到了江陵,自然要到當陽與胞弟杜觀等族人相見,杜觀是因為逃避戰亂南遷當陽漳河水庫西岸的。當陽是江陵府的屬縣之一。

早在大曆二年(767年)的暮春,杜甫就收到弟弟杜觀的書信,當時杜觀在江陵正要北上到藍田迎娶新婦。入夏,杜觀北上藍田之前,特地從江陵到夔州看望杜甫。杜甫送別弟弟時寫道:“滿峽重江水,開帆八月舟。此時同一醉,應在仲宣樓。”期待弟弟早點回江陵,兩兄弟在仲宣樓上一醉方休。杜甫在《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詩中寫下了弟弟邀請這事:“自汝到荊府,書來數喚吾。”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當陽漳河水庫,杜觀避亂遷居於此

當陽是其先祖杜預建功立業的封侯之地。杜預曾任曹魏政權的尚書郎,西晉建立後

取江陵佔荊州,

滅孫吳一役功勳卓著

被晉武帝封為當陽侯,鎮守襄陽。杜甫最崇敬的先祖,除了祖父杜審言,就是杜預,杜甫是杜預的十三世孫。30歲的時候,他寫過一篇《祭遠祖當陽君文》的散文。不會騎馬射箭,卻有著“半個完人”之稱的杜預,一直是杜甫的人生標杆。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杜甫遠祖杜預 配享文廟和武廟的第一人

杜甫約於大曆三年(768年)夏天,來到當陽探望胞弟杜觀,並小住數日。

杜甫詩中數次提及的仲宣樓,來源於東漢建安七子之王粲所作《登樓賦》,樓因王粲字仲宣故名。關於王粲所登何樓,後世各有說法。按賦中所述

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西接昭丘

的位置,應為當陽東南、漳沮二水之間的麥城城樓。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麥城現留有殘垣斷壁,橫臥在沮水西岸

杜甫在江陵居住約有半年光景,短暫的親情慰藉及詩酒流連之外,他也期望找份好工作。當荊南節度使衛伯玉新樓落成之際,杜甫特地寫下《賀江陵節度使陽城郡王新樓成》和《又作此奉衛王》兩首詩前往祝賀,但未得到衛伯玉的賞識。從弟杜位也沒有為之盡力,杜位是李林甫的女婿,李林甫當年一出“野無遺賢”的鬧劇讓杜甫在最好的年華滯留長安十年進取無門。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荊州古城,古稱江陵城

杜甫拖著老病之軀在江陵官場四處應酬,對人情世故特別敏感,加之好友李之芳病死,生活處境日趨艱難,迫使杜甫曾以賣藥度日。留江陵數月,頗不得意。這年八月,吐蕃十萬攻靈武、邠州,京師戒嚴,這個形勢下,北上回洛陽就並非一個好的選擇了。大曆三年(768年)秋,杜甫由江陵移居公安數月。 “飄泊南庭老,只應學水仙”,詩人頗有幾分苦澀和無奈。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留憩公安數月 杜甫將南下洞庭湖南

留憩公安數月,杜甫遇到了青年時結交的好友書法大家顧誡奢,遠房表哥李晉肅(詩鬼李賀的父親)及僧人太易,知曉了北方兵亂,交通阻隔。杜甫以船為家,年底到了洞庭湖畔的岳陽,登臨了聞名天下的岳陽樓後,他動了遊歷瀟湘、尋訪屈原、賈誼足跡的想法,杜甫暫時放棄了北歸的計劃,轉而南下訪古。

湖南為客動經春

大曆四年(769年)春節後,杜甫惜別岳陽樓,繼續向南嶽進發。他打算去拜訪衡州刺史韋之晉,這是弱冠之年就結識的老朋友。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杜甫打算到湖南衡州拜訪舊友韋之晉

南行到黃陵山後,他拄杖憑弔了山上的二妃祠。在湘陰,他拜謁了紀念湘夫人的祠廟,此後溯流而上抵達賈誼貶謫為官的長沙城,當時稱為潭州。到了長沙,他停舟數日,上岸遊覽了古蹟名勝。“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大曆四年(769年)清明節,漂泊湖湘的杜甫羈留長沙,他曾去賈誼故宅,瞻拜賈誼所鑿古井。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舊照片:長沙賈太傅故宅

他還登上了嶽麓山,這裡有闊別二十餘年的故友李邕撰寫的《麓山寺碑》以及詩人宋之問的題壁詩。麓山道林二寺行給了杜甫意外的驚喜與感慨,使他抑鬱多年的心情為之一掃。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嶽麓山古麓山寺

在長沙停留數日,杜甫便急著趕到衡州,沒想到他要投奔的韋之晉卻在不久前奉調長沙任潭州刺史,韋之晉赴任正好與他在路上錯過。等他回到長沙時,韋之晉已經在四月裡急病去世,只是靈樞還未運走。杜甫失望難過之餘,寫下《哭韋大夫之晉》一詩,抒發了自己的悼念之情。

大曆四年(769年)冬長沙大雪,“北雪犯長沙,胡云冷萬家”,杜甫由於貧困和臥病,無力北歸,直到次年春天,杜甫的健康情況才有好轉。這年春天他竟遇到了一位故人宮庭樂師李龜年,杜甫少年時期家境優越,才華出眾,經常出入王公貴族的府邸,得以和李龜年相識。“安史之亂”後,李龜年到處流浪,賣唱度日。如今二人在長沙相見,杜甫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七絕《江南逢李龜年》。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江南逢李龜年

這年的春天是杜甫來到湖南做客的第二個春天了,他也不知道還要漂泊多久。看著銜泥來舟的燕子,年年築巢,跟自己一樣居無定所,飄飄蕩蕩,不禁有些感傷。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託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不久,潭州發生了一場兵變,杜甫避亂離開潭州欲沿耒水溯江而上去郴州投靠舅舅崔偉。彼時正值夏天汛期,耒水暴漲,杜甫一家被困在了耒陽的方田驛,已近六旬的杜甫和他的一家老小竟然半旬不得食物,幸耒陽聶縣令

送來

牛肉白酒,杜甫為此寫了一首長詩向聶縣令表示感謝。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爭議較大的耒陽一中杜甫墓疑為衣冠冢

但數天的恐懼和飢餓還是壓垮了大詩人的身體。他在《回棹》詩中寫道“清思漢水上,涼憶峴山巔。順浪翻堪倚,回帆又省牽。” 在耒陽短暫停留的杜甫這時思念的是北方襄陽的漢水及峴山,他中止了南去郴州的行程,待天氣涼爽一些便帶病回帆。

杜甫租船北上潭州,在長沙遇到十二年前在西康寓居時的朋友李十一,並寫了首詩給他“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暮秋入洞庭,杜甫因重疾纏身轉入汨羅江往昌江縣(今平江)求醫,不幸病逝於平江,沒能等來湖南的又一個春天。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平江杜甫墓祠,附近杜家洞村有其後人

臨終時,杜甫囑咐次子杜宗武,一定要把自己的屍骨運回洛陽,葬入杜氏祖塋,“生不能與遠祖當陽侯並列,死後要與之並葬”。然而此時宗武年僅17歲,無力完成父親的遺願。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蜀入荊湘,詩聖杜甫最後的人間爭渡

偃師首陽山下 杜甫祖塋

杜甫旅殯岳陽四十餘年,是否遷葬以及遷葬何處有不同的版本。流傳較廣的說法是,杜甫去世43年後遷葬於洛陽偃師首陽山,這也是符合人之常情,事之常理的。元和五年(810年)32歲的元稹被貶官至江陵,杜嗣業特地到江陵請元稹為祖父杜甫寫了墓誌銘《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也因為小迷弟元稹的大力加持,杜詩才開始得以廣為流傳。

杜甫青年時家境較為富裕,時不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30歲才成家的杜甫為求官困居長安十年,又因安史之亂漂泊西南十年,曾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去蜀時已知天命,知道很多東西求不可得。人生最後五年的漂流,杜甫忙著養病,忙著找工作,忙著寫詩,所求不過一個棲身之所。芸芸眾生都在爭渡,詩聖在人間,也不過一凡夫俗子呢。